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四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第四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学习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健康的内涵;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学前儿童智能教育的定义;学前儿童家庭美育的任务。2.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构成;实施学前儿童家庭情感教育的措施;学前儿童家庭智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3.理解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措施;父母在学前儿童情感教育中的作用;学前儿童家庭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第四章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的健康教育一、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涵义(一)健康及健康教育“健康”(Health)一词的本义是体格与精神的健全(Soundness)和完整(Wholeness)。对“健康”一词的认识应该包含着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维度,三方面的健康状态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明确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健康为目标,以促进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二)学前儿童健康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健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前儿童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没有身体缺陷;二是具有开朗、乐观等健康的心理品质;三是对环境的较快适应能力。身体的健康是学前儿童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是学前儿童身心健全的关键。学前儿童的健康,意味着学前儿童持续的正常发展。其中,学前儿童的生理健康是指学前儿童各个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正常,没有生理缺陷、能够有效抵抗各种急、慢性疾病,体质不断增强。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通常可以用一些形态指标来进行测量,如体重、身高、头围、臂围、坐高、皮下脂肪等,其中,体重、身高和头围三项指标,不仅测试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也可以为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水平提供重要信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有:(1)动作发展正常;(2)认知发展正常;(3)情绪积极向上;(4)人际关系融洽;(5)性格特征良好;(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前儿童体育。从概念来看,学前儿童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儿童儿体育包含学前儿童身体保育和幼儿身体锻炼,而狭义的学前儿童体育是指通过发展学前儿童的动作增强其体质的身体锻炼活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广义的学前儿童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帮助学前儿童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形成健康态度、养成健康行为作为主要任务。与狭义的学前儿童体育共同构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即身心保健与身体锻炼。因此,我们把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界定为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成人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保护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尤其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前提。如果在婴幼儿时期对健康不多加关注和培养,就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质量。(三)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由性爱关系和血缘关系维系的,这种自然的情感是社会其他任何单位或者群体所不具有的。家庭健康教育以家庭为整体、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的以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父母或家长应以身作则。根据不同年龄健康成长的规律,用科学的内容和方法使家庭成员树立卫生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家庭成员较早地学到卫生保健知识,为学校和社会健康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家庭健康教育,不管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还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对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健康知识的获得、健康态度的改善以及健康行为的养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家庭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学前儿童基本生理需要的满足是与家庭饮食、衣着、居住等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儿童对安全、爱、尊重、成就感等的需要的满足,也是与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儿童的教育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家庭健康教育是教育机构和社会健康教育的基础,家庭健康教育往往能实施教育机构和社会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的教育任务。家庭健康教育往往是非正规的,它有较大的随机性和随意性,不如教育机构的健康教育那样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也缺少固定的教材。但是,家庭健康教育常常更具针对性,更富有弹性,容易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而且有情感因素的加入。因此,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二、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根据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确定。健康教育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学前儿童实施的家庭健康教育还必须顾及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顾及社会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一)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内容的组成通过家庭健康教育,不仅要使学前儿童初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机体,按照健康的要求自觉地维护和增进身体的健康;还要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学习适当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法,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发展自尊、自信、自主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改善与人交往的技能,逐步形成自觉地抵制有损于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使其行为能较好地适应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生活。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所包含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内容,虽然都有其自在的涵义,但是却是相辅相成的。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儿童对健康的认知水平,改善对健康的态度,培养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领域。例如,在营养与饮食的健康教育部分,在认知领域,要让学前儿童初步懂得各种食物都会有能够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营养素,有些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危害的;在情感领域,要让学前儿童愿意接受各种食物,愉快地摄取各种食物;在行为领域,则要让学前儿童在家庭和托幼机构用餐时,都能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过食。