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一定义成年人外周血ANC绝对计数<2.0×109/L-ANC减少症<0.5×109/L-ANC缺乏症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ANC生成障碍细胞毒药物、化学毒物、辐射是引起ANC减少最常见的原因骨髓浸润感染和免疫异常成熟障碍某些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2ANC破坏或消耗过多免疫性因素(氨基比林、布洛芬、青霉素等)非免疫性因素(脾亢、细菌或病毒感染)3ANC分布异常疟疾、病毒血症、溶血情况下,ANC过多附着于毛细血管壁血液透析时ANC滞留于肺血管内干细胞池分裂池储存池循环池边缘池三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1症状可无症状,检查血象时发现头晕、乏力、疲倦、食欲减退、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合并重度感染可突起畏寒、高热、周身不适,特定感染部位症状2体格检查咽部红肿、溃疡、坏死口腔、鼻腔、肛门、阴道等处黏膜坏死性溃疡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的体征四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1病因治疗停用可疑药物、停止接触可疑毒物及其它致病因素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疾病2升粒细胞药物促白细胞生产药(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4、肌苷)造血生长因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免疫抑制剂仅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通过免疫机制导致的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4防治感染一般措施:减少出入公共场所次数、保持皮肤和口腔卫生、灭菌隔离、漱口、清洁肛门、会阴部皮肤抗生素的应用五粒细胞缺乏与感染粒细胞的缺乏,表皮、粘膜和粘液纤毛屏障的破坏,严重疾病时正常菌群的改变以及抗生素的滥用,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易于发生感染。在发热患者中,48%~60%或更多的人已发生感染或隐性感染。在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的患者中大约有10%~20%或更多的患者会发展成为败血症。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原发性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继发性感染的病原体通常是耐药菌株、酵母菌、其它真菌和病毒。绝大多数感染相关的死亡通常由继发感染所致。六抗生素的使用问题1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对于无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不主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出现发热,在未明确致病菌之前,应立即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未出现发热但表现出感染的症状及体征的患者也应该如同发热的患者一样接受治疗。2病原体的分析判断尽管G-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G+菌仍较多见,占60%~70%。引起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的主要致病菌见表1。具体感染部位的病原体培养表1引起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的主要致病茵G菌G一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克雷白杆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草绿色链球菌肠杆菌属化脓链球菌沙门氏菌属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变形杆菌属棒状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3抗生素的选择抗生素治疗的初始阶段a.并发严重感染的风险评估(见表2)b.未发现明确的感染灶可以口服给药c.通常静脉给药(三种方案)抗生素治疗的延续阶段a.初始治疗的3~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7天)b.初始治疗的3~5天内持续发热(寻找原因)表2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t≥0.1×109/L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t≥0.1×109/L心电图正常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7天粒细胞缺乏可以在l0天内缓解无静脉导管处感染存在骨髓恢复的早期证据恶性肿瘤缓解体温高峰39.0℃无神经及精神改变无疾病表现无腹痛无严重的合并症4抗生素的疗程3天的抗生素治疗后未明确发现发生感染的部位,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超过48小时,中性粒细胞计数连续两天≥0.5×109/L,可以停用抗生素体温恢复正常,仍存在粒细胞缺乏,继续经静脉或口服抗生素直至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治疗7天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仍0.5×109/L(根据危险因素)
本文标题: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7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