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法制课题研究案例《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刘洁库尔勒市第八中学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4、法制渗透目标:〈1〉、《文物保护法》〈2〉、《旅游法》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法制渗透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支全是聋哑人跳的舞蹈,并且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一直到现在大家还印象深刻,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生:《千手观音》。师:对,就是这支舞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放《千手观音》的视屏,学生观看录像。)由提问导入,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启发学生的兴趣。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造型创作的古典舞蹈。师:回答得很准确,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生:1、把敦煌壁画的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2、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板书课题: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二、新课1、(放课件[昔日繁华])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所形成的时代背景。生:介绍收集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2、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敦煌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敦煌石窟位于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汇合地。说到石窟不得不说说佛教,(佛教产生于哪个国家?它宣扬什么思想?他是怎样传入中国的?)石窟艺术是宗教的产物,这点从石窟艺术的内容可见。a.壁画:表现的都是佛传故事以及供养人画像。师: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敦煌的历史。(教师演示课件第257窟壁画《九色鹿王本生》,并播放以九色鹿改编的动画。)例如:佛传故事第329窟乘象入胎,本生故事第257窟鹿王本生,因缘故事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经变故事第148窟弥勒下生以及尊像画、经变画、神话题材画、供养人画像、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历史故事、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等。总结:敦煌壁画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扬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学生欣赏从西魏到晚唐的图案艺术,感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追求和时代精神。b.雕塑:(课件演示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彩塑作品。)让学生总结彩塑的年代以及艺术特征,再经过比较后讲讲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例如:北凉第275窟交脚弥勒隋第419窟菩萨阿难像唐第158窟涅盘像不同朝代,彩塑艺术特点有否区别?试举例说一说你的理由。(1)北魏到北周是彩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佛像的形象受南朝人物形象的影响,塑像显得骨骼洁秀。例:259窟禅定佛北魏(2)隋窟的雕塑、壁画都带有明显的由六朝向唐朝过渡的特征。雕像一般是头大身短,动态比较平板。例:427窟佛·菩萨隋(3)隋唐时期:隋唐是莫高窟彩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4)c.建筑:依山而建、挖窟为房、木构窟檐……(师生共同探讨)莫高窟的主体建筑为二层平顶楼房,该建筑约一半隐蔽在丘陵中,外部只露出上层窗户及宽阔的屋檐,与莫高窟的环境相协调。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5种:1.禅窟(即僧房)。2.塔庙窟(即中心窟)。3.殿堂窟。4.佛坛窟。5.大佛窟(即涅磐窟)。3、敦煌莫高窟的价值。师:大家初步了解了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我们怎么评价他呢?外国的旅游者这样评价:“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中最伟大的宝库”。西方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1987年,因为莫高窟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4、讲述百年蒙羞藏经洞师:这座宝贵的艺术宝库也曾历经过磨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课件[百年蒙羞藏经洞])教师简述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课件展示:藏经洞的被盗文物及偷盗者名单、图片。学生描述1900年的中国社会,思考藏经洞被盗的历史根源并回答问题。(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德育渗透)5、法律知识拓展:保护文物保护艺术(出示图片)他们的行为违法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破环文物不但有失公德,还违反了文物保护法)三、活动练习:我来当导游课件展示三幅莫高窟壁画,请一学生选取一幅,为全体游客讲解该幅壁画作品及艺术表现的魅力。