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四章消费需求统计分析
28第四章消费需求统计分析第一节消费需求统计一、消费需求统计的一般问题1、消费需求统计与国民可支配收入消费需求统计是继收入分配核算之后反映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的重要方面。国民可支配收入的使用是最终消费和储蓄。其中,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有时也称为个人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因此也称为公共服务最终消费。储蓄不完全是居民的储蓄概念。事实上,储蓄在这里是宏观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它分别从价值和实物两个方面说明未来积累的资金供给和积累的产品供给。国民可支配收入的使用是收入分配的之后的重要阶段。最终消费满足人的再生产过程,是社会生产成果的一方面重要使用。储蓄满足扩大再生产积累的源泉,它社会生产成果的另一方面重要使用的开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居民个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消费需求统计就是要从量上反映一时期的最终消费状况。2、最终消费概念。最终消费则是指当期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中所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它和非金融投资都属于最终产品使用。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由于考察标准不同最终消费有两种统计概念:一是以货物和服务的最终购销行为发生为标准,定义为最终消费支出。它是指由购买者向出售者购买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二是以消费对象的实际获得为标准,定义为实际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实际获取的货物与服务的价值。这两种定义紧密相关但并不等同,因为尽管大多数情况下货物与服务的购买者也即是获得者,但在另一些情况下,承担支出者不--定就是货物与服务的获得者,如政府对灾民发放的救济物资,支出者是政府,获得者却是居民。又如居民免费获取的教育服务,也是由政府承担支出。3、消费需求统计。消费需求包括公共消费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现实生活过程中,公共消费需求更多的是体现政府的职能。当然,政府职能是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基础的,同时也受政府财力约束。居民消费需求一般是指居民可支付能力的消费购买力。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最终消费统计常常是以核算最终消费支出为基础,这基本上是一个世界各国和地区普遍使用的主要统计口径。消费需求统计也以最终消费支出为口径范围。实际统计中,最终消费支出大量的体现为居民直接消费的货币支出,例如购买消费品或服务,但是也包括居民家庭自产自用的产品和住房服务。消费需求统计以最终消费支出为基础,实际是一种实现的消费需求统计,因此本章的消费需求统计一般不指购买力基础上可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概念。二、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统计1、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方法。我国实际统计包括:(1)居民消费品购买的居民消费支出。这方面统计数据可以从社会商品零售统计资料中对居民消费品零售部分得到。(2)居民生活服务的支出。这方面统计数据可以从居民生活服务部门的营业收入及费用资料中得到。(3)居民家庭自产自用的消费支出估计。这方面统计数据可以从农村收益分配调查统计资料,城乡住户调查资料等中得到,主要包括农民自产自用的农副产品,对居民自有住房价值虚拟房租的估算。居民消费29支出统计也可以利用分配核算资料依据收支平衡关系来推算居民消费支出。根据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扣除相当于储蓄的非金融投资和金融净投资,其差额即为居民消费支出。城市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和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是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一般水平的重要统计数据,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统计推断方法,根据抽样样本数据推断全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2、居民消费支出分类。居民消费支出全称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是指统计期内由居民个人直接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具体统计时一般按照居民消费支出的类别进行统计的。从消费对象的性质看,居民消费支出统计包括下述内容:1)耐用消费品支出,这些耐用消费品可在生活过程中长期存在反复使用,如家用电器、汽车等。2)非耐用消费品支出,是指那些一次性地或短期地用于消费的物品,如食品、服装、药品、室内装饰用品等。3)各种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支出,如交通邮电服务费、学杂费、诊疗保健费、文娱费、修理费等。居民购买住房或建房用材料所花支出不应计入消费,计入消费的只是代表住房服务的房租支出,包括实际住房房租支出和自有住房的虚拟房租支出。各种贵重物品如首饰等的购买支出不应计入消费,因为这种购买的主要目的并非消费而是保值,它是一种投资行为。依照消费目的,居民消费支出可分为以下八类:1)食品、饮料、烟草类。2)服装和鞋类。3)租金总额、燃料、动力。4)家具、陈设品、家庭设备和管理。5)医疗和保健费用。6)运输和通讯。7)娱乐、教育和文化服务。8)杂项用品和服务。居民消费支出分类是我们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基础。三、政府最终消费支出统计1、政府最终消费支出统计。从消费提供方式或来源看,公共消费支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政府等部门自市场上购买产品,然后免费提供给特定居民。一种是政府等部门作为非市场生产者,将自己的服务产出免费或以无市场意义的价格提供给居民和公众。对前一种情况,可以按照实际购买价来计算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对后一种情况,应以政府等部门非市场性总产出价值为基础,减去这些部门以成本价格或无经济意义的价格出售其产出而获取的“销售收入”,计算结果为政府等部门免费向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就是这些部门自己承担的消费支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可以从财政支出基础上建立统计。政府的行政事业费支出是主体部分。但是,现实中存在政府公共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共同发生在一个部门。例如教育部门,财政教育经费拨款属于政府公共消费支出,而个人交纳的学杂费属于居民消费支出,二者不得重复计算。目前,我国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最终消费支出包含在政府最终消费支出统计之中。2、政府公共消费支出分类。公共消费由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最终消费支出组成,是指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其中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是主要部分。按照职能划分,公共消费支出包括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险和福利、体育和娱乐、文化等方面。从受益对象考虑,公共消费支出要区分为用于居民的和用于公共服务的两部分。