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矿山地质工作的几点技术要领
1矿山地质工作的几点技术要领邓泳强(广东高要河台金矿)摘要:岩金矿山地质技术工作的主要任务:一要把地质队提交的地质资源探清采净;二要研究矿体赋存规律以及指导今后技术工作;三要开展损失贫化计算及进行技术监督等几个方面。本文对上述有关技术问题作一探讨,为矿山生产提供优质服务。关键词:岩金矿床;矿山地质;生产探矿;储量升级;技术要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引言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以原勘探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本矿具体情况开展生产探矿、提高储量级别并提交采矿部门进行采矿设计,然后进行采场编录,直至矿块回采结束并进行技术总结。从矿块开始,至中段终了,直至闭段与闭坑全过程。2探矿设计与施工2.1生产探矿网度的确定生产探矿网度与矿床勘探程度、地质工作要求、生产条件和经济因素等有关[1]。矿山生产初期曾进行试验与研究工作,分别以10m×10m、20m×20m、20m×10m等不同网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根据提供地质资料的准确性与三级矿量的平衡需求及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最终确定高村矿床以20m×20m、云西矿床以20m×17m为基本生探网度。一般情况下,相邻两天井与上下中段之间的矿体为一个开采单元,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已经证明它的合理性,总体上能够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2]2.2生产探矿设计技术要领根据地质队提供的地质剖面图及本矿上中段收集到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推断需设计探矿工程中段的围岩、矿体、构造等情况,作出中段探矿的总体设计。在施工前要把生产探矿设计的比例放大成1:200,以便更准确放样及施工管理。当沿脉施工到一定的程度,在见矿地段或矿脉尖灭处通过设计探矿天井加穿脉或中沿加中穿进行副中段的探矿工作。副中段作中沿设计时的矿体、构造是在地质队提供地质剖面图的基础上,结合现已收集到的地质资料对原剖面图进行修正后预切出来的。以前探矿天井不论矿体厚度的大小、矿石品位的高低,均设计为脉内天井,其优点是施工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副产矿石,缓解生产的需求;缺点是在回采阶段形成很多矿柱难以回收,造成损失;特别是矿体厚度大,金品位高的矿柱,损失更大。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在矿体厚度大、金品位高的地段需设计天井来探矿和改善通风条件时,均设计成距矿体下盘4~5m的脉外天井,以便更好地把探采很好结合起来。2.3施工中应注意若干问题我矿属贵金属矿山,矿体普遍连续性较差,矿化不均匀,所以在探矿工程施工中务必加强现场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收集第一手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矿体不断重新圈定,若发现矿体与原设计出入较大时需修改或重新设计。沿脉工程要尽量施工在矿体中心位置,特别是中沿,否则对后面回采时的两率控制不利。穿脉工程的方位角、长度要视揭露出来矿体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以垂直矿体走向施工,除特殊要求外(如需揭穿主构造带、糜棱岩带等),一般以完全揭穿矿体超出2m为宜。3地质编录及取样3.1原始地质编录应重视的问题原始地质编录时,要注意工作的及时性,内容上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正确性。内容主要包括矿体的产状、形2态,矿石品级、结构、构造;围岩的名称、岩性、产状,岩体、围岩与矿体之间的穿插和空间分布关系;构造的产状、性质、规模、充填物等,构造与矿化关系。河台金矿的围岩与矿体的接触关系呈过渡关系,含金与否在岩性上没有明显差异,矿体边界没有明显标志,全靠样品圈定。编录时样品的划分及样品的空间位置数据的准确性显得尤其重要。巷道编录采用两壁内倒式展开,导线方向尽量与巷道走向平行,利于确定地质界线和样品的空间位置。投影构造时要注意两壁选点高度要一致,投影样品分界线时样品分界点与导线点的连线要成直角。3.2地质编录和作图综合地质编录是对各类原始地质编录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综合归纳与研究的工作。在矿山生产阶段主要形成1:200的地质平面图、勘探线剖面图和储量计算垂直纵投影图。地质平面图包括中段、副中段,采场分层平面图,分实测图和预测图两种:实测图是根据实际测量成果和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编制的,内容主要有坐标网、导线号、高程,坑道名称,勘探线号,取样位置、样品编码,样品分析结果表,单工程矿体厚度及品位,各种地质界线等;预测图是按预计高程将各勘探线剖面图中揭露和推断的各种地质界线按比例尺移绘在相应位置上,并根据相邻中段或分层实测地质平面图和其它实际资料编制的。勘探线剖面图是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的并以勘探线系统剖制的剖视图。河台金矿一般以160°的方位角进行剖制。随着生产勘探,矿山开采及采矿工程进展,须在剖面图上不断增加新的探矿、采准等工程和采空区,及时修改地质体边界线。