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省课题结题报告最后定稿(12月1日)
1农村中小学‘小组合作管理’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中心学校、黄花镇中心学校课题组【摘要】“小组合作管理”教育策略研究,旨在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管理”、“教师合作教育”、“教师合作管理”的合作教育策略研究与实践,凝聚教师合力,提高教师合作育人的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合作超越的意识和能力,涵养师生的自主精神与合作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关键词】自主合作小组团队捆绑高效一、课题提出1、教育思想溯源我国合作学习的思想,渊源很深。从《诗经·卫风》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教育名著《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言论可以看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的“小先生制”,则是对合作学习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出:“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可见,合作学习是恒久的时间和反复的实践共同验证的先进教育策略。2、教育改革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上说:“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还说:“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2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教育实际需要分黄片区6所中小学都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与娱乐、安全与健康、个性与能力、道德与修养等,几乎都是学校和教师职责范围里的事。如何做到全程全面全员育人,如何发掘生管生、生助生教育资源,需要我们创新合作教育策略。本片区所辖分乡镇、黄花镇地处鄂西山区,是两个劳务输出大镇,导致留守生、学困生及心理异质生急剧增加,再加上绝大多数孩子接受的是隔代教育,致使学生在幼儿教育和启蒙教育阶段,就与城区形成了很大的落差。如何教育这些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促使他们在团体中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加强学生合作教育研究。分黄片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相对经济较发达乡镇,也呈明显弱势,其主要表现在年龄老化,很难做到学科专业化或专职化等。2010年春季以来全区开展的“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和2011年秋季以来全省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让本片区教师产生了强烈地紧迫感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力量,加速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需要我们加强教师合作教育策略研究。综上所述,分黄片区中心学校提出《农村中小学“小组合作管理”教育策略研究》教育课题。二、课题内涵1、核心概念界定“小组合作管理”基本内涵是以培养师生的自主精神与合作精神为目标,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教育为策略,以捆绑评价为手段,构建“合作教育”管理模式,营造“自主+合作”育人文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研究范围分黄片区中小学全体师生。3、主要研究内容(1)基于学生“小组合作管理”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3(2)基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3)基于教师团队层级目标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4)基于教师团队专业成长模式的构建与实施。(5)基于涵养“自主+合作”校园文化的策略研究与实施。4、研究重难点研究重点是上述研究内容中的(1)和(2),研究难点是(5)。三、课题研究的价值1、实践价值(1)基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管理模式建构的研究,提炼出“充分自主,高度合作,竞相展示,多元评价,高效达成”高效课堂理念,并据此拟定了“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出台了“学生操作”和“教师操作”系列规范,总结了师生操作系列策略,建立了巡课管理机制,建构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可操作系统。(2)基于学生“小组合作管理”德育模式构建的研究,提出了“自主磨砺,合作超越”“小组合作管理”理念,从“管理层构、管理内容、管理策略、评价激励、文化熏陶”等五个层面,建构了“自主+合作”小组管理德育模式,为培养懂得自我调控、自行设计、自主发展的自然人和“愿合作、会合作、善合作”的社会人奠定了管理基础。(3)基于教师团队层级目标管理模式建构的研究,提出了“目标引领,团队合力,各展所能,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总结出目标设定的系列策略,拟定了目标达成评价办法,加大了团队考评结果运用权重,引领教师追求目标激励下的自我调控,发挥了个体潜能;追求团队捆绑中的合作共赢,克服了短板效应;通过人人参与管理和评价的民主管理,培养了教师主人翁精神;建构了“层级目标管理,团队捆绑评价”机制,激活了教师团队的“原动力、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4)基于教师团队专业成长模式建构的研究,提出了“团队捆4绑,互助提升,合作共赢”的团队专业成长理念,建立了“集体备课”、“捆绑打磨”、“互助帮扶”、“合作研训”、“合力晒课”等五种合作机制,从而建构了教师捆绑成长机制,为实现教师队伍专业知识水平、教育实践水平、教育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奠定了管理基础。(5)基于涵养“自主+合作”校园文化的策略研究,提出了“继往开来,聚智聚力,众望所归,怡情修德”的理念,确立了片区文化建设五原则,即前瞻性、系统性、融合性、创造性、艺术性,着力建构理念文化体系、环境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和行为文化体系。为片区各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在此指导思想下,各校师生反复酝酿,确定了各自的文化主题,正在分步实施文化方案。2、理论价值(1)引导教育者运用教育哲学理性思考教改①“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让分黄教育人对“满堂灌”等书塾教育方式造成的低效课堂进行了深刻的教育反思,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开始重视并研究如何“以学定教,先学后教”。②“小组合作管理”的研究,让分黄教育人对“洋思”、“杜郎口”学会理性地批判、辩证地吸纳、科学的重构。(2)丰富了公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性、互助性、面向全体性的特征,丰富了教育公平的内涵;小组合作管理是促进学生在互学互助中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策略;教师团队捆绑打磨、集体备课、合作研训、分享互助等系列措施,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合作教育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构、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实施等,是促进片区办学水平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3)推进了教学民主思想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一是课堂改革的目标定位“还权”和“减负增效”体现了教学民主;二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思想体现了教学民主:三是高效课堂理念(即充分自主、高度合作、竞相展示、多元评价、高效达5成)体现了教学民主。