(播放课件)师:同学们都爱好旅游吧,今天在课上来一次敦煌模拟旅游——台上的是导游,台下的是游客。哪一个旅游团先来介绍。学生分组,由一名同学代表全组上前解说。1、下面我带大家观赏第329窟,这里描绘了一个佛传故事----乘象入胎2、接下来我带大家观赏第285窟,这里描绘了一个因缘故事------《五百强盗成佛故事》3、《鹿王本生》(莫高窟第257窟北魏)(局部)(描述的故事是由佛化身的九色鹿救起来一个不慎落水的人,溺水的人要答谢恩情,当九色神鹿的奴仆。神鹿对他说只要不告诉别人自己的所在就行。溺水者发誓不说,否则就长满身的疥疮。王后在梦里梦见九色鹿后,想取鹿皮做一件美丽的衣服,于是国王下令悬赏捕杀九色鹿。溺水人看到告示后背信弃义,带人去指认九色神鹿。九色神鹿当面指出溺水者的忘恩负义,国王为之震动,不再猎杀九色鹿。其结果就像壁画上描绘的那样,溺水人满身长出了疥疮。此幅壁画以山峦、树石为构图上的自然分割物,故事情节按横向顺序延展,每一段的情节都有说明文字。该幅壁画在构图、色彩处理、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浓郁的装饰趣味,是经典的壁画作品。)四、小结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给予鼓励和表扬。师:同学们,(放张大千作品和千手观音舞蹈图片)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正因为他们触动了许多人心底的蕴藏!备注:文物保护法细则: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后附学生的导游解说稿)大家好,我是导游-------,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闻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西北沙漠中的艺术宝库,它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重镇和要道。位于甘肃省敦煌境内鸣沙山1500米长的陡崖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1000多个洞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下面我带大家观赏第329窟,这里描绘了一个佛传故事----乘象入胎古代印度波罗奈国,疆域辽阔,兵强马壮。国王净饭王,年老无子。一日,国王的夫人摩耶在睡梦中梦见天空中有一人坐乘白象,周围大放光明,普照天下,并有天人散花奏乐,由空中飞下,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夫人从梦中惊醒,告之净饭王,国王不知此梦是否吉祥,便请相师占梦,相师说:“此梦预示圣神已来府降胎。太子以后,在家当为转轮圣王;出家学道当得作佛,度脱十方。”后来不久,能仁菩萨化乘白象,投入摩耶夫人胎中。乘象入胎是佛传故事中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在壁画中多有表现。画面一般为一菩萨乘白象而行。有的窟中又加画一汉式建筑,内有摩耶夫人右卧于床榻上。各位游客这个洞窟就介绍到这里“漠漠黄沙莫高窟,塞北边陲一明珠!”欢迎各位游客来敦煌莫高窟旅游,谢谢!各位游客,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接下来我带大家观赏第285窟,这里描绘了一个因缘故事------五百强盗成佛•从前,在古印度南部,有个侨萨罗王国。国中出了五百个强盗,占山扎寨,拦路抢劫,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做,商客游人和地方百姓深受其害。地方官员多次用兵,终不获胜。只好报知国王,国王派精兵良将前来征剿,经过激烈的战斗,五百强盗战败全部当了俘虏。•国王决定,对人们恨之人骨的五百强盗处以酷刑。这天,刑场戒备森严,杀气腾腾。兵士手持尖刀将赤身裸体、披头散发、捆在刑柱上的强盗双眼全部挖掉,有的还割掉鼻子、耳朵,然后放逐到荒无人迹的深山老林中。这座山谷林木葱笼,狼嗥虎啸,阴森恐惧,衣食无着。强盗们悲愤欲绝,撕心裂肺地绝望地嚎叫着。•凄惨的呼叫声传遍四野,也传进了释迦牟尼佛的耳朵。知道这是五百强盗在生死线上挣扎呼救,便用神力送来了香山妙药,吹进了五百强盗的眼眶。霎时,个个双眼重又见到光明。释迦牟尼亲临山谷,给五百强盗讲经说法:“正是你们以前作恶多端,才有今天的苦难。只要洗心革面,弃恶从善,皈依佛门,就能赎清罪孽,修成正果,脱离苦海,进入极乐世界。”众强盗听了佛的教诲俯首悔过,口称尊师,成了佛门弟子。从此,山谷中的森林被称作“得眼林”。很多年后,当年的五百强盗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精美的壁画,和迷人的故事让莫高窟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这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各位游客大家好!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第257窟,请大家看,我手指的这幅壁画也是一个佛经故事叫做《鹿王本生》。古代一只美丽的九色鹿(佛的前生),在江边救起一个将要溺死的人,被救的人叩头拜谢,愿给九色鹿作奴,鹿王拒绝了,只要求他在人要捕捉鹿的时候,不要说见过九色鹿。这时正好王后梦见鹿王毛有九色,角胜似犀角。醒后就要求王悬赏求鹿,好用鹿皮作衣,角作耳环。那溺人贪图赏格的金银和土地,便去报告了九色鹿的所在。他负义的行为立刻得到了报应。“面即生癞,口为朽臭”。国王带人来捉,鹿王正睡着,等鹿王的好友乌鸦啄醒他,国王已经走近,弯弓相向。鹿王就向国王诉说了挽救溺人的经过,深深地感动了国王。国王觉得鹿虽是畜类,心地却很善良,便允许鹿王任意行走,全国都不得捕捉。王后听说放了九色鹿,气愤而死。这个故事体现了对于负义与贪心的谴责莫高窟不仅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内容丰富多彩的壁画。还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这些艺术形式直观而形象地诠释佛教经典,弘扬教义。融合了中原艺术传统的石窟艺术。外国人都评价说:“来到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希望各位游客再来敦煌莫高窟旅游,谢谢!
本文标题:石窟艺术的宝库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7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