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单元测试题
1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单元测试题(一)(测试范围:第一章;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考生的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横线上,不得答在原试题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温带和寒带B.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C.我国最南端在海南岛D.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2.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东北、西北、华北B.东北、西北、东南C.西南、西北、东北D.东南、西北、西南3.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A.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B.欧洲东部、大西洋东岸C.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D.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4.在我国各省区中,相邻国家最多的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云南省C.西藏自治区D.黑龙江5.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相距5500多千米,跨纬度约50度,这就造成了A.当海南岛春耕大忙的时候,黑龙江是冰天雪地B.当乌苏里江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是满天星斗C.当江南莺飞草长时,青藏高原是雪峰连绵D.当内蒙古草场嫩绿时,南疆大漠是黄沙茫茫6.玲玲在街上看到自己家乡的标有“鄂A26437”车牌的汽车,玲玲的家乡在A.黑龙江省B.海南省C.湖北省D.湖南省读我国南部沿海省区城市分布略图,完成7~8题7.图中显示甲省区的城市分布密度较大,该省的省会城市是A.广州B.深圳C.珠海D.汕头8.与甲省相邻乙、丙两省区的简称分别是A.湘、鄂B.闽、桂C.赣、黔D.浙、琼9.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A.美国、加拿大B.美国、巴西C.俄罗斯、巴西D.俄罗斯、加拿大10.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越我国的省区有A.云南、广西、广东、台湾B.台湾、广东、广西、云南C.台湾、广西、广东、云南D.云南、广东、广西、台湾读《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摘录)回答11~14题: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以下简称为“大陆”)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大陆”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图128.49%。“大陆”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1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印度B.美国C.中国D.日本12.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我国当前的人口密度约为______人/平方千米。A.110B.70C.45D.14313.我国少数民族的数量有______个:A.34B.55C.56D.2314.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从过去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高、低、高”的模式,很快过渡到目前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低、低、低”的模式,主要原因是:A.实行计划生育B.经济迅速发展C.自然条件好D.人口基数大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普查数据(不含港、澳、台)绘成如下两幅人口构成图嘛,如图2回答15~16题。15.与十年前相比,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不少,约为A.13.4亿B.12.7亿C.6.7亿D.5.0亿16.人口普查显示,十年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7%,我国人口增长已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由此可见()A.我国劳动力短缺B.应鼓励多生多育C.我国人口素质在下降D.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放缓1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目前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200多万,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高B.死亡率低C.人口基数大D.自然条件好,生活水平高18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A.维吾尔族B.壮族C.蒙古族D.藏族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达到13.7亿,回答19~20题。19.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少数民族人口大约占8.49%。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部和西部地区B.东部和中部地区C.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D.中部和西南地区20.这次人口普查表明,大陆31个省(区、市)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7390万人,而1990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1.3亿,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这表明A.人口大量迁移到了国外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C.人口死亡率升高D.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较好的执行21.我国陆地总面积约()A.960平方千米B.960万平方千米C.9600平方千米D.906万平方千米图232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B.我国西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C.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热带,降水丰富D.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100°,气候差异大,为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3.以下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民族不论民族大小,一律平等B.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尊重各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D.国家强制各民族信仰宗教24.我国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分界线是()A.黑河——腾冲B.漠河——腾冲C.秦岭——淮河D.大兴安岭——巫山25.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D.人口地区不平衡二、综合题(50分)26.读我国行政区划图,如图3,回答下列各题(14分)(1)【答案用图的字母代替】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_______面积最大的省区:_______最南部的省区:_________人口最多的省区:_________(2)图中的ab线为我国人口地理界线,是由黑龙江的_____到云南的______。(3)④、⑤是我国的内海,它们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4)①国是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_____,②是我国的陆上邻国______(5)在L省中有两个特别行政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6)在④海的东西两侧有两个半岛,这两个半岛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7.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如图4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______,人口增长_____。(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_______线上升趋势。(3)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_____,提高人口_____.(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_____,人口增长4_______.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我国的人口分布以________—腾冲一线为界,_________多_________少;我国现阶段仍然每年增加1200万人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人口________大。(5)众多的人口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______。(6)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省和省。28.读中国空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我国是一个兼备的国家,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丰沛,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的生产。(2)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带,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省、自治区、省、省。(3)我国的最南端在南海的________,南北跨大,气温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4)根据图中数码号所在位置,填写地理名称:①(自治区)⑤(行政中心);③是海,⑥海峡。⑩是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________,图中的①②③④⑤五个省区中全部位于人口稠密区是_____(2分)29.写出我国辽阔疆域的东南西北四至点。最东边: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单元测试题(一)答题卡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答案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题号19202122232425答案5二、读图题(60分)26.(1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27.(1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5分)(1)、、(2)、、、、(3)(4)①、⑤、③、⑥、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9.(6分)最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最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78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