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 第四章变化的地形试卷
【思考与练习】1、在人和生物生活的地球上,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_________,有:高原、山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形也是会发生_________的,这改变有的剧烈,有的却很__________________。2、火山喷出物中,气态物质主要是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液态物质是_________;固态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3、火山有_________火山、_________火山和_________火山三种类型。4、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威胁很大的自然灾害,地球上每年发生能被人感觉到的地震约_________次,造成严重破坏的平均每年约有_________次。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_________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_____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5、一旦地震发生,人们应立即作出正确的反应,以减小伤亡和损失。在家中应立即_________煤气,_________火炉,_________电源。迅速跑到_________,并应高压线和陡坡。若来不及跑出家时则应躲在_________空间或牢固物下面。6、尽管火山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人们发现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火山岩又是优质的_________材料。在火山中还常有_________,而且有丰富的_________形成温泉,成为旅游胜地。7、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这与板块分布有关。8、下列不属于地形概念的是()A、山地、高原B、城市、农村C、平原、盆地D、丘陵、平原9、关于地形变化,下面正确的是()A、地形一般都是稳定不变的B、地形如果发生变化,都是剧烈的C、地形变化与人类无关D、地形是不断变化的,有的剧烈,有的缓慢10、“灼热的岩浆从裂口喷向天空,高达上千米,形成一片火海,空气中充满灰烟和水汽……”这是发生了哪种地质现象?()A、地震B、火山喷发C、泥石流D、滑坡11、下面不属于地震发生时情况的是()A、遍地干旱、作物枯萎B、大地上下颠簸,左右摇晃,房间中吊灯激烈摆动C、大地褶皱开裂,地面隆起或陷落D、山体发生滑坡,河水翻滚12、地震前常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据此可作为预报地震参考。下列几项中与地震预兆无关的是()A、地下水位突然升高,井水冒泡,地温明显增高B、老鼠出洞、蚂蚁搬家,鸡犬不宁C、家庭电路电压降低,电灯变暗,电风转速减慢D、仪器测量到地形有微小变化13、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火山,大部分是()A、活火山B、休眠火山C、死火山D、间歇火山14、破坏性地震的震级约为()A、3级以上B、4级左右B、5级以下D、5级以上15、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A、靠近海洋的地方B、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C、沙漠或荒野中D、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16、地形发生“沧海桑田”变化是地球_________力量和_________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17、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球表面变得_________,来自地球外部的力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处于__________________。18、德国科学家_________通过对世界地图观察,并经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假说。认为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_________块大陆,以后逐渐_________,“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19、海底地形成是多种多样的,海底既有_________,也有_________,还有深深的_________。20、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正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移动。移动的大洋地壳碰到大陆地壳时会发生_________,并且俯冲_________大陆地壳底下,这样在海洋会形成深深的________和一系列的________,而在大陆上则会形成_________和_________。21、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了_________学说理论。22、板块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_________板块。板块_________在上慢慢地移动着。大陆和海底板块都在软流圈上_________。23、板块学说中的六大板块是:非洲板块、_________板块、_________板块、印度洋板块,_________板块和南极洲板块。24、关于板块学说,下列正确的是()A、地壳岩石由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七大板块构成。B、板块内部已稳定,不会再分成小块。C、板块过去是运动的,现在已基本停止了运动。D、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25、观察课本中板块运动情况图,推测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A、红海B、大西洋C、地中海D、印度洋26、看课文世界板块分布图,把下列板块活动与形成的相关地形用直线连结起来。A、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1)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形成B、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2)日本、中国台湾多火山地震C、非洲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3)欧、亚、非三洲之间的地中海在缩小27、将下列地形类型与其形态描写用直线连接起来。