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白车身数模审核规范20160817
装焊白车身数模审核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焊装白车身数模定位、安装与配合、焊接性、涂胶工艺、门盖、制件结构的审核方法及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焊装白车身数模审核。2定位审核2.1车身定位孔要求具体要求如下:a)定位孔轴线与所在面保持垂直;b)定位孔直径应形成标准,一般采用φ8mm、φ10mm、φ12mm、φ15mm、φ18mm、φ20mm、φ25mm,特殊可采用φ6mm,使孔的尺寸保持一致;c)孔间距[a]/零件长度[L]≥0.6;d)同一制件定位孔轴线方向保持一致,所在平面与车身坐标系平行。特殊情况下,所有定位孔方向要进行坐标旋转,方向尽量保持一致,以提高车身精度;e)一个制件原则上应有两个定位孔,特殊情况如采用一个定位孔需增加定位面以保证完全控制6个自由度;f)关键定位孔应采用凸台形式,保证定位孔强度,防止定位孔变形。(板厚≤1mm必须增加凸台)2.2定位孔与钣金件间隙要求定位孔与钣金件间隙要求如下(见图2):a)优先选取:a≥4+1/2×d×tan(60°);b)特殊为:a≥4+1/2×d×tan(45°)。a——钣金件和定位孔之间距离;d——定位孔直径。图1定位孔与钣金件间隙要求2.3定位面要求(见图4)定位面间距[x,y]/总长度[X,Y]≥0.6。图2定位面要求定位基准面要在充分考虑零件的形状特征后确定,即考虑零件的成形性、零件贴合面的长度、零件的上料顺序及方便性,确定夹具的主定位基准面;考虑组合件的特征,确定焊接辅助用的副定位基准面。定位面尽量不设置在零件形状发生变化的位置上,一般设计在强度好,不易回弹的部位;且定位面应设计在比较空旷的部位,要让开焊钳通道。3安装与配合审核保证零部件相互配合及安装时无干涉现象。3.1R圆角配合要求为了避免制件成型问题造成R角干涉、制件不贴合,采用以下要求(见图6):a)R1<15mm时:R2≥R1+2mm;b)15mm≤R1≤30mm时:R2≥R1+3mm;c)R1>30mm时:R2≥R1+5mm。图3R圆角配合要求3.2销支架与制件间隙要求销支架与制件翻边末端距离应在5mm以上:a)定位孔尺寸≤Φ20mm,孔轴线距离制件边缘≥15mm;b)定位孔尺寸>Φ20mm,孔轴线距离制件边缘≥孔半径+5mm。d——销支架宽度;L——制件与销支架之间距离。图4销支架与制件间隙要求3.3制件装配审核要求3.3.1装入钣金件时初始状态要求当A件装入B件时装件轨迹应保证有5mm的间隙,见图8。图5装入钣金件时初始状态要求3.3.2制件装配导向尺寸U型制件或总成垂直装配时,两搭接面应为斜面,否则要有R角进行导向避让,避免装配干涉,导向尺寸。图6制件装配时导向尺寸3.4零件配合面的要求降低零件过剩的配合:d≥2mm(优先),d≥1.5mm(特殊),见图10。图7零件配合面的要求3.5螺栓装配时钣金件同气扳机之间的间隙要求,见图11。d≥R(套头半径)+2mm(间隙)+2mm(螺母旋转),套头半径根据实际选用套头样式进行分析。图8螺栓装配时钣金件同气扳机之间的间隙要求在进行螺接时,枪体和相关制件不能有干涉,应保持距离为5mm以上干涉,不满足要求枪体距离制件≥5mm3.6圆角末端同翻边末端之间距离要求圆角末端同翻边末端之间距离d≥3mm,见图12。图9圆角末端同翻边末端之间距离要求3.7活装件安装要求活装件在安装过程中确保装具的可实用性,从而保证活装件精度及一致性:c)活装件定位孔与相关制件定位孔轴线平行,且孔面应为平面;d)活装件定位面与相关制件定位面应为平面。3.8制件与凸焊螺母间距要求制件与凸焊螺母最小距离:d≥(R+3)mm(R为螺母外接圆半径)。图10制件与凸焊螺母间距要求3.9无配合关系钣金件最小间隙要求相接近的两钣金件最小间隙控制在3.0mm以上。图11无配合关系钣金件最小间隙要求4焊接性审核为了在生产中保证焊点或焊缝达到足够的设计强度和最佳质量、成本比率,要求每个焊点都具备良好的焊接工艺。