河台金矿大部分矿体倾角在50~85°之间,把矿体地质条件投影到一个与矿体延长方向平行的垂直面上,形成矿体垂直纵投影图。随着生产勘探、矿山开采及采矿工程进展,须在图上不断增加新的探矿、采准等工程和采空区,及时重新圈定矿体,计算新的地质储量。3.3取样位置确定原则河台金矿井下地质样均采用刻槽法,样槽沿着矿体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穿脉工程中的样槽一般布置在其中一壁板的腰线(距底板约1.0m)处或顶板上;沿脉巷、切割巷中的样槽一般以8~10m的间距垂直矿体走向布在顶板上;采场内的样槽布在工作面上。在地质观察编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蚀变矿化和不同岩性特征分段布置,连续采取;经多年实践证明,单样长度控制在0.5~1.3m之间是比较合理的。纯探矿工程中的样槽要求通过矿体全厚度达到矿体顶底盘的围岩且超出2m为宜。3.4取样质量要求采样面要求基本平整、清洁、样线平直,样槽横断面规格为10×5cm2,样品编号是唯一的,不能重复。刻槽时必须在地质人员指定的位置上均匀取样,保证样品的代表性。4储量升级4.1矿体作图及圈定生产探矿工程施工完毕,测量人员实测、作三面图,地质人员把收集到的地质资料移绘到三面图上,按矿山规定的现行工业指标进行矿体圈定。首先在平面图上按以上指标进行单工程矿体圈定,然后把各工程矿体边界合理地连起来;第二步把平面图上的工程,矿体界线、厚度、品位、构造线等移绘到勘探线剖面图上,进行矿体修正;最后把平剖面图上的工程,矿体界线、厚度、品位、构造线等全部移绘到垂直纵投影图上。在探矿工程之间矿体出现尖灭时,矿体外推边界线一般以工程间距的一半为准,但当见矿处矿脉较窄,品位较低时,以外推工程间距的三分之一为准。4.2储量计算若干原则B级储量(含B级)以下均采用开采块段法在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计算:根据块段周边坑道的生产探矿等资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个块段的平均厚度和平均品位,用几何法计算块段面积;各块段储量之和即为矿体的总储量。A级储量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以采场分层实测编录平面图为断面,以分层实际回采高度为高度,以取样后重新圈定的矿体边界为准,计得分层矿石储量;根据工作面取样化验结果计算工作面矿体平均厚度及品位,以上下工作面矿体面积进行加权,求得分层矿石平均品位,从而计得分层金属量,各分层累计起来得A级储量。在计算储量时要高度重视特高品位的处理,充分利用地质编录时的信息估计特高品位的影响程度,有时用工3程平均品位代入法的同时,还用块段平均品位代入法进行处理。4.3提交采矿设计图纸资料当生产探矿达到或基本达到B级储量的探矿网度时,地质部门则同时向采矿部门提供一个或连续几个矿块的图纸资料,以便综合考虑确定回采方案,作出单体设计。提交的图纸资料包含详尽的地质三面图和简练的地质说明,把矿体的空间赋存情况比较明朗地反映出来,作出一定的地质评价,供采矿参考。5采场编录和验收5.1采场编录和矿体圈定采场编录包含采准工程的编录和采场工作面的编录。采准工程的编录与生探工程编录基本相同,采场工作面地质编录与测量配合进行,主要是进行素描和布样、采样工作,以此圈定地质界线,弄清矿体形态、厚度、品位及构造等在采场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化。这项工作是随回采面上升而不断进行的,回采每上升一定高度(一般为5~7m),就须编录一次。采场布样以其中一侧矿壁线起,每隔8~10m垂直矿体走向连续取样。矿体由样品化验结果与地质素描相结合进行圈定。5.2贫化和损失指标计算采场回采过程中只计算一次贫化率、损失率。每验收完一分层后地质人员进行矿体圈定,由测量人员按规定进行计算。矿块矿体总损失率是在采场、间柱全部回采结束,地质人员进行矿体二次圈定后,协同采矿、测量人员统计而得。其目的是监督矿山合理地充分利用地质资源。5.3矿块终结资料整理采场回采到一定的程度,先由采矿部门提出停采申请,再由地测、安全、生产部门进行现场鉴定,确定已具备验收结束的条件后由地质人员整理编写矿块终结资料。6几点体会与其它6.1几点体会(1)矿山生产地质工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矿山经济效益的兴衰,容不得半点虚假。(2)各步工作衔接性较强,且反复相互作用,起相互检查共同促进的作用,所以每一步工作都要认真落实,循序渐进地摸清矿体的赋存规律,更好地指导下一步探矿和回采工作。(3)岩金矿山的矿体都存在连续性差、矿化不均匀的特点,所以地质工作中的现场管理工作、资料收集的及时性、作出判断的快速性显得尤其重要。6.2其它问题上述矿山生产地质工作的方法及技术要领都是偏向于感性认知的工作,理性分析相对较少,但对于三级矿量比较平衡的矿山维持正常生产工作已足够。由于日常工作的手段落后,设备不足,难以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工作,对矿山的外围找矿,深、边部找矿缺乏有把握的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采矿手册编委会·采矿手册(1)·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年:149。2刘振升·河台金矿生探网度和探矿手段的研究与选择·南方钢铁·2001年(1):17~20。作者简介:邓泳强(1973年~),男,汉族,广东罗定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岩金矿山地质技术与管理工作。广东高要河台金矿,526127。
本文标题:矿山地质工作的几点技术要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8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