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陵寝建筑旅游文化一、古代陵墓形式特征墓葬社会现象是在灵魂观念的基础上出现的。从考古发现来看,在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在死者身上撒布着赤铁矿粉粒,随葬品有燧石、石器、石珠和穿孔的饰品。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层男女合葬墓和家族合葬墓中,男随葬品有农具,女随葬品有纺轮等,都说明人们认为人虽死,但灵魂未死,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团聚、生产、生活,并保佑活着的人生活顺利。到奴隶社会,坟墓形式出现了,基本由陵、墓和建筑组成。三千年来,陵墓经历了发展、完善的过程。(一)封土封土建坟,起源于商末周初,到春秋战国时越来越高,形状好似山丘,因此有“坟丘”之说。如齐四王冢犹如一列整齐小山,自西而东分别是威王墓(高30m)、宣王墓(高34m)泯王墓(高22m)和襄王墓(高23m)。根据封土形式和发展变化可分为三种:西安陵区高耸的封土1.方上是早期墓上封土坟头的一种形式。它在墓坑上用土层夯筑,形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因其上部为一小方形平顶,如锥体截去掉顶部,故名曰“方上”。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都是这种类型的坟头。黄帝陵秦始皇陵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1974年被发现,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出土过程与始皇其人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名政;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赵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此时异人经吕不韦从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国,并认华阳夫人为母,经过多次政治斗争终于获得了华阳信任,吕不韦又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从此赵政开始了他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历史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秦始皇陵历史过程秦始皇自13岁即位就开始为他在骊山修建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各地征发了十万多人继续修建,直到他50岁死去,共修了37年。秦始皇陵想象中的秦始皇陵出土的景象整理后的兵马俑模型图2.以山为陵就是利用山的丘峰作为陵墓坟头,既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又可防盗。唐代帝王陵分布在西安北山的14个山头上,尤其是海拔1188m的嵕山的李世民昭陵和海拔1048m的梁山的李治、武则天的乾陵最为雄伟,连秦始皇的封土坟头也难相比。缘由如《礼记·檀弓上》载,孔子葬其父母以后说:“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于是,这种墓上封积泥土、隆而为丘的坟墓形式自春秋时期开始在各地流行起来了。昭陵3.宝城宝顶明、清的帝王陵墓改变方上形式,发展为宝城、宝顶形式。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高出城墙成圆顶状,称此为宝城宝顶。宝城前有一个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方形明楼,楼内树立皇帝或皇后等谥号碑,也是陵名的标志。这种由宝城、宝顶和方城明楼构成的坟头,在结构上较以前复杂多了,艺术性加强了,也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明孝陵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先朱元璋而逝,葬入孝陵,因马氏的谥号为“孝慈”而命名的。明孝陵清东陵(二)墓室原始社会时期墓葬形式简单,以穴墓坑葬死人,后发展成木材、木板墓室。进入奴隶社会,帝王墓室就又大又复杂了。主要类型:1.木椁墓2.黄肠题凑3.砖石砌筑地宫4.土洞地宫(三)陵园建筑陵园建筑,主要指祭礼性建筑。在帝王陵园中有三部分:(1)祭祀建筑区:主要有祭殿,两旁有配殿、廊庑。大殿前有朝房、值房等。(2)神道:又称“御路”、“甬路”,为通向祭殿、方城的宽广笔直大道。两侧为阙、坊、门、石像生等,增强肃穆气氛。(3)护陵监:保护陵墓人员的住所,据记载汉武帝茂陵区人口达27万,日常浇树、洒扫就有5000多人。陵墓的历史文化价值反映当时的历史旅游的重要资源历史文献的流传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环境保护穆天子传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IntriguesoftheWarring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编钟其他建筑一、军事建筑城墙长城城墙:明西安城南京城长城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长城二、桥梁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春苏州宝带桥位于苏州东南7.5公里处的宝带桥,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有“苏州第一桥”之美称。唐元和年间,苏州刺史王仲舒为筹建此桥,变卖束身宝带。当地士坤深为此举感动,纷纷解囊捐赠,兴工建桥。为纪念王捐带建桥义举,人们将此桥命名为宝带桥。现在的宝带桥是明正统年间重建的,桥的南北两端原来各有一对石狮子。泉州洛阳桥泉州洛阳桥在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小结总结作业:简述中国长城南北文化差异?
本文标题:陵寝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