A、山地(1)海拔较低,宽广平坦,起伏很小B、平原(2)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峰峦高耸C、丘陵(3)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D、高原(4)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较缓E、盆地(5)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山岭环绕28、由于热胀冷缩,渗入岩缝的水结冰膨胀,及植物根系等共同作用,岩石会发生_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_。29、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都有_________的作用。岩石的碎屑和土壤的颗粒会随着流水从_________处,然后慢慢地沉积下来,使高低起伏的地形逐渐趋于_________。30、含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的酸性水能侵蚀石灰岩,会形成_________,还可看到石笋、石柱。31、风对地形改变也起到作用,大风能使粗大的砾石_________、_________,使巨大的岩石变成上大下小的_________状。在沙漠中,大风常使_________搬家。32、来自地壳外部,能引起地形改变的作用是()A、流水、风、海浪、冰川B、火山、地震C、板块构造运动D、大陆漂移33、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工作用造成的是()A、喜马拉雅山B、浙江千岛湖C、杭州西湖D、四川盆地34、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的证据是人们发现现在台湾海峡底部保留着()A、古动物化石B、古植物化石C、古河道的痕迹D、有石油和天然气35、长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外力作用,江河夹带泥沙,长期堆积而成B、地球内力作用,板块运动而成C、火山喷出物形成D、人类活动造成36、我国下列地区中,风力作用侵蚀最强的是()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江南地区37、下列现象中由风化作用直接形成的是()A、风蚀蘑菇B、沙尘暴C、岩石崩裂D、沙丘38、为了描述地形中的高低情况,在地图中,把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线。用这种线表示地面高纸起伏的地图叫_________图。39、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的地方表示该地_________,等高线疏稀的地方表示地形__________________。40、绝对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__________________,也称_________。相对高度是指某一地点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也称“高差”。41、甲地海拔为300米,与甲地相对高度为1200米和500米的乙地和丙地的海拔分别是_________米和_________米,乙地与丙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42、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吐鲁翻盆地的海拔为-155米,则两地相对高度为()A、8693米B、8848米C、8903米D、9003米43、看图4-3A的海拔是_________米图4-3B的海拔是_________米A、B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44、看图4-4,完成下列要求:(1)按图上各点高程绘制成等高线图;(2)图中等高距为_________米;(3)A、B、C三处坡度较陡是_________。45、对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造成破坏的主要外力是()图4-4A、流水B、风C、海浪D、冰川46、三角洲主要分布在()A、河流的上游B、河流的河口C、河流的弯曲处D、河流的任何部位47、阅读课本中有关世界地震、火山和板块分布图,完成下题。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的地带有:美洲板块与_________板块交界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及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48、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成世界最高峰;这主要由于受到()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C、堆积作用D、搬运作用49、地球的内部有三个圈层,中心部分是_________,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高达_________。中间部分是_________,最外是薄薄的__________________。各处地壳厚变不同。大陆地壳较_________,而岩石密度较_________;海洋地壳较_________,而岩石密度较_________。50、图4-5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有红黄两队准备登山。红队从营地B出发,黄队从营地C出发,均向未名山A攀登。(1)走过路程较长的队是______;(2)攀登山坡较陡的是_______队;(3)红队攀登高度为_________米,黄队为_________米;(4)两队选择的路线各有什么特点?二条路线各适合那此人群?图4-5第四章变化的地形1、地形平原丘陵盆地变化缓慢2、水蒸汽氢气二氧化硫高温岩浆火山弹火山砂火山灰3、死活休眠4、5万多十多地球内部断裂移动5、关闭熄灭切断室外空旷处远离狭小6、矿物质肥料建筑材料矿产地热资源7、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火山8、B9、D10、B11、A12、C13、C14、D15、D16、内部外部17、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峻峭流水风海浪冰川平坦18、魏格纳大陆漂移一分裂19、平原山岭海沟20、挤压插入海沟岛屿高原山脉21、板块22、六大漂浮软流圈漂移23、亚欧太平洋美洲24、D25、C26、A—②B—①C—③27、A—②B—①C—④D—③E—⑤28、崩裂破碎岩石风化29、侵蚀高处流向低平坦30、溶洞31、滚动撞击蘑菇沙丘32、A33、B34、C35、A36、B37、C38、等高等高线地形39、陡峭平缓40、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另一地点41、150080070042、D43、1500500100044、(1)略(2)100米(3)A45、B46、B47、太平洋太平洋亚欧48、B49、地核5000℃~6000℃地幔地壳厚小薄大50、(1)红队(2)黄队(3)200250(4)黄队路线短,但地形陡峭难度较大,适宜体力较好者。红队路线长,但地形平缓,攀登难度较小,适宜体力较弱者。
本文标题:第四章变化的地形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8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