(二)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卫生教育对学前儿童进行个人卫生教育,特别是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对于维护和增进儿童机体的健康,预防疾病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行为的可塑性大,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良好时机,不仅容易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较易纠正不良习惯。在学前期要注意培养的个人卫生习惯主要有:(1)生活自理能力。要让学前儿童学会自己洗脸、洗手、早晚刷牙、穿脱衣服鞋袜、吃饭、收拾整理玩具和用具等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2)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训练学前儿童按时睡眠,定时定量饮食及大小便等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使其一日生活有规律性。(3)清洁卫生习惯。要让学前儿童养成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和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等清洁卫生习惯,学会使用自己专用的手帕、面巾和浴巾,或一次性使用的卫生纸巾,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时,会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要教育儿童不要用手挖耳、抠鼻、揉眼,也不要将手指、蜡笔、铅笔等放入口中。(4)学习卫生习惯。要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阅读、绘画、写字、唱歌等习惯,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注意用眼卫生,并保持书籍、文具和玩具的清洁。2.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儿童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儿童健全的个性,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以及学习消除心理紧张的方法等得以实现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每一个儿童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增强鉴别和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对学前儿童施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范围甚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让学前儿童学习适当表达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前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情感;帮助学前儿童改善与人交往的技能;培养学前儿童形成与人合作、分享和商量的品质;增强学前儿童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帮助学前儿童发展自尊、自信、自主和自我控制;让学前儿童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培养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决策能力,自觉抵制有损于心理健康的行为。3.营养与饮食卫生教育对学前儿童施行的营养卫生教育应与饮食卫生习惯的培养同时进行。进行教育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学前儿童初步认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让他们粗略地知道应从哪些食物中去获得这些营养素,特别是要让儿童知道在饮食中要多吃富有粗纤维的蔬菜等食物。第二,要培养学前儿童对平衡和合理膳食的积极态度,能自觉自愿地食用各种食物,不偏食、不挑食,不过食,进食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第三,要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饭前洗手、进食定时定量、不乱吃零食和过多饮用冷饮,进餐时细嚼慢咽、不边吃边说笑等等。要让儿童懂得“病从口入”的道理,做到不吃没有洗烫消毒的生食品,不吃霉变、腐坏的食品,不吃被农药、金属毒物等污染的食品。4.消费卫生教育作为社会的消费者,学前儿童不仅有一般的消费需要和愿望,也有其特殊的消费需要和愿望。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广告等传播方式对刺激学前儿童的消费欲望以及建立需要的态度方面会产生难以抵御的影响,各种商品为儿童在吃、穿、用、住、玩等诸方面部提供了众多的选择的机会。对学前儿童进行消费卫生教育,让他们对各种消费物品和消费服务对健康的影响作用具有初步的识别能力,能抵制来白社会各个方面的消极的消费观念和行为,逐渐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为形成稳固、健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打下基础。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消费卫生教育最终当落实在儿童消费行为样式的建立之上。早期建立起对商品和服务的态度、选择和使用模式会对人的一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5.环境卫生教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人与环境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如果环境发生剧变,或者由于人为的原因佼其构成或者状态发生变化,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其至扰乱和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对学前儿童施行的环境卫生教育旨在让儿童初步懂得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逐渐产生和形成保护生活环境卫生的责任感,培养儿童保护环境卫生的行为和习惯。6.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教育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教育旨在让学前儿童懂得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有益于儿童疾病的预防,从而初步形成个体在疾病预防中的责任感,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初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较为自觉地执行各项防病措施。7.性教育学龄前期形成的性观念和性认识是成人明确的性概念和性信念的前身,可能成为成人期性行为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性教育应从儿童刚出生时就开始,通过教育,让儿童逐步学习各种有关性的知识,防止儿童产生性压抑和性神秘感,逐步确立正确的性态度,培养儿童具有正确的性别自我认同和性角色意识。性别的自我认同是个体对性角色的自我体验,而性角色是性别的公开表现。儿童在3岁以前就已经开始对自我性别进行认同了,5岁左右的儿童则能以自己的性别角色适应社会生活,以后,儿童的自我性别意识逐渐强烈。在学龄前期,给儿童起名字、买衣服、选择玩具、安排活动、与儿童进行交流和期待,都具有性教育的意义。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意无意地出现倒错,就可能造成性别认同的障碍,使儿童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等向异性方向发展、甚至产生变态的性心理。学前儿童对性知识仅表现为纯粹的求知兴趣,所关心的只是自然界和人的因果关系,他们会提出诸如自己是从何处来,为何自己的生殖器官与异性儿童的不一样等一类的问题。对学前儿童提出关于性的问题不应回避,但是不必主动去提问或解释。可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界的现象和日常生活情景,让学前儿童逐渐认识一些关于动植物和人类繁衍后代,以及不同性别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的粗浅知识。三、实施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措施(一)更新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对学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是为了保护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由于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如早期性、亲密性、长期性、渗透性等等,在家庭中对学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有其特殊的意义。家长随时随地可以把健康的理念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如,哪些食物对健康是有益的,污染为什么对健康有害,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行为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帮助等等。可是一些孩子由
本文标题:第四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8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