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课对联的常用辞格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修辞技巧特多。讲对联辞格就是讲对联的修辞技巧,是指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用字、遣词和组句)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包括它表述意义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可以说一个不懂得修辞技巧的人,是难以对出令人叫绝的对联的。历史学家陈寅恪说:“能对对子,才能分辨虚、实词,才会区别平仄声韵,对子作得好坏,可以看出一个人读书的多少,语汇之贫富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等。”对联同诗词骈赋一样,为凝缩的艺术,特别要讲究修辞技巧。对联具有其自身特点,它的写作技巧是特有的,其主要表现方法在于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对联除了兼有其它文体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方法外,自身还具有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段和方法,这些修辞手段都是能够帮助我们强化主题,加强对联的表现力,是我们学习对联和赏析对联的基础,修辞手法运用得当,就可增加对联的情趣,增强表现力。一、用字格□读故事,明联理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幼时思维敏捷,一次先生授课时见他挠痒,先生便挖苦说:搔搔痒痒,痒痒搔搔,不搔不痒,不痒不搔,越搔越痒,越痒越搔李听了很生气,眼珠一转随口对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先生逗学生,反被学生辱骂,非但不恼火,却当众对学生大加赞赏。□联海泛舟这一课里,我们讲点最基本用字技巧。在对联中,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所以用字的技巧也有很多讲究。对联的用字技巧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而生发的,由此产生的名堂和花样是联迷们孜孜以求、津津乐道的东西,既是他们借以炫耀于人的珍奇,又是刁难他人的法宝。属于用字技巧的大致有: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嵌字、数字等。1、叠字格就是将某个词语加以重叠,叠字在对联中的使用,是很普遍的。对联在使用迭词时有两种情况。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副对联题于杭州西湖湖山春社。上联“翠”、“红”、“处”、“莺”、“燕”,下联“风”、“雨”、“年”、“暮”、“朝”,每一个词语都重迭了。这些词语若不都加以重迭,念起来连话也不通;重迭之后,不仅自然顺畅,展现的画面也非常清晰。另一种情况是——如: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且到这凉亭坐坐;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暂把那笑话谈谈。这副对联旧时题于某地一路亭。单是“坐”和“谈”,表示的时间可以比较长,但“坐坐”和“谈谈”,表示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暂,程度就由深变浅了。再如: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浙江杭州西湖)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浙江杭州西湖九溪十八涧)22、复字格将一个或几个字反复出现,叫复字。同一个字虽反复出现,但只要构思精妙,手法新颖,反而让人感到返而不厌,复而不俗。有以一个字为单位进行重复的。例如: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毋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这副对联题于湖北当阳玉泉山关帝庙。上联重复“赤”字,下联重复“青”字,皆为单字重复。慕汉宋两完人,文章绝世..,书法绝世..;称巴蜀一胜境,琵琶有声..,铜锣有声..。这副对联题于四川云阳张飞庙,下联重的“绝世”,下联重的“有声”,都是以两字为单位的。○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上联重的“月明”,下联重的“山秀”。此联中还有复字,二者综合,读起来音韵和谐,情趣盎然。