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轻生人员心里第一节轻生人员心里特征轻生是个问题,甚至据说是“唯一的哲学问题”,其实轻生首先是个现实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进一步问一句:能否说轻生是个“中国问题”?似乎不能。因为轻生现象不独中国存在,而是具有“普世性”。不过,同样是轻生,中国的情况还是有些特殊,轻佻一点的说法就是“具有中国特色”,比如轻生人群的分布(性别/年龄/户籍),尤其是轻生的原因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因而轻生干预的方式和策略也必须主要从中国的“地方性知识”中去寻求。吴飞的《轻生作为中国问题》就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本书的主体部分由四篇田野调查笔记构成,这些文章此前曾在《读书》杂志上发表过。作者吴飞拥有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著有《轻生与美好生活》等书。他坦陈关注中国的轻生现象实出偶然,但进入之后就发现这里面大有问题。首先,与西方国家的轻生者集中于城市中年男性不同,当下中国的轻生者主要是农村青年妇女;其次,西方学术对轻生进行了哲学、宗教和科学探讨,但中国的轻生现象很难套用这些理论求得解释和应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为什么轻生以及如何进行干预确实是个“中国问题”,即所谓“轻生作为中国问题”。中国人为什么轻生?吴飞认为主要是因为家庭矛盾。说来有些吊诡:在旧时的大家庭中,晚辈特别是妇女处于绝对顺从地位,再大的委屈也只有逆来顺受的份儿,如此反而很少有因家庭矛盾轻生的现象;自从大家庭瓦解之后,族权、夫权这两条绳索也挣脱掉了,特别是随着人口流动的频繁和社会转型的加剧,按理说自由的获得会增进年轻人的幸福感,可是偏偏轻生者却多了起来。于是有人说农妇之所以轻生,就是因为地位太高了。这话显得非常政治不正确,但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自由的获得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的增加和心灵的安顿,反倒可能因无所凭依而陷于迷茫和荒寒之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情感需求变得更加强烈,而一旦未能达到预期,就有可能以死抗议,以期引起重视。“轻生往往来自‘委屈’或‘冤枉’,而家庭中的‘委屈’又总是与感情纠缠在一起。最要命的是,很多时候,感情不但不会减弱家庭中的冲突,反而会强化彼此的矛盾。”(46页)当然,“爱需要一定程度的‘怨’才能变得活泼和真实;但是,一旦‘怨’变得认真了,就可能演变成‘赌气’;而赌气要是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能什么都不顾了”。“很多家庭中的轻生,常常不过是过于当真的‘撒娇’而已”(47页,48页)。可是轻生者怎么就不明白,一旦生命不存在了也就什么都不存在了!轻生是社会问题,却又不是单纯的社会解放所能解决的。求助于西方宗教或者中国古训(如身体发肤受诸父母,轻生于长不孝于幼不慈)么,接受首先就是个问题(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皆不是简单照办就能奏效的),因此似乎也不能存有太大指望。“有事找政府”倒是中国人的传统,于今犹未有多大改变,但现在“家庭与政治被彻底分开了”,人心的幸福已经被剔除在政治关怀之外,在以经济繁荣为中心的时代精神之中,“不得不依托于人人为己的心性”(53页)。如此这般,预防轻生,还是要从中国人的观念世界和生活方式中求得正解。这就像研究中国哲学,不能简单地用“唯心/唯物”这样的西式概念来生硬剪裁,而必须以中国哲学的固有命题“说事”才是正途。于是,吴飞拎出“过日子”和“做人”这两个本土概念来探讨中国轻生干预的可能路径。中国人追求过好日子,讲求做人境界,在这上面安顿心灵确乎是得其所哉。不过什么生活是好日子,什么境界才算适中,却未必那么清晰。所谓过日子要中道而行(勿走极端),做人要心安理得,固然是克服家庭矛盾、处理家庭政治的有效办法,但个中火候如何拿捏着实颇费思量。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难以有个“统一标准”,这就需要有志于轻生干预工作的组织或者个人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进什么门说什么话,介入危机家庭但又不致卷入具体冲突,帮助当事双方化解矛盾消除怨气,找到达致心灵幸福的意识和技能。这又要求我们这个社会有关怀有爱心(似乎已不成问题),而不管灵魂的政府对此则要提供便利和支持。书中另有一篇《“农家女”农村妇女健康支持小组评估》,介绍了“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这个独一无二的“针对人心的社会组织”开展轻生干预工作的情况,其“实践工作非常深入细致,在一些地方已经结合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带来了可观的影响和变化”(66页)。作者由此溯及当年梁漱溟和晏阳初搞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时的思路和情怀,深望“农家女”这样的组织能在广漠的中国农村处处开花———谁说不是呢?