在开展这项工作的研究时,一定要考虑焊接设备的尺寸范围,电极或焊枪空间要求以及工件的可接触性。分析焊点焊接性时遵循的原则如下:e)焊钳电极头夹紧制件时,电极头轴线方向垂直于待焊工件焊接法兰边(焊接面);f)焊钳导电部分距离其它导电体的距离:1)人工焊接距离≥10mm;2)机器人焊接距离≥5mm。4.1焊钳通过孔的直径要求(见图15):条件1:d<20mm,D≥Φ20mm;条件2:20≤d≤40mm,D≥Φ30mm;条件3:d>40mm,D≥Φ50mm。图12焊钳通过孔的直径要求4.2焊点与定位块之间的距离要求(见图16):g)机器人焊接时:d≥(u/2+g/2)+5mm;h)人工焊接时:d≥(u/2+g/2)+10mm,(定位块宽度:u,焊钳宽度:g)。图13焊点与定位块之间的距离要求4.3焊点与定位孔之间的距离要求(见图17):i)机器人焊接时:d≥(h/2+g/2)+5mm;j)人工焊接时:d≥(h/2+g/2)+10mm(单元宽度:h=定位孔尺寸+6mm,焊钳宽度g)。图14焊点与定位孔之间的距离要求4.4焊点同CO2保护焊焊缝之间的间隙要求d≥20mm(先进行点焊后进行CO2保护焊的情况不做要求),见图18。图15焊点与焊缝之间的间隙示意图4.5制件翻边长度要求4.5.1电极与制件圆弧边线距离要求A≥2mm,不同板厚(两层板薄板厚度,三层板最外两层中最薄板的厚度)对应的翻边长度B见表1。图16制件翻边长度要求表1不同板厚对应的翻边长度B单位为毫米板厚0.70.80.91.01.21.4翻边长度(B)131313.513.51515板厚1.61.82翻边长度(B)15.51616.54.5.2焊点距离翻边较近,翻边高度要求L=13mm+5mm+R角半径,见图20。图17特殊制件翻边4.5.3制件尺寸小于200mm×200mm的焊接边宽度L≥20mm;4.5.4部分焊点位置因制件结构限制焊接边宽度要求为:A≥5mm,L≥20mm,见图21。图18特殊要求4.5.5非焊接面处制件搭接相关要求为:a≥3mm,b≤2mm。截面.A-Aa——两制件搭接宽度;b——两制件搭接间隙。图19非焊接面搭接要求4.6焊点间最小间距的要求焊点间最小间距应不小于30mm4.7CO2焊审核要求4.7.1CO2焊缝长度,见表2。表2CO2焊缝长度单位为毫米板厚(最薄板)标准最大0.711170.811170.912181.012181.214214.7.2其它要求:k)母材厚度宜大于1.0mm;l)最小翻边宽度:设计搭接翻边的宽度宜大于8mm;m)最小搭接宽度:搭接接头的重合宽度应大于8mm;n)塞焊最小间距:根据塞焊孔板材厚度的不同,最小间距设计应为15mm~21mm。4.8焊点周围板厚的要求要求焊接层不大于三层,总厚度(t1+t2+t3)≤5.5mm(镀锌板不大于4mm,且避免三层焊镀锌板)图20焊点周围板厚的要求4.9焊点与凸焊螺母间距要求焊点距离焊接方螺母外接圆的距离:d≥(R1+R2+10)mm(R1:螺母外接圆半径;R2:电极帽半径见图24。图21焊点与凸焊螺母间距要求dMin10mm电极杆4.10焊点分布的要求两制件焊接,焊点分布要匀称,避免受力不均造成制件开焊。应避免焊接位置平行于多个面,在焊钳操作时摆动角度较多,很难保证制件的垂直焊接。图22焊点分布的要求4.11制件焊点数量要求一个制件至少采用两个焊点固定,避免制件在受力后发生变形或位移,见图26。图23制件焊点数量要求4.12焊接结构要求避免出现图a、c中点焊与CO2焊接结构,更改为图b、d结构,便于控制焊接精度。a)b)c)d)图24焊接结构要求4.13焊钳电极臂的操作空间要求尺寸a要求:a≥50mm,见图28。图25焊钳电极臂的操作空间要求4.14凸焊螺母(螺栓)和螺柱焊接审核4.14.1凸焊过孔尺寸要求:o)凸焊制件直径:D1=螺母公称直径+1mm,D2=D1+3mm;p)凸焊螺栓下孔要求,下孔直径=凸焊螺栓型号直径+0.2mm。图26凸焊过孔4.14.2凸焊时对钣金件的要求4.14.2.1在焊接状态下,待凸焊钣件不能与焊机干涉;凸焊面应为平面;焊接时凸焊下电极与工件最小间隙处距离不小于5mm,凸焊上电极与工件最小间隙处距离不小于10mm。