——七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4~103)国文老师在台上讲解对联,举例说:“从前某报社曾公开征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下联,结果投稿信件很多,有句对的很好,就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此时一位调皮的学生突然叫道:男学生女学生男女学生生男女3、拆字格就是将一个或数个独立的汉字拆成若干个独立的汉字,并用所拆之字完成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也是我们常见的机巧联创作的手段之一。例: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鸿是由江、鸟二字组成,蚕是由天、虫二字组成。一是左右结构,一是上下结构。一作鸟,一作虫,江对天,可为严对之例。例:凤山山出凤,凤非凡鸟龙口口回龙,龙本宠身相传出句是广西凤山县第八代土官之女韦小姐所撰。其人才貌过人,及笄之年,求婚者络绎不绝,韦小姐想觅一匹配郎君,遂出上联征偶。求婚者绞尽脑汁,却无一应对,故此韦小姐也遗憾终身而命归九泉。上联以当地地名出句,环环相扣,又将“出”、“凤”析出。由二三字组成第四字,第五字又与第一、第六字相同,八、九两字合起来又构成第六字(凡、鸟二字组成繁体字“鳳”)。下联为今人所作,龙口为山东一港口名。以龙对凤,对工得体,有龙凤呈祥之意。回字又析出两口字,同出句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宠身”所指“龙”字,比较上联,不失风采,可谓出句之佳对。一般拆字联多将所拆之字嵌入联内,使人一目了然。但也有不嵌所拆之字,暗藏机关,需要细心琢磨,方悟其意。例:有水有田方有米添人添口又添丁这是一副婚姻联。夫妻二人分别姓潘和姓何作者在姓上大作文章,而且拆字所组之意既合理又吉祥。融汇得体,准确无误。上联是3“潘”字的拆字,下联是“何”字的拆字,真是妙趣天成。4、拼字格也叫合字,就是将两个或若干个汉字合成一个字,做到内容贯通并将所组合的文字巧妙地组成联句。如: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女居左,子居右,世间配成好人此联最大的特点是自然舒展,不牵强,不做作,字面和现实十分贴切,耐人品味。下联是乾隆和纪昀的一副应答联: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据说乾隆察觉纪昀有思家之意,便出上联试探他。纪昀以实奏闻,以对句相答。又如:此木为柴山山出烟火成烟夕夕多白水作泉日日昌5、拆拼结合一联中融合拆字有拼字两种形式:例:因火为烟,若不撇开终是苦舛木成桀,全无人道也称王上联“因火”拼“烟”,“若”字易“苦”;下联“舛木”拼“桀”,“全”拆“人王”。也有辗转相拆的情形: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这副对联,上联“寸”和“土”为“寺”,“寺”又与“言”成“诗”;下联“木”和“木”为“林”,“林”又与“示”成“禁”,都连拼了两次,而且是层层递进的。因析字属于技巧对联,在使用时,在确保折字结构应对的时候,尽可能顾及到联律。还可有一些权宜处置。根据内容的需要,叙述可以不完全按照字的书写顺序。尽可能顾及到联律。根据内容的需要,叙述可以不完全按照字的书写顺序。例: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百年匹配,己酉两命相当上联中的“孩”,若按其书写顺序,当为“子亥”。但干支纪时,“亥”是一天末尾的时辰。“子”是一天开头的时辰,彼此交接,总是由“亥”到“子”,这里写作“亥子”。“配”字也一样。干支相配,只有“己酉”没有“酉己”,所以这里也是把“己”写在“酉”之前。为使上下相应,有些说法也可以变通。例如: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冯”字的左边并非“二”,“驯”字的右边也并非“三”,但“冫”是两笔,“川”是三笔,分别包含有“二”和“三”的数,于是加以变通,说成“二”和“三”。“二”和“三”说得过去,后面的“五”自然也没有问题了。有时甚至可以只讲一个字的一部分。例如: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这副对联,上联只讲头三字的左边,下联只讲头三字的上部。一点、两点、三点,是说“氷”(而今写作“冰”)是一点水,“冷”是两点水,“酒”是三点水。百头、千头、萬头,是说“丁”是“百”字头(“—”),“香”是“千”字头(“丿”),“花”是“萬”字头(“艹”)。这种只讲字的部分情形,虽与正规的析字差别较大,但它还在“拆”的范围,不过别具一格而已。46、同旁格这类对联是利用汉字的偏旁为构思方法,以一定的规则排列(横同、竖同等)组合成联。同旁组合千姿百态,有的利用相同偏旁,有的在对仗处使用一个偏旁,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这类对联的难点和妙处在于串组的自然合理,一旦生硬牵强,便索然无味。有些人为了弄这样的机巧,胡拼乱凑,言不达意,且美其名曰“机巧”。例:寂寞寒窗空守寡惆怅忧怀怕忆情出句是一副古联,据说是一大家闺秀,及笄之年向求婚者悬一副联。声言谁若对上此联,便许出嫁。当时无人应对,其女也“寂寞”而死。下联为近人所对,平仄似乎欠妥,但做为巧对,是可以的。例:王老者一身土气朱先生半截牛形上联“王老者”三字带有土字旁,说一身土气实不为过,下联“朱先生”三字都可看出牛的字形。语言诙谐,令人发笑。例: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chīwèiwǎngliǎng)四小鬼,鬼鬼犯边明朝天启年间,宰相叶向高一次外出,路过福州府,看望新科状元翁正春。