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对轻生者的调查表明,目前,轻生已成为中国人口死亡的第五位原因,在15至34岁的人群中,轻生则成为第一杀手。轻生也是我国第四位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前三位分别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重度抑郁症和脑血管疾病。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轻生死亡,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1人。农村轻生率是城市的3倍,女性的轻生率明显高于男性。许多轻生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轻生行为,37%的轻生未遂者轻生前考虑时间不超过5分钟。每年有13.5万名儿童经历母亲或父亲轻生死亡的心理伤痛。究其轻生原因不外是贫困潦倒、感情受挫、生意失败、民工追讨工资不著等等。从根木上说还是由贫富差距悬殊造成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过多年跟踪调查完成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指出,如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的话,中国的贫富差距居世界第一,远远低於基尼系数的警戒线。调查报告主创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实针对种种质疑反驳道:「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为解决轻生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危害,中国卫生等相关部门官员和国际机构专家齐聚北京,共商筹备出台中国国家预防轻生计划。中国卫生部疾控司司长齐小秋在中国国家预防轻生计划研讨会上说,轻生已成为中国政府确认优先解决的精神卫生问题之一。制定国家预防轻生计划将有助于确保多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减少轻生和轻生未遂,减轻轻生给社会造成的创伤。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轻生人数则占世界轻生人数的四分之一。中国每年约有28万人轻生死亡,每两分钟有1人轻生死亡,轻生已成为中国15至34岁人口的第一位死因。据一般规律,实际轻生数往往比公布的轻生数高3~5倍,由此推算,中国轻生人数可能达每年60万人以上,绝对数字居世界第一。最近,笔者听了一次很具权威的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轻生问题的,报告中一些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在中国每年竟有100万轻生未遂者,轻生成功者竟达30万,而且实际数据比这还要高。统计学调查表明,中国轻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轻生问题调查结果1.1在中国引起轻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家庭纠纷(超过50%),依次是精神疾病、人际关系和躯体疾病。1.295%选择服药方式为轻生手段,依次5%是跳楼、自缢、溺水、割腕等。1.3在轻生性别中发现,女性高于男性,几乎是男性的2倍。1.4在区域分布上,城乡有明显区别,农村轻生远高于城市,几乎是城市轻生的5倍。1.5轻生的年龄范围,发现15~34岁是轻生的高发年龄。2轻生问题分析2.1从轻生分布上看,农村轻生远高于城市,这一点勿庸置疑。在我国12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已超过8亿,占全国人口的2/3,所以轻生所占比例偏高。2.2从轻生手段上看,95%选择服药方式,这一点也并非出人意料。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种植普遍采用农药进行防虫灭虫,农药来源之便为轻生者提供方便。在我国某些镇静、催眠类药物较易买到,此情况为部分城市轻生者提供了方便。2.3从性别分布上看,轻生女性高于男性,这一点与国外资料正好相反[5]。在中国轻生问题,这一现象不排除农村女性文化程度偏低、受传统文化影响较重、对矛盾应激和各种纠纷承受力较弱,常常采取消极行为有关[2]。有的女性本想以死相威胁、恐吓他人,没料到竟服药过多,无挽救余地,这也是在农药提供方便而医疗服务却不便利的农村,轻生成功率高的原因之一。2.4“家庭纠纷”是轻生的第一位原因。中国是一个古典的东方文化社会,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人们已把家庭看得重之又重。家是避风港、是安全窝,把“家”赋予太多的誉美之词,可见“家”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以致在许多人的意识里一旦失去家的保护和温暖,就等于失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于是就毅然决然地选择死。