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四章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
第四章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第一节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基本原理一、会计确认如前所述,企业的经济活动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进行会计核算、纳入会计信息系统,如接听电话、文件处理、制定规章制度、签订合同、干部任免等经济活动,不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中任何一个的金额发生增减变动或者某一个会计要素内部科目之间发生转换,很显然就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而购买材料、设备,领用材料、支付职工薪酬、购建厂房、产品入库、销售产品等经济活动,就会导致某些会计要素在金额上发生增减变动或者某一个会计要素内部科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动。因此,在会计上我们将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事项按是否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或者说按应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非会计事项即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事项,另一类就是会计事项。所谓会计事项,也称为会计交易与事项,是指会计主体发生的能引起会计要素在金额上发生增减变动的经济事项,也就是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和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事项。(一)会计确认的含义会计确认也称为会计核算确认,就是对企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从性质上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其应否进行会计核算和在什么时候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具体而言,会计确认就是判断经济活动是否属于会计事项,如果属于会计事项还应该确定该会计事项将会使什么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受到影响。如企业收到投资人的投资,这项经济业务会导致企业的资产增加,同时也导致投资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增加即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因此这项经济业务会计上应该予以确认。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50000元,这项经济业务也会导致企业的资产增加50000元,同时银行作为债权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也增加了50000元。这项经济业务会计上也要进行确认。(二)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就是会计确认的标准,也就是对一个特定会计主体(各类盈利性单位和非盈利性单位)的经济活动,根据什么样的标准来判定其属于会计事项还是非会计事项、要不要进行会计确认的问题,将直接决定记账、算账和报账,也就是直接影响到会计记录、计量和会计报告,并影响到会计目标能否实现。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四个:1.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可定义性)可定义性是指被会计确认的经济活动或项目必须符合某一会计要素的定义。假设将某一项目确认为资产,该项目必须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比如企业购买的一部机床被确认为资产的一个项目——固定资产,那么机床必须符合资产的基本定义,也就是它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该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可用货币进行计量(可计量性)可计量性是指被会计确认的经济活动或项目应当能以货币加以计量。这是因为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或者经济义务,不能进行会计核算。3.相关性相关性是指所确认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所有者进行决策有用,能够导致决策差别。相关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预测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纠正以往的预期情况,从而影响其决策。如果所确认的会计信息不能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则该会计信息是不相关的。4.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对某一项目确认产生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可靠的、无偏向的。具有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可以保证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具有可靠的依据。(三)初次确认、再确认广义的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确认两个环节。其中,初次确认,也是狭义的会计确认,如前所述它决定了哪些事项应当记账。具体而言,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活动和大量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辨认,确定它是否属于会计事项,并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方法,登记到相关的账薄中。由于会计核算程序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四个环节,有些在发生时进行了确认和记录的会计事项,在企业对外披露财务会计报告时发生了变动,则需要进行再确认。如在证券交易所购入的公开交易的股票,在购入时按照购入时的成本入账,但在期末该股票价格发生了大幅下降或者上升,那么该股票的价值就要重新确认和计量并进行会计处理。二、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计量标准和计量单位对会计事项进行货币量化的过程。会计计量主要采用货币计量,某些项目如果根据管理的要求,可以采用实物计量手段如公斤、吨、立方等作为辅助计量手段。会计计量包括会计计量单位和会计计量属性。货币计量通常以元、千元、万元等为计量单位。会计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对象可供选择的计量标准,解决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如一台电视机,它在制造商那里,他的生产成本是1500元,制造商将其出售给批发商,它的价格是2000元,批发商将其销售给零售商它的价格是2150元,零售商将其出售给消费者,它的价格是2750元。那么当一个会计主体拥有这种电视机时,会计计量以哪种标准进行计量并确定它的金额呢?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上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即根据特定会计主体取得该资产时的成本计价入账。制造商以每台1500元计价入账,批发商以每台2000元计价入账,零售商以每台2150元计价入账。