“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促进了教学民主。一是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初级规范》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例如“三还(归还学生主持权、展示权、评价权)”“三不(不重复、不嘀咕、不抢话语权)”的提出对教师主导角色的过度扩张起到了有力地制约作用,促进了教学民主。二是“教”服从于“学”的思想,构成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成为学生“会学”和“乐学”的引路人,促进了教学民主的发展。(4)深化了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①“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直面“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师生主体地位颠倒的课堂问题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困境,提出了“还权”、“减负”、“高效”的课题研究价值取向,让中小学教师成为素质教育勇敢的探索者和坚定的实践者。②课题从“学生合作教育”、“教师合作教育”“学校合作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从顶层设计(合作教育理念)到中观要求(合作教育管理机制)、再到微观操作(合作教育实施策略)的合作教育体系,为不断探索和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5)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学生小组合作管理,实施的是生管生,生帮生,生促生。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同时又都是被管理者,每个学生都与自己的小组荣辱与共,都能强烈的感受到团队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于团队的重要性。在《六会规范》、《班规》、《组约》的引领下,相互约束,相互帮助,共同发展,逐步内化并具备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等社会意识。同时,学生小组合作管理也为促进平等、友好、亲密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搭建了平台,促进学生的亲社会化发展。四、研究原则与方法研究原则:科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目标性原则、科研与实践6相结合的原则、渐进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微研为主的原则。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总结“小组合作管理”经验,探讨其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新模式。五、研究过程概述第一阶段(2011年):研究与实践起步阶段1、深入调研,确定试点2011年春,分乡镇中心学校通过调研课堂、教师访谈及学生问卷等途径,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师生课堂行为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教师课堂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或问答式教学方式的近乎100%,学生课堂能够全程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不到10%。为了改变教师主导课堂,师生主体地位颠倒的课堂低效现状,中心学校组织各校骨干班主任,学科教师展开深入研讨,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策略,并确定分乡初中教师袁玉琴管理的七四班、分乡小学刘小燕管理的五一班,南垭小学李国树管理的四一班为试点班,率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2、组团研究,培训推广2011年暑期,夷陵区教育局、夷陵区研训中心、分乡镇中心学校相关管理人员与三个学校的管理干部、试点班教师进行会诊式研讨,总结提炼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操作策略,同时确定了在全镇三所中小学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教育改革策略。针对如何组建小组,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成立了小组合作学习教研骨干团队,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小组组建原则:7提出“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12字方针。接着研究:如何培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操作技巧?如何落实12字课堂教学方针?如何打磨示范教师?通过研究,教研团队总结出学生操作前期规范:出台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课堂打磨方案,汇编了分乡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材料(一)第二阶段(2012年):研究与实践深化阶段1、探索整体推进策略,出台教改实施规划为了解决分乡镇小组合作教改顶层设计,成立了教师管理研究团队。诠释了“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的内涵,疏通了师生操作管理网络,出台了《分乡镇“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策略实施规划》、《分乡镇“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策略研究奖励方案》、《分乡镇“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示范班级、示范教师评选办法》及系列方案、评价标准等,建构了教研教改管理机制。82、探索小组管理策略,建立小组评价机制为了规范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建立小组合作管理长效机制,成立了学生小组管理研究团队,通过反复研究与实践,出台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常规管理与评价办法,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堂堂评策略,下图为学生初期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和小组合作管理评价表:9上述评价表从课堂发言、课外作业、月质量监测、课外表现等方面量化评分。每天夕会由分管小组录入公示栏,一天一记载,一周一统计,一月一评比表彰。3、探索专业成长策略,出台课堂打磨规范为了提高教师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技能,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立了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团队,通过研究:(1)出台了教师出台课堂打磨初期规范:10(2)在“三案一评”(自主学习案、合作探究案、充分展示案、师生反思评价)纸质教学案基础上,提出了“两备三明确”的导学案与施教案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了“说课、上课、观课、议课”比教学评价标准。(3)提出了“过三关”“闯三级”教师打磨策略,其中三关即课堂教学关、经验文章关和教学质量关;三级为课堂教学通过教研组、学校、中心学校三级验收。4、探索问题解析策略,出台“三小”研究办法为了集中研究突破制约教改推进的系列小问题,成立了“三
本文标题:省课题结题报告最后定稿(12月1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2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