我国轻生占第二位原因的是精神疾患,我国在心理卫生和精神保健方面起步较晚,人们一贯重视躯体而忽略心理,对心理疾病的认识远不及对“感冒、发烧”那样普遍,使一些本该明确诊断的抑郁症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干预,许多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病人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甚至误诊误治,结果导致一些精神疾患抑郁轻生。2.5从统计数字上看,15~34岁为轻生的高发年龄,这是一个听起来令人心痛的事实。15~34岁可谓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一年龄段的人承载着太多的希望和重托,也面临着升学、就业、婚恋、生育、经济独立等一些现实问题。这些对那些个性较差者来说,面对现实的各种应激事件及精神压力,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在暂时找不到生存价值和位置的情况下选择了“以死逃避”的方式。在个性方面,丹麦也有研究表明,一个遗传有脆弱感情的人较易轻生[6]。3轻生造成的损失不可否认,社会化的加深,竞争的激烈,家庭模式的转变,升学、婚恋、求职、下岗、再就业等诸多社会应激,困扰着现代人,在享受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增大的精神压力,使一部分人产生浮躁、忧郁,甚至悲观厌世的错误心理,最终选择轻生,给亲人带来巨大的痛苦,给社会造成严重损失。据中国科学院采用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数(WYPLL)的数值表明,轻生死亡占所有疾病死亡导致期望寿命的减损年限的比例为29.3%,占所有疾病死亡导致工作年限受损的比例为29.7%。在中国因轻生造成工作年限减少远远大于癌症和心脏病。中国男性轻生死亡数几乎是癌症、心脏病的一半[1]。由此可见,轻生是我国减低寿命、损失劳动力年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4预防轻生的几点建议上述这些不争的事实,着实令每一个世人深感痛惜。预防轻生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建议如下。4.1我国在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应注意同步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尤其是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程度。通过强化普及农村教育,把标志现代文明的心理卫生和精神保健渗透到农村中去,以提高广大农民的心理素质及综合素质。4.2对农村所有灭害药物要统一管理,定量定点销售。调查表明,中国女性轻生率之所以比外国女性轻生率高,这与农村农药来源方便有直接关系[4]。这一点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在我国对镇静、催眠类药物的滥用也普遍存在,建议在此类药物的销售上也应有所规定或限制。4.3缩减轻生死亡率,普及急救知识很重要。象煤气中毒、触电、服药、溺水等都可以根据情况就地紧急处理,以防延误抢救时机。4.4建立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是预防轻生、避免悲剧发生的关键。因此,加强以家庭为单元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轻生的重要途径之一。4.5建议形成全社会支持网,对“高危人群”给予及时的危机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国外报道,通过媒介宣传和危机干预,可以将轻生死亡率缩减一半[3]。笔者希望全社会都对轻生问题给予重视(而非由卫生部门单独承担此重任),让那些有轻生企图和行为的精神疾患者得到专门的诊治,让那些陷入心理危机、趋向绝境者得到及时的干预。王秀珍(110168辽宁省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5参考文献[1]刘华清、贾立鹏.中国居民1988~1992轻生死亡总的状况分析.全国情感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7,102[2]倪慧贤.61例轻生调查分析.全国情感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7,103[3]HornblowAR.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3:162~167[4]肖水源.轻生行为、行为医学(第1版).湖南大学出版社,1990,60[5]瞿书涛.国际轻生预防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介绍).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15,17[6]肖迅.轻生与精神障碍的关系.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3:165“世界预防轻生日”——北京唤醒生存希望来源:2012-9-10中国广播网作者:ZF转载中广网北京9月10日消息(记者李文蕊)今年9月10日是第10个“世界预防轻生日”,宣
本文标题:第四章轻生人员心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1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