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四章兵役法基本知识
第四章兵役法基本知识1.什么是兵役法?兵役法是规定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2.兵役法的核心:确定国家兵役制度和形式3.目的:保障军队平时的兵员补充,加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保障社会主义祖国安全和四化建设的大业顺利进行4.各时期的兵役方法夏商周:民军制秦汉:征兵制隋唐:府兵制(由当地军府管理)宋代:募兵制元明清:世袭兵役制民国初期:募兵制(曾颁布征兵制)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国初期:志愿兵役制1955年7月30日颁布第一部兵役法:义务兵役制1978年3月7日更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1984年5月31日更为: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1998年12月29日更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5.现行兵役法的主要内容:(1)把兵役制度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2)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改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3)规定了民兵的性质、任务和编组原则及预备役人员、大专院校、高级中学学生实施军训的办法。(4)对士兵、军官服现役制度作了重要补充(5)明确省军区、地市军分区、各县市人民武装部为各级政府的兵役机关(6)对现役军人的优待和退出现役的安置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7)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8)对违反兵役法的行为规定了处罚办法(先做思想工作,然后整)6.兵役法的特点: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7.我国兵役法的优越性:(1)有利于部队兵员的更新,保持兵员年轻化。(2)有利于部队保留技术骨干,提高部队战斗力(3)有利于加强民兵建设,为在现代化条件下开展人民战争打下基础(4)有利于健全预备役制度,提高战时快速动员的能力8.为什么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要实施军事训练?(1)高等院校教学内容改革的需求(2)是大学生力行兵役义务的最基本形式(3)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最基本途径第二章中国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是对人类战争规律的研究;战争事件促进军事思想的发展2.古代的军事思想主要以儒家为思想背景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公元前2070年~公元1840年)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4.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形成期(1)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2)车站为主体的作战方式(战车)(3)兵器:石器木器青铜器(戈)(4)出现简单谋略运用(5)”礼”和”刑”为治军基础(周制五刑)(6)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成熟期(1)战争规模扩大(2)车战转向步兵为主,骑兵、水兵产生(3)兵书:《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4)军队的组织制度形成初步完善,战略战术原理趋于系统(5)仁义用兵,用兵以诈及慎战,以和平手段达成胜利并强调战争中的政治道义秦汉至五代时期(公元前221—公元960)发展期(1)兵家的地位开始下降,兵书著录呈递减趋势(2)秦朝到五代时期,骑兵为决定力量,出现大规模,多兵种大集团配合作战,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进一步结合宋至鸦片战争时期(公元960—公元1840)体系化时期(1)北宋前期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兵书汇编《武经总要》(2)《武经七书》是北宋由《孙子兵法》《吴子》《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六韬》《司马法》汇编而成的为当时的武学必修课(3)明朝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是革新思想的代表作。茅元仪编纂了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4)北宋初期,火器开始跃上战争舞台5.专门兵书的问世,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标志6.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二)崇尚道义,追求和平(三)注重谋略,力求智取(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五)固有的缺陷:①偏重谋略、轻视战术②消极防御、不思进取③关注政治、忽视经济7.在战争问题上:军事是从属的,政治史基本的;军事史现象,政治是本质8.战争指导思想1.先发制人2.速战速决3.力争主动4.集中兵力5.出其不意6.奇正互变7.兵贵其和8.先戒(备)为宝9.军事理论1.将帅修养(智信仁勇严)2.以治为胜(军纪严明)3.教戒为先(注重教育训练)10.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在吴国做官其所著《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共13篇被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11.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第一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公元1840—公元1919)12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提出“自强要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13.(一)林则徐的军事思想(二)魏源的军事思想撰写《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海国图志》夷之长技: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三)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来源于儒家义理之学和中国古代兵书史籍改八旗绿营的世兵制为募兵制实行将由帅选,兵由将选的私兵制组织原则(四)李鸿章的军事思想①率先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方法②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③筹办海防,组建北洋海军④兴办近代军事教育14.毛泽东军事思想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点:创新性实践性代表性重要性16.①毛泽东思想的产生(1921.7-1935.1党的诞生-遵义会议)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35.1-1945.8遵义会议-抗战胜利)③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945.8以后)17.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军事辩证法①如何正确认识战争对待战争的问题②如何认识与解决武装力量建设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问题③如何认识与运用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的问题(二)人民战争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②组织最广泛的人民革命统一战线③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④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⑤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⑥创立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⑦坚持军民结合增强战争力量或国防力量的方针⑧正确处理战争和国防建设过程中人民的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的关系(三)人民军队建设理论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②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③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体制④民主制度和严格的纪律⑤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⑦忠实军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①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②战略的持久战和战术的速决战③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④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⑤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⑦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第五章信息化战争1.