在谈笑中,叶宰相说:“老夫今晚恐怕进不得西门了。”翁正春听了,心里明白他说的意思,便指着他家的房子笑着说了一联: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一听,翁正春出的上联,他经过思索,便对说: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二人会心一笑,当晚,叶向高便在翁正春家住了下来。7、同音格同音是指把一个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安排在一副对联内,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饥鸡盗稻童筒赶鼠暑凉梁客咳惊上下联前六个字是三对同音字。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肯鸭头,鸭头咸,丫头嫌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麻姑吃蘑菇,蘑菇鲜,麻姑仙这是联内同音字自对。8、多音格有的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重叠使用,形同音不同,在对联中就出现了让人莫名其妙而一旦明了就更觉精彩的情形,如濒临山海关的孟姜女庙的对联中,“朝”和“长”都连续重叠: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其中处于单数的“朝”与“长”和处于双数的“朝”和“长”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选自现行四年级上·语文园地2)从前,有位老太太开了一个豆芽店,开始生意清谈,老太太为此很苦恼。一天,一个老先生路过店铺,见此情景,就为老太太出了一副对联,说来也怪,从此,豆芽店的生意兴隆起来了,这副对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5聪明的同学们,你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吗?9、镶嵌格镶嵌格又叫镶名格,是把特定的字、词(人名、地名、数目、中药名、书名)巧妙地藏嵌在上下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嵌字有多种方式,既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也可以拆开分嵌首尾,以嵌句首为常见。嵌字联暗喻褒贬,读来浑然一体,词妙句绝。泽色绘成新世界东风吹遍旧山河这是郭沫若先生创作的一副对联,联首巧嵌毛泽东主席的名字,歌颂了毛泽东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中国的丰功伟绩。中正不正总裁独裁这副对联嵌入蒋介石的字(中正),对蒋介石独裁统治进行辛辣讽刺。坐北坐南吃西瓜,皮往东放自上自下看《左传》,书向右翻。上联嵌入东南西北,下联嵌入上下左右。上联“吃西瓜”,下联“看《左传》”,一俗一雅,一野一文,巧妙而自然。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日照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上联嵌入三个农事节气:大寒、霜降、小雪。下联在相应的位置也嵌入三个节日:端午、清明、重阳,组句自然,浑然天成。五十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湖南视察工作时即兴吟诵对联,是一段颇具情趣的佳话。据说,有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同车游览长沙市容,车行至湘江橘子洲畔,毛泽东诗兴勃发,提出要与周恩来作对联,并随即吟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小车离开橘子洲,直驶市区各处名胜古迹,行至天心阁,恰遇一群鸽子从阁中飞出,周恩来见景立即悟出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副对联作得如此工整对仗,又珠联璧合,还巧妙地镶嵌了地名“橘子洲”和“天心阁”,足见两位伟人文学艺术功底之深厚。一副对联到底按哪种方式嵌名,嵌在什么地方好,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不能单纯搞文字游戏。而且,字光嵌入还不够,要化入。也就是要同前后文水乳交融,浑成一体。为嵌而嵌,只嵌不化,就会显得生硬。在运用这种艺术技巧时,这一点应当十分注意。刘振威先生在《对联中的“镶嵌格”》一文中,根据诗中嵌名的规矩,列举十几种“镶嵌格”(即“嵌名”)的名称。这些名称是:将所需要的字,镶嵌在上下联的第一字者,叫鹤顶格(即上文所谓“丹顶”)。将所需要的字,镶嵌在上下联的第二字者,叫燕颔格。将所需要的字,镶嵌在上下联的第三字者,叫鸢肩格。将所需要的字,镶嵌
本文标题:第四课对联辞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2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