图27焊接凸焊螺母示意图4.14.2.2凸焊机下电极直径:Φ32、Φ35、Φ38、Φ42,常用为Φ32;凸焊机上电极直径:Φ16、Φ20、Φ27,M5常用为Φ16,M6、M8常用为Φ20;4.14.2.3M14及以上不建议采用凸焊,建议采用弧焊或其它工艺。对于异形凸焊螺母,要求下电极直径不小于D1+5mm,上电极直径不小于D2+5mm,见图31。图28异形凸焊螺母4.14.3当受制件结构限制,用普通直电极无法完成焊接时,需考虑特殊电极。主要分析凸焊螺母或螺柱凸焊面正上方的距离是否满足凸焊最小空间要求,具体尺寸,t1尺寸从数模中测得(螺栓测量长度方向的最大尺寸),t2≥20mm,t1为螺母焊接前厚度,t2为凸焊上电极厚度。根据图中尺寸得出的L值为产品设计需保证的最小极限尺寸(L通常为50mm以上)。图29特殊结构制件分析示意图4.14.3.1其他要求:a)零件凸焊位置沿凸焊螺母螺栓轴线垂直方向,距零件边缘最小尺寸要小于凸焊电机有效焊接深度C,以避免与焊机干涉,目前我公司常用凸焊机有效焊接深度C为400mm~600mm,特殊的不超过800mm,高度H不超过1100mm;b)最大尺寸超过1300mm以上、刚性较差的零件不建议采用凸焊;c)外表面件不建议采用凸焊;d)钣金件重量超过10kg,不建议采用凸焊;e)同一个钣金件上焊接的标准件尽可能统一,种类尽可能少;f)凸焊的螺母、螺栓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焊接在小零件上,以提高凸焊的操作作业性。图30凸焊机电极臂伸出长度示意图4.14.4螺柱焊接面积要求。4.14.4.1整车螺柱焊螺柱种类尽量不超过两种。图31螺柱焊接面要求4.14.4.2根据螺柱类型对钣金件焊接面积进行要求,直径为32mm4.14.5螺柱与焊点间距离要求焊点中心与螺柱边缘距离d≥20mm。若先进行点焊作业后进行螺柱焊作业可以不做要求。图32螺柱与焊点间距要求4.14.6螺柱焊接面形状要求曲面上不得直接焊接螺柱,可采用局部平面或增加凸台等形式,保证焊接面为平面,见下图。图33螺柱焊接面要求4.14.7机器人焊接螺柱技术要求若螺柱采用全自动焊接工艺(机器人螺柱焊),螺柱本身防锈处理形式不得采用防锈油(防锈油有粘性不利于自动输送),应采用镀铜的处理方式。4.14.8螺柱焊接与母材厚度关系的相关要求:4.14.8.1螺柱焊接时要求板件的厚度大于等于螺柱焊接端面直径的1/10,即t≥d/10,见图C1。注:如螺柱焊接断面直径与工件厚度不匹配,需经试验验证焊接工艺可行后方可采用图C1螺柱焊相关尺寸4.14.8.2进行工件厚度≤1.0mm的螺柱焊时,工件受到焊枪的压力和焊接电弧的作用,易出现变形、烧穿现象,需要在螺柱背面相应焊接位置安装黄铜支撑块,起到防止工件变形及导出过多热量的作用,黄铜支撑块最小支撑端面尺寸为16mm×16mm,见图C2。图C2螺柱焊黄铜支撑块示意图4.14.8.3当对焊接螺柱的扭转力矩有要求时,即螺柱的螺纹类型为Mx时(图C1),螺柱与板厚的对应关系如表C1表C1Mx螺柱与板厚的对应关系螺柱螺纹型号MxM6M8≥M10板厚t(mm)t≥0.7t≥1.2建议凸焊或弧焊5涂胶工艺审核5.1减震膨胀胶涂胶间隙尺寸要求用凸台形式来区分区域:a≤2mm,3mm≤b≤5mm,涂胶长度需保持一致。图34减震膨胀胶涂胶间隙尺寸要求5.2点焊密封胶视觉防错要求涂胶点能准确地指定位置。增加涂胶点大小深度图35涂胶点能准确地指定位置6门盖审核6.1制件结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g)铰链安装螺母板,要避免两个面或三个面固定而无法调整,见下图;图36铰链安装螺母板h)发动机罩内板、后背门内板总成中所有钣金件定位孔方向要满足RPS设定“坐标平行原则”,即所有定位孔方向沿车身方向。特殊情况下,所有定位孔方向要进行坐标旋
本文标题:白车身数模审核规范2016081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7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