工业时代的典型战争形态:机械化战争信息时代的典型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2.新军事变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新的深刻变革,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世界军事性变革。3.新军事变革的外因: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减小,出现了“大战不打,小战不断”的新局面;内因: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4.新军事变革的形成动因:①机械化武器接近或达到极限,意味着靠提升武器的机械性能来增加作战效能不再是一条主要途径②20世纪中期人类进入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20世界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汹涌而至,世界范围内形成发展高新技术的浪潮5.军事革命包括:①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物质基础)②军队的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革命的落脚点)③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思想基础)6.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使用,使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形成体系②军事理论的重大突破③作战方法的历史演变④军队结构的空前变革⑤指挥控制领域的鼎新7.信息化战争: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8.信息化战争的特点:①战争动因更加复杂②战争概念的扩大③战争目的更加有限④战争力量趋于信息化、智能化⑤战争模式趋于体系化、精确化⑥战争持续时间短⑦战争毁伤破坏小第N章核化生武器1.核化生武器:分别利用核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原理所制造的,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特点:①破坏大②毁伤广③投掷方式相近3.核武器: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或者二者同时发生),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果的武器4.由于爆炸原理和杀伤因素不同,可以分为:A.第一代核武器原子弹B.第二代核武器氢弹C.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只杀人不毁建筑)D.第四代核武器5.核武器爆炸方式:①大气层核爆炸②高空核爆炸③地(水)下核爆炸6.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瞬时性杀伤因素(①光辐射②冲击波③早期核辐射④核电磁脉冲)剩余核辐射(⑤放射性沾染)7.1996年9月联合国大会签署《全面禁止核武器实验条约》8.化学武器特点:①剧毒性②多样性③空间流动性④持续性9.毒剂的分类:①神经性毒剂②糜烂性毒剂③全身中毒性毒剂④失能性毒剂⑤窒息性毒剂⑥刺激性毒剂10.1971年12月联合国大会批准通过《禁止生物武器公约》11.生物武器特点:①有传染性②传染途径多③救治复杂④不易侦测⑤杀伤范围广⑥作用时间长⑦危害作用大⑧有潜伏期第十五章指挥作战技术1.指挥的重要作用:①指挥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②指挥是把作战潜力转变为实际作战能力的关键③指挥是提高作战效应的重要途径2.军队指挥控制系统:在军队指挥系统中,采用自动化的硬件设备极其相应的软件设备等现代化工具,实施指挥和控制的“人-机”系统3.就功能来说,军队指挥控制系统设备分为:计算机中心(大脑)通信网(神经系统)终端设备(感官)4.“人-机”系统结合方式:服务组操作组指挥组5.指挥控制系统:①纵向:它是一种按军队的编制、隶属关系组建的多级结构形式②横向:可以视为有若干个不同专业的分系统组成的大系统6.指挥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①迅速收集和处理情报②自动查找和提取情报③帮助领导层决策④实时观察战场情况⑤对武器进行自动控制⑥提高后勤指挥效率⑦提高人员培训质量7.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①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情报系统②生存防御和电子战能力将进一步提高③由集中式向分布式体制发展第十三章军事气象1.大气层垂直分布自下而上: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外层(散逸层)按大气气体分子状态分:非电离层和电离层2.气象因素: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①气温: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②湿度: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③气压:由于大气重量而产生的压强④风: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气流,水平方向的气流叫风(风的方向指风的来向)⑤能见度:指正常视力的人白天能看清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或夜间能看见灯光的最大水平距离3.按风速分为:强风和风弱风按风向和射向所成角度分为:纵风横风斜风4.气象武器:就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5.气象战:利用气象武器达到某种作战目的的军事行动6.气象武器在军事应用的作用:①为己方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②为对方的军事行动制造困难③直接以改变了的大气条件作为武器第三章中国国防1.国防: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教、经济、文化等方面。2.国防类型:①扩张型②自卫型③联盟型④中立型3.我国国防目的: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保卫国家的统一③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④维护国家的安全4.国防精神(是一个国家公民抵抗外侮,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包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一章国际战略环境1.缓和是我国安全环境的主流:①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经消除或减弱②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③建立了多边区域合作机制④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仍存在的威胁和挑战:①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②日本对我国安全潜在和现实威胁③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④南海海域与诸岛之争3.上合组织是第一个明确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4.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地缘方向上的差异性:①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②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安全环境也呈
本文标题:第四章兵役法基本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8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