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1-3(10)讲稿Convertor
讲师简介吕明中国促学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陕西心理卫生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督导西安青年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培训部主任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祝你成才》主持人陕西阳光心理研究所特邀顾问西安市音响学会主席联系电话:13259936289QQ:1002287171第四章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一、变态心理学的定义:P250它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的内容:变态心理是如何发生的,其自身有哪些种类,不同种类的异常心理与行为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它给人造成怎样的痛苦,它对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怎样的破坏,等等。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的关系:P249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永远并存。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即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据1993年17地区精神障碍流调结果)。为什么变态心理学不能称之为病理心理学?P249如果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看待,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人身上是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在这种两难处境中,心理学家们仍然采用变态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是精神病学的差异:P250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等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等。二、变态心理学简史P2501、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了体液学说: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以此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他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人大脑所造成的。在这种推论中,已经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型。在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即欧洲的中世纪期间,那时的欧洲人导演了一场人类思想的悲剧,宗教以残忍的手段扼杀了古代自然哲学的天才思想,希波克里特关于心理异常的朴素唯物主义见解,彻底被镇压,极端的神秘主义占据了绝对优势。2、欧洲的中世纪,在经历了一场卑劣的造神运动和摧残人性的黑暗时代之后,随着资产阶级的迅速成长,一场解放人性的运动,以不可阻挡之势在欧洲爆发了。很快,文艺复兴的曙光照遍了整个欧洲j自然科学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一起P2513、在17世纪以前,由于精神病学肩负着从酷刑中解放精神病人的重任,所以它远比变态心理学活跃,甚至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神病学之中,才能获得发展。4、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对于神经系统及其功能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5、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会完全丧失;6、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这些医学科学的进步,促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这种强有力的形势,经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急剧扩大,一直延续至今。三、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P251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的,这两个基本命题。用弗洛伊德自己的话来说就是:(1)、“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情感、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2)、“第二个命题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2、依据上述两个命题,弗洛伊德又推演出以下的判断:P251(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和生殖器欲阶段。(3)、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4)、“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5)、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有时称之为“压抑”或“克制能力”)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P252依据上述假定,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是由以下缘由造成的:(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因此,如果在每个发展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过分或者接受的刺激太少,就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那么,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者性心理发展“固著”。这种“退化”或“固著”,就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2)、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3)、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者说让非理性冲破防线,那时,我们就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我们就可以形成意识不到的痛苦。但是,意识不到的痛苦,并不是冲突和痛苦彻底消失,他们只是隐藏起来,躲藏到潜意识之中而已。躲藏到潜意识之中的冲突,还要以扭曲的形式变相地表达自己,比如,以显性梦或隐性梦的形式、以口误或失误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等等。弗洛伊德的历史功绩:P252他的历史功绩不在心理学方面,而是在哲学方面;他的理论所影响和波及的领域,更主要地是在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方面。在哲学领域,他以自己的理论,坚定地抵制宗教思想和支持人本主义思想,他用“力比多”这一人类自身的生物本能,替代了上帝的意志。他认为,人的动机和行为,不是上帝启示的结果,而是人类自身本能的需求。他以自己的理论判断和演绎,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从天上移到地上,从上帝手中夺来,还给人类自己,将人类从上帝的王国中解放出来。人们把弗洛伊德理论的这一部分,称之为“弗洛伊德主义”。正因为如此,他的学说所遭遇的打压,当时主要不是来自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而是来自宗教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的批评:P253首先在方法论方面。弗洛伊德建立自己学说的时候,心理学恰恰处在摆脱哲学式的心理学并开始成为独立的实证学科。这时,心理学绝对重视的是实验研究,而逻辑演绎式地分析心理现象的理论,不被视为真正的心理学。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在很长时期内,心理学史中见不到弗洛伊德名字的缘由。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后脑科学迅猛发展,人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异常心理的脑机制方面。特别是心理学中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借助不争的事实,对弗洛伊德关于临床症状解释提出质疑。(二)、行为主义的解释P253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并且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当然,巴甫洛夫不是从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角度,即不是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心理与行为,而是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从总体上来说,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试验,并由此判断出高级神经系统(即大脑两半球皮质)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巴甫洛夫曾经有如下说法:P254“如果想像大脑组织在构造关系上或机能关系上不具有障碍而会有精神紊乱,这是不可能的。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他说:“……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这两个条件,也正是构成人类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说,生活事件使我们极为兴奋,但我们同时又必须努力克制自己,于是我们的大脑两半球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便产生冲突,冲突一旦持久不消除并打破神经过程的平衡,我们的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或精神病。同样的刺激,“对神经系统较强的人来说,并不引起这类疾病后果”。神经衰弱与癔病这两类疾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意志过程的薄弱,而后者则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巴甫洛夫依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大脑两半球神经活动特征的一系列概念,如兴奋、抑制、兴奋和抑制的集中与扩散过程、互相正负诱导过程,等等。他始终使用这些概念来解释人的心理异常。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一般技术路线:P254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按这种路线探索人类心理现象的第一人不是巴甫洛夫,而是桑代克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著名的动物实验——“饿猫逃出迷笼实验”。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三)、存在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P255首先提出“潜能”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之后,便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比如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由于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是个体的自由、独立性,所以他们有选择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由。可是,人们又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存,所以,他们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群体——人类社会,为此,他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总是与“自由选择”同在。这两者的对立会跟随人的一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便将这种对立造成的焦虑,叫做‘‘存在焦虑’’或叫做人的“基本焦虑”。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实质:严格地说,存在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目前仍然是一种哲学理念。或者说,存在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只不过是坚定的存在——人本主义哲学的延伸,究其根源,它应是欧洲15世纪反宗教的“怀疑论”哲学的副本。存在一人本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P255人自身以外的事物是无足轻重的,人的一切必须集中到人本身的存在上来,而“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因为“怀疑论”者宣称,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为了欢享真正的自由,我们就必须努力打破把我们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的锁链。”从学术继承角度来看,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核心内容,基本上是来自400多年以前的“怀疑论”。存在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特征:P255存在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既然是一种哲学理念,它就不需要采用任何科学手段去证明任何东西。它只要提出一种假设并赋予这种假设某种固有的特性,再进一步从这种特性推论开来,就能解释一切,便可构成一种“学说”。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一、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P257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的区分:P2571、常识性的区分2、非标准化的区分3、标准化的区分4、心理学的区分1、常识性的区分P257(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2、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年提出P258第一种,就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例如智商在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第二种,就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行为的标准不
本文标题:第四章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1-3(10)讲稿Convertor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8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