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章天文历法福安二中罗荣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要说明我国传统农历的历法规则(年和月的安排),初步解释农历设置闰月的目的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万年历”软件,发现公历年和农历年长度的不同;通过分析春节与季节的对应关系,证明农历设置闰月的必要性;通过观看视频“朔望月”,思考影响农历大小月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农历历法规则背后的天文原理,体会天文知识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历法的成就,感受先民在天文观测和应用方面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讨论古代历法现象背后的思想文化,升华对于人地和谐关系得理解。【教学重点】农历的历法规则(历月和历年的依据,设置闰月和意义)【教学难点】农历设置闰年的意义;大、小月的确定【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对话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农历的历法规则学习农历的意义学生比较近几年春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感受公历和农历的差别通过阅读图表及答问,探究农历的历法规则,并与公历进行比较对传统历法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之间的不对应是如何形成的演示万年历软件,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农历的历法规则介绍“老皇历”的内容及其所反映出的传统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教学过程】教学顺序预设目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比较历年春节所对通过比较不同年份春节所对应的公历日期,发现公历日1、比较2007-2009年春节所对应的公历日期,分析上述日期之引导学生思考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之间的以传统节日春节导入课题,唤起学生的学2应的公历日期期和农历日期之间的不对应关系。间的关系,发现公历年和农历年长度的差别不对应关系反应出的是公历年和农历年长度的差别。习兴趣;初步了解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之间存在差别探究农历的历法规则及依据能够说出农历最基本的特点是以朔望月定月,认识到农历设置闰年的原则是平衡朔望月和回归年的天数,目的是协调农历各月与季节的对应关系1、阅读课文,总结公历和农历年月的安排特点。2、探究农历设置闰年的原理和意义3、比较农历各月的天数,思考分析农历大月和小月是怎样确定的1、引导学生比较公历和农历在历年和历月安排方面的不同。2、引导学生思考农历设置闰年的依据和目的3、结合课件讲解农历大月和小月的确定。使学生体会我国农历的双重性质——既有阳历的特征,又有阴历的特征。通过讲解朔望月的推定,使学生体会我国古代人民在天文观测方面的成就。讨论农历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能够初步了解农历在历史上的作用,思考农历所折射出来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意义听取教师讲解农历在古代社会的作用,讨论农历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介绍农历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从敬畏自然的角度发现农历在今天的价值使学生从思想文化的高度看待传统历法,提升对于人地关系的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中国传统历法”,中国传统历法,现在的名称叫农历,过去也称夏历,就是说这种历法最早的雏形在夏朝就出现了,一直延续到今天,至少也有4000年的历史了。又因为后世的历书,均由历代皇帝钦定,所以民间又称为“老皇历”。与中国传统历法相对并存的是目前各国通用的公历,它于1912年引入我国,至今还不到100年,今天我们对于公历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对于我们传统的农历还有多少了解呢?当我说出农历这两个字时,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恐怕就是过年了吧?我们所过的农历年,就是春节,是全体中国人最为隆重的节日。大家再回想一下,每年的春节所对应的公历日期,是一样的吗?32007200820092月18日2月7日1月26日师: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农历日期,每年对应的公历日期都会比前一年提早11天左右,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比较一下上述年份的天数,就清楚了。123456789101112总合2007公历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农历2929302929302930303029303542008公历312931303130313130313031366农历302929302929302930302930354师:请根据上面的数据说明,为什么2008年春节会比2007年提前11天。生:因为2007年公历有365天,农历有354天,农历年比公历年少11天。师:那为什么2009年的春节比2008年提早了12天呢?生:2008年公历是366天,农历是354天,农历年比公历年少12天。师:公历平年有365天,它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生:地球公转的周期(回归年)师:但是一个回归年是365.2422天,多出的0.2422天怎样消除?生:通过设置闰年师:怎样设置闰年?生:每4年一闰,逢整百的年份,必须能够被400整除才是闰年师:通过设置闰年,使平均每个公历年的长度等于回归年。回归年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所以公历又称为太阳历,简称阳历。师:我们再来看农历,观察农历每月的天数,它只有两种可能,29天或30天,想一想这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生:朔望月师:农历首先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确定每月的天数,然后以12个月为一年,年的长度是由月的长度来决定的,这是太阴历的典型特征,所以过去和现在都有人把农历称为阴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4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2010年的春节会是公历哪一天?生:1月15号师:2011呢?生:1月4号师:春节会有那么早吗?再下一年,春节岂不是到了12月份了吗?我们来看一看错误出在什么地方2009年农历各月天数1月2月3月4月5月闰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总和30302929302929302930293030384师:为什么2009年农历一年会有384天呢?生:多了一个闰5月。师:由于多出了一个闰月,2009年的农历年长度比公历年多出了19天,所以2010年的春节,不是比2008年提前11天,而是推迟了19天,落在2月14日。我再给大家一组数据。2010年—2014年春节对应的公历日期201020112012201320142月14日2月3日1月23日2月10日1月31日从上面数据中,你能否判断哪一年一定是农历闰年?(2012年)还是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否看出农历设置闰年的意义呢?如果农历不设置闰年,那么春节对应的公历日期就会年复一年地提前,3年提前一个月,9年提前一个季节,那么春节就会依次变成冬节、秋节、夏节。