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如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但企业采用除历史成本以外的其他计量属性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第二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案例下列业务是爱脚鞋袜公司1月份发生的收支业务中的几笔:(1)1月5日,销售爱脚牌棉鞋一批,货款7500元,1月25日收到货款(2)1月10日,向经销商销售爱脚牌棉袜一批,货款2500元,合同约定2月10日收款(3)1月15日收到某商场订金8000元,该商场订购童鞋、童袜一批,合同规定3月25日前交货。(4)1月18日,向保险公司支付全年的车辆保险费、房产保险费共计12000元(5)1月30日,经计算本月应负担银行周转贷款利息500元,尚未支付。由于贷款协议规定贷款本息于6月份到期时一起支付。请你思考并计算以上几笔业务对爱脚鞋袜公司1月份利润的影响。一、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间和归属期间我们知道,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之一。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象永恒的时间一样绵延不断的持续经营下去,会计分期又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的截取一个一个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就是会计期间。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份,即应当按年度、半年度、按季和按月分期结账并编制会计报告。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与公立起讫日期一致。有了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收入、费用、利润必须与特定的会计期间联系起来。例如,如果一个经理说,“我们赚了100000元净利润”,我们还是不清楚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每星期赚100000元,还是每月或是每年赚了这么多?有了会计分期这一前提,就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期初和期末的概念。例如,对于一个特定会计期间(如一个月,一年)而言,收入中哪些属于当期收入,哪些属于下期收入,费用中哪些应全部归属于当期,哪些不应由当期负担,哪些应由当期和以后相关各期共同负担。只有明确界定了当期(报告期)的收入和当期(报告期)的费用,才能确认当期(报告期)的利润。例如,乘客可以提前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就向航空公司预订机票,假设一位乘客在1月份就预订了去加拿大的机票,他2月15日才登机,那么航空公司将该乘客的机票款确认为哪一个会计月度的收入?是1月份还是2月份?格力空调公司5月份向某酒店销售了100台空调,总价款200000元,合同约定7月15日从酒店收取货款,那么对于格力空调公司而言这笔商品销售收入应归属于5月份还是7月份,如果用会计术语表达的话,就是这笔销售收入,格力空调公司应在5月份还是7月份进行会计确认。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费用的确认,例如,职工7月份的薪酬在8月中旬才支付,这些工资支出应该在哪个月确认为费用——7月份还是8月份?企业的很多支出会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期间受益。比如保险单通常覆盖一年的12个月,如果2月份某公司为其拥有的多部汽车购买了一年的保险,支付保险费65000元,这笔支出应将其全部确认为2月份的费用吗?还是相关的每月仅确认其中的十二分之一呢?可见,赚取收入和收到现金在时间上可能不吻合,现金支付和费用确认在时间上也可能不一致。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间,是指收入收到和费用支付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是指收入和费用应确认的会计期间。在商品信用经济条件下,进行商品交易,既有钱货两清的现销交易,也有延期付款这类钱货不同时进行的赊销交易。根据供求关系,还存在预收货款的销售方式。这些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从销货企业看,就形成了现销、应收、和预收等收入方式;从购货单位看,就形成了现购、应付和预付等支出方式。一般而言,现销、现购的收支期和归属期一致;应收和应付是收支期在后,归属期在前;预收和预付是收支期在先,归属期在后。应收、应付和预收、预付均属于收支期和归属期不一致的收入和费用。对收支期和归属期不一致的收入和费用,如何确认其归属期,在会计上存在两种方法:一种是权责发生制,另一种是收付实现制。二、收付实现制,也成为现金制它是以是否实际收到或支出款项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就是说按收付期间作为其归属期,凡是本期收款的收入和付款的支出,不管其是否应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本期未收到款项或支付款项,即使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确认。由于款项的收付实际上以现金收付为准,所以收付实现制一般称为现金制。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分析案例ⅹⅹⅹ中的五笔业务对爱脚鞋袜公司1月份利润的影响:第1,3笔业务会确认为本月的收入,第2笔业务因为没有收到现金,因此不能确认为1月份的收入。第四笔因为支付了12000元,是本月的费用,第五笔利息费用由于没有实际支付,不能作为本月的费用记录。三、权责发生制也称为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权利和责任作为却认特定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标准,而不论在该期是否已有现金的收付。收入应在赚取收入时(商品已经销售或服务已经提供时)就确认,费用应在具有支付责任的那一个会计期间确认。或者说,凡应属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予以确认,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支付,都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入账。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确认为本期的收入;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能记入本期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分析案例一中的五笔业务对爱脚鞋袜公司1月份利润的影响:第1,2笔业务会确认为本月的收入,因为销售已经成立、收入已经实现,第1笔销售货款就在本期已经收到,第2笔虽然在本期未收到款项但取得了收款权力。第3笔业务虽然收到现金,但商品未发出、销售还没有成立因此不能确认为1月份的收入,预收的8000元应确认为负债。第四笔支付的12000元,应属于全年的费用,1月份有负担其十二分之一的责任即1000元。第五笔利息费用虽然没有实际支付,但贷款本月已经受益,本月应确认财务费用500元。四、对权责发生制的进一步解释1、配比性要求配比性要求是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如何确认当期费用。很显然,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收入和费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费用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收入。这种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把为取得当期收入而发生的费用在当期确认的要求被称为配比性要求小案例:好街坊便民店是一家小型超市,雇有四名雇员(包括一名收银员),每月薪酬合计4800元,店面是向一业主租入,年租金24000元,好街坊便民店5月初全部存货计价35000元,5月份进货45000元,5月末存货计价30000元,3月份商品销售收入61800元。水电费支付了200元好街坊便民店5月份与销售收入61500配比或者说同期确认的费用应该是多少?答案:5月份超市为取得收入付出的代价包括:1.职工薪酬480
本文标题:第四章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8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