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护理专业病生习题——参考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CEEDACBEEB二、多项选择题12ABCDEABD三、判断题1、错2、错3、对四、填空题1、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2、原因、条件3、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五、名词解释1、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的作用下,超过自身调节的限度而发生的一系列异常生命活动。2、不完全康复:是指病因及其引起的损害得到控制,主要症状已消失但仍留下了某种不可恢复的病变和后遗症。3、braindeath:脑死亡。全脑的功能发生了不可逆性的停止。4、诱因:是指那些本身虽不能直接引起疾病,但可以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5、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或根本原因。六、问答题(答题要点)1、什么是脑死亡,其判断标准有哪些?答:脑死亡是指全脑的功能发生了不可逆性的停止。脑死亡判断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脑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停止。2、引起疾病的原因有哪些?答: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主要有:生物,理化,遗传,营养,免疫,先天,精神、心理和社会性等因素。第一章应激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DDEBECDBEA二、多项选择题1234BCDABCEACDEABD三、判断题1.错2.错3.错4.对四、填空题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2.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3.减少、增加4.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外环境物质因素,机体内环境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五、名词解释1、stress: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强烈的体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12、stressor:应激原是指凡能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3、stressdiease:应激性疾病是指以应激引起的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热休克蛋白(HSP):是指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5、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如果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或应激综合征。6、急性期反应蛋白(AP):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使血浆中某些蛋白浓度迅速发生变化,这些蛋白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六、问答题(答题要点)1、何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有那些?答: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使血浆中某些蛋白浓度迅速发生变化,这些蛋白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急性期反应蛋白是一种迅速的机体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种类很多,主要生物功能有:①抑制蛋白酶;②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③抗感染、抗损伤;④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⑤清除自由基。2、简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答:(1)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胃黏膜缺血;(2)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胃腔内H+向黏液内反向弥散。3、什么是全身适应综合征?分为哪三期?答:如果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或应激综合征。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4、试述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防御代偿意义和不利影响。答: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上述两方面的效应,对提高机体防御功能会引起一些积极有利的作用,同时对机体也能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有利作用:(1)增强心功能;(2)体内脏器血液重新分布,维持重要生命脏器的血液供应,保证骨骼肌在应付紧急情况时的活动需要;(3)扩张支气管满足应激时机体对氧需求量的增加;(4)促进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提供更多的能量物质;(5)中枢神经系统(CNS)兴奋性增强(6)促进其他激素分泌,加强各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等。不利作用:(1)局部组织器官缺血;(2)心血管应激性损伤;(3)能量物质大量消耗;(4)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第七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CBBECBBBAD11121314151617181920DDEDCDBDEC2122232425EDDAE二、多项选择题123456ADEBCDABCDEABCDAEABCD三、判断题1.对2.错3.错4.错5.错6.对7.错8.错9.对10.对四、填空题1.多于,低于130mmol/L,280mmol/L以下2.多于,超过150mmol/L,310mmol/L以上3.增加、明显减少4.明显减少、减少不明显25.细胞外液,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6.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7.组织间隙,体腔8.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渗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9.5.5mmol/L、肾排钾障碍10.碱、酸性五、名词解释1、脱水:是指体液量明显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变化的一种病理过程。2、高渗性脱水: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超过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310mmol/L以上的脱水。3、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mmol/L。4、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5、反常性酸性尿:一般碱中毒时尿液呈碱性,但由低钾血症引起的碱中毒,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降低,使肾排K+减少而排H+增多,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6、反常性碱性尿:一般酸中毒时尿液呈酸性,但高钾血症引起的酸中毒,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增高,H+浓度降低,使肾排H+减少而K+排增多,尿液呈碱性,故称反常性碱性尿。7、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8、积水:过多的液体在体腔中积聚。六、问答题(答题要点)1、简述低渗性脱水引起外周循环障碍的机制。答:低渗性脱水引起外周循环障碍的主要机制:(1)体液丢失使细胞外液量减少;(2)由于细胞外液相对呈低渗状态,水向细胞内转移,导致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3)由于低渗,对口渴中枢的刺激减少而饮水减少;(4)细胞外液低渗使ADH分泌减少,早期尿量增多可加重细胞外液量的进一步减少,故易导致休克。