这样我们的农历日期和季节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完全搞乱了,这是不利于人们安排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现在通过设置闰年,就能够避免春节无限制地提前,使得春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总是保持在1月下旬到2月下旬之间,保证春节总是位于冬末春初这样特定的季节。春节是如此,其他的农历节日,如端午、中秋、重阳等也是如此。这样一来,从某个特定日期开始,以后每过一年,农历日期就与公历日期产生几天的误差,但是最大误差前后不超过一个月。那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若干年后,农历日期和公历日期又重新对应起来了呢?(演示万年历软件,验证19年以后农历和公历日期的对应关系)这当然不是巧合。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发现,在19个农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就能够使每一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我们又知道,公历年的天数也是根据回归年来制定的,所以,采用195年7闰的结果,就使得19个农历年的总天数等于19个公历年,这样,每过19年以后,农历和公历的日期又会对应起来。综上所述,公历的历法原理只有一条,就是让平均历年的长度等于回归年。一个回归年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的时间,所以公历又称为太阳历,简称阳历。我国农历的历法原理有两条,一是使平均历月的长度等于朔望月,这是阴历的特征;二是使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是阳历的特征。所以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以上我们是从“年”的角度讨论了农历与公历的区别,我们还可以从“月”的角度来比较农历与公历。我们知道,公历的月份,除了2月份平年和闰年差一天之外,其余各月的天数,每年都是一样的,这是人为规定的结果。那么农历呢?我们来观察农历每个月的天数,可以看到,农历每月的大小排列是没有规律的,同样的月份在不同的年份天数也不是绝对一致的。这一点与公历有明显的不同。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每个朔望月的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变化范围为29.27天到29.83天,29.53天只是朔望月的平均长度。那么朔望月的长度又取决于哪些因素呢?(放映“月相变化的周期——朔望月”)我们知道,朔望月的长度就是月相变化的周期,月相的变化是由日月地三者位置的变化决定的。所以朔望月的长度就既跟月球绕地运动有关,又跟地球的绕日运动有关,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总之,要确定每个农历月份的天数,就必须要精确地测定每个朔望月的长度,在古代天文观测技术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其中所涉及的数学运算工作也是足以令现代人望而生畏的。但是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惊人的立法成就,这一点,可以从古代典籍中关于日食的记载中获得证明。日食严格地发生在新月那一天,所以,如果日食发生的那天是初一的话,那就证明了历法的成功。我们古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在我国古代典籍《春秋》中,共记载了37次日食,其中注明“朔日”的达27次,特别是鲁成公以后的22次日食中,注明“朔日”的达21次。这说明我国很早就掌握了朔望月的推算方法和技术。这一点是足令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和骄傲的。以上我们简要探究了农历的一些历法规则,事实上,我国传统历法所容纳的内容要远比这些规则丰富的多。例如二十四节气,也是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劳动人民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除此之外,农历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中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封建社会,上至帝王宫廷的政治活动,下至黎民百姓的衣食住行,无不与历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何以见得?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呈现某日的老皇历内容,此处略)这里面的内容我们不一定完全看得懂,但是我们也可以明确地得知这样一些信息,就是在这一6天里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所以历法和历书,对于过去的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为各种决策提供依据的“行动指南”,是一本古代版的“生活百科万事通”。在今天看来,历书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封建迷信,但过去的人们却是非常认真,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不管是破土动工,还是迁徙出游,甚至连洗澡剃头这样的小事,也都要先翻一翻历书,选一个黄道吉日,更不用说婚丧嫁娶这样的人生大事了。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古人的这种做法?这是不是说明我们中国人比较傻呢?是有点傻,但是傻得有高度,有内涵。我们为什么重视历法?因为历法是对天象运行的反映,而天象,我们古代人相信,是可以直接昭示人间的祸福吉凶的,人只能顺应天意,而不能倒行逆施,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的背后,则体现出古代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古人由于知识水平所限,对于许多自然现象不能解释,同时由于生产能力有限,农业收成的丰歉十有八九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会生发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意。那么在今天,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凡事都要看一看老皇历呢?我们还有没有必要保留对于大自然的一份敬畏呢?我们今天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已远非昔日可比,“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我们征服了太空,我们征服了海洋,我们让高山低头,我们让河流改道,大自然在我们面前不再是令人敬畏的神明,而是变成了任我驱使的奴仆。可是,我们真正具备了主宰大自然的能力了吗?看一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吧,土地沙化了,大气污染了,湖泊萎缩了,全球变暖了,还有森林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洞、酸雨,还有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粮食危机,这一切都是在蔑视自然的心态下行动的结果。我们能够说,今天大自然,较之以往更加适合人类的生存吗?由此看来,人类在自然面前,应该收起狂妄的心态,不要去指望做大自然的主宰。当然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将大自然视为神明而顶礼膜拜。我们不用敬畏大自然,但至少我们应当尊重大自然。人与自然不应当是谁主宰谁的关系,而应当是平等、共生、互惠、和谐的关系。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能够为我们回答
本文标题:第四章天文历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8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