用于居民的货物与服务消费支出是指政府及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为向居民家庭和个人提供货物和服务而承担的支出,其受益者是确定的居民部门的某个人或某类人,如接受政府救济的受灾居民,接受免费教育的受教育者,其内容可涉及货物和各种服务。用于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是指政府等部门为向整个社会提供公共性服务而承担的支出,这些服务主要涉及安全和防务、30法律和秩序的维护、立法和规章条例的执行、公共卫生的维护、环境保护、研究与发展等,社会所有成员都会从这类服务中受益。第二节消费率、储蓄率、恩格尔系数本节重要介绍三个常用的分析指标,他们对于一般水平的描述有重要作用。一、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分析1、消费率和储蓄率概念。对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剩余形成总储蓄,所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使用是总消费和总储蓄。为反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使用总体结构,可依据国民可支配总收入计算消费率和储蓄率,计算公式为: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储蓄率=储蓄总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式中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可以用总额,也可以用净额,但应注意消费总额或净额、储蓄总额或净额应与之相配合。消费总额或净额、储蓄总额或净额的差别是:消费(储蓄)总额--固定资产折旧=消费(储蓄)净额消费率是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反映国民的一般消费水平或一般消费需求水平。同样储蓄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反映国民收入的一般积累水平。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最终使用来看,储蓄率=1-消费率,因此二者有此彼消长的关系。对于一个封闭经济的国家或地区,消费率如果高,那么储蓄率就低,反过来,如果储蓄率高,那么消费率就低。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经济的国家或地区,就不一定必然是上述关系。再开放经济条件下,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关系比较复杂,也可能是双高的结果,也可能是双低的结果。其中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是重要的调节。2、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分析。根据上一章表4-1中的数据,我们整理得到表5-1的数据表5-11998年我国的消费率和储蓄率单位:亿元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国民经济总体国内生产总值45510.201861.837469.1023324.0778345.20国民总收入12882.79606.5312982.8450495.1576967.31国民可支配总收入10605.09472.2713555.8752688.5677321.79最终消费支出--------9484.8036921.2046406.00总储蓄10605.09472.274071.0715767.3630915.79消费率(%)按GDP计算按国民总收入计算------------------------69.97126.9973.0670.07158.3073.1260.0259.2360.29储蓄率(%)按GDP计算按国民总收入计算100.0023.3082.32100.0025.3777.8630.0354.5131.3529.9367.6031.2339.9839.4640.17表5-1中的有些计算在实际分析中是不使用的,这里计算主要是为了比较。在经济学家研究中,经常把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三个总量指标等同使用,也就是国民收入的一般概念。如果是封闭经济体系,也就是说31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没有任何经济往来,例如没有进出口、没有利用外资等等,那么的确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三个总量指标是完全相等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是不存在。但是,有一些情况又是接近这种情况,那么三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差别不太大。因此,计算消费率和储蓄率严格的计算是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为基础,而用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为基础只是近似计算。例如我国的计算,在分别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三个总量指标计算的消费率和储蓄率上,差别并不大,可能不影响宏观经济分析的效果。在机构部门层次上计算的消费率和储蓄率,经济含义比较复杂,其使用要结合其他变量分析进行,独立意义一般不使用。1998年我国的消费率和储蓄率分别是60.02%和39.98%,属于高储蓄国家。一般意义上,储蓄率在25%以上,就称为高储蓄国家。高储蓄国家意味着投资需求可能较大。二、恩格尔系数在经济分析中经常使用恩格尔系数来描述居民消费结构的水平。具体计算一般用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它就是国际上通常使用的恩格尔系数,其计算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一般讲,食品消费是人类生活最基础的需首先满足的消费内容,它对于收入和消费总量的变动呈现出明显的刚性,其变动速度总是慢于收入和消费总量的变动速度。经验表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会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规律的存在,使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已不仅限于单纯反映消费的内部结构,而是常被用于衡量居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以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状况。联合国曾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认为该系数在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50%一60%为勉强度日,40%-一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在实际应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包括计算国的消费习惯,消费价格结构,公共消费状况等。简单地套用上述数量界限来说明一国居民生活水平,或者简单地据此进行国际间、地区间和国(地区)不同时期间的对比,都会影响分析的质量和结论的准确性。第三节消费需求结构变动分析一、消费结构变动规律消费结构的变动,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居民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人口的总量、年龄结构、民族结构以及人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消费结构呈现出如下的变动规律:1.从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分类来看,生存型消费占比重会出现下降趋势,而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所占比重会呈现上升的趋势。享受型消费是比生存型消费较高的一个层次,而发展型消费则比享受型消费的层次更高。之
本文标题:第四章消费需求统计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9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