2、简述高渗性脱水早期出现尿少、尿钠浓度增高的机制。答:高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又因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通过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ADH分泌增加,ADH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因而尿量减少,尿比重增加。由于早期血容量减少不明显及细胞外液高渗,故醛固酮分泌可不增加,所以尿钠浓度增高。3、简述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及其机制。答:急性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其机制为超极化阻滞。细胞外钾急剧减少,而细胞内钾没有明显减少,细胞内外钾浓度差增大,根据Nernst方程,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使其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增大,需要增大刺激强度才能引起兴奋,即兴奋性降低。4、简述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及其机制。答: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主要与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有关,表现为:(1)心肌兴奋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双向变化;(2)传导性降低;(3)自律性降低;(4)收缩性减弱。重症高钾血症可以出现心室纤颤和心跳骤停。这是导致高钾血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钾代谢紊乱与酸碱平衡紊乱有何关系?答:(1)低钾血症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但尿液呈酸性。其发生机制:①低钾血症时,细胞内K+外流,细胞外的H+和Na+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外液H+浓度降低而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因细胞外液H+与细胞内K+交换,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增多而K+减少,促使肾泌H+、排NH4+和重吸收HCO3—增加,出现血液为碱性而尿液呈酸性的现象,即反常性酸性尿。(2)高钾血症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但尿液呈碱性。高钾血症时,因细胞外液K+增多而移入细胞内,细胞内H+移至细胞外,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K+-Na+交换增强,H+-Na+交换减弱,结果引起肾排H+减少,尿液呈碱性,即反常性碱性尿。6、试述水肿的发生机制。答:(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留: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37、某患儿腹泻4天,每天水样便10余次,试分析该患儿可发生哪些水电解质紊乱?答:(1)水样便4天,导致失水多于失钠,引起高渗性脱水。(2)消化液富含钾,故频繁腹泻可引起低钾血症。第八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CADBADEBDA1112131415ECAAC二、多项选择题12345678910ABCDEACBCDEABDEABCEACDEBCDABCDEABDE11BCDE三、判断题1.错2.对3.错4.错5.错6.错7.错8.错9.对10.对四、填空题1、①HCO3-②降低③降低④负值2、①细胞外H+与细胞内K+交换②肾小管排氢增加,排钾减少3、①CO2为脂溶性气体②CO2可直接扩张脑血管4、①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②肾脏的调节5、①高②低五、名词解释1、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bicarbonate,SB):是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血液温度在38oC,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用PaCO240mmHg的气体平衡)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正常范围是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2、实际碳酸氢盐(actualbicarbonate,AB):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实际PaCO2、体温和血氧饱和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正常情况下AB与SB相等,为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3、aniongap,AG:阴离子间隙,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正常范围是10-14mmol/L,平均为12mmol/L。4、肾小管性酸中毒:是指肾近曲小管NaHCO3重吸收障碍和远端肾小管排H+障碍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六、问答题(答题要点)1、频繁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答:频繁呕吐易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因为频繁呕吐导致含HCl的胃液大量丢失,使来自胃壁、肠液和胰腺中的HCO3-不能被H+中和,而由小肠粘膜大量吸收入血,使血浆HCO3-浓度升高发生代谢性碱中毒;胃液丢失还伴有k+和Cl-的丢失,引起低钾血症和低氯血症,二者均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体液丢失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肾重吸收NaHCO3-增多。2、为什么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比代谢性酸中毒明显?答:因为呼吸性酸中毒除了酸中毒外还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潴留。PaCO2↑→脑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脑充血、水肿;②PaCO2↑→中枢神经系统的pH下降更为显著→脑细胞严重酸中毒,严重时可发生肺性脑病。3、简述严重酸中毒易引起休克的机制?答:(1)严重酸中毒引起的高钾血症,可造成室颤和心脏停搏使心输出量减少引起休克。(2)酸中毒本身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引起休克。(3)酸中毒使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血管容量扩大,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44、试述代谢性酸中毒降低心肌收缩力的机制。答:机制为:(1)H+增多可竞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2)H+抑制Ca2+内流(3)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Ca2+,从而抑制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使心肌收缩力降低。5、仅测定血pH值来判断酸碱失衡有何局限性?答:因pH取决于血液中HCO3-与H2CO3的比值,所以仅测定血pH值来判断酸碱失衡有其局限性:(1)不能区别酸碱平衡紊乱的性质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2)不能排除代偿性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及相消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第九章发热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BDCBBADCEAEDEBD二、多项选择题12345ABCDEABCBCDEABCEABCDE三、判断题1.错2.错3.对4.错5.错四、填空题1.加深加快,碱2.视前区-下丘脑前部3.体温上升期、体温高峰期、体温下降期五、名词解释1、fever: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
本文标题:病生试题库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6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