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节第三章统计调查课时5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明确统计调查的各种分类,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容,掌握统计调查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及结合应用,明确统计调查资料质量控制的概念和质量控制措施。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1.什么是统计调查?它与一般的社会调查有何区别?2.统计调查有哪些种类?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包括哪些内容?4.三种非全面调查有什么不同?5.说明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明确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含义举例说明相关内容素材教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学过程第一节统计调查的一般问题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任务和意义1.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2.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搜集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这些信息,或为原始资料(如未加整理的考试成绩)或为初级资料(如按学号、按分数整理的考试成绩)。3.它是认识的基础,分析的前提,决策的依据。(例美国总统竞选民意测验)。二、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包括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如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2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随调查对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一般用于调查时期现象,如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的调查;一次性调查隔老长的一段时间登记一次,一般用于调查时点现象,如人口普查、科技人员普查。3按调查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统计报表…目的在于掌握经常变动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指标的统计资料;…4按搜集资料的来源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和询问调查。直接调查指调查人员直接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测量查看和计量,如农产品的实割实测法;凭证调查是被调查者以各种原始和核算凭证向调查者提供原始资料的方式主要指我国的统计报表制度;询问调查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取得原始资料的方式,毛泽东、洗衣粉市场调查的例子。三、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1.客观性。统计资料必须能够正确反映客观现实,不受任何主观偏见的影响,不受任何势力的干扰,保证资料真实可靠。2.准确性。资料必须符合客观情况,数据偏差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注意与客观性要求的区别)3.及时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搜集、及时整理、及时发表。4.全面性。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的全部项目的全部资料。5.系统性。统计资料应以客观现象之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一方面,同一次调查资料之间能够有机结合或对比应用;另一方面,统计资料应动态可比。6.尊重隐私权。有利于客观性原则实现。四、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统计调查方法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另指搜集资料的方法。这里是第二方面含义。具体包括:(1)直接观察法(农产品实割实测,库存物资普查);(2)采访法:开调查会(毛泽东),个别采访(洗衣粉市场调查);(3)报告法:主要指统计报表制度;(4)登记法:某些国家的人口普查;(5)通讯法。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第二节统计测量尺度一、统计测量尺度概述(一)统计测量与测量尺度的概念统计测量:使用某种方法使自然或社会事物量化。统计测量的前提是事物的差异性;统计测量可以被视为统计分类的过程,即将相同的事务归为一类,将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由于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测量尺度。(二)统计测量尺度的种类1.定类尺度:对事物的性质差异进行辨别和区分,说明事物所属的类别。特征:(1)定类变量的不同类别间地位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2)定类变量确切的表现是以文字表述的,不能用数字表述。2.定序尺度:对事物的顺序性差异进行辨别和区分。特征:(1)定序变量的不同类别间存在顺序性差异,因此在表述或分析是不能随意排列;(2)定序变量的顺序性差异无法准确脊梁,即我们只能说明哪一类高、哪一类低,说明不了高多少、低多少。3.定距尺度与定比尺度定距尺度:是对事物绝对差异进行的辨别与区分;定比尺度:是对事物的绝对和相对差异进行的辨别和区分。特点:(1)有确定的计量单位是定距、定比尺度区别于另外两种测量尺度的基本特征;(2)有无绝对意义上的零点是定距尺度与定比尺度的基本区别;(3)定距与定比变量的值均以数字表示,是真正意义上的值,能够进行数学计算。二、统计测量尺度的作用(一)统计测量尺度决定数据的显示方法(二)统计测量尺度决定数据的分析方法三、测量层次及统计测量尺度的正确运用(一)测量层次测量效果包含:测量精度、计算方法、信息数量测量层次由低到高: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二)统计测量尺度的正确运用1.对于不同的事物,要准确使用测量尺度2.对于同一事物,要尽量使用高层次的尺度3.对于统一指标体系,要使用相同的尺度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一、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意义统计调查涉及方方面面,一项大型的调查往往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协同工作。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需要工作过程中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步调。为此,调查之前必须首先设计一个周密的调查方案。二、调查目的:任何一个调查方案首先应解决的问题。三、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1调查对象就是第一章中的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单位。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负责上报调查资料的单位。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要求能举例区别开。四、调查项目和调查表1.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即第一章中的标志。2.拟定调查项目时应注意的问题:(1)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只列入必需的项目;(必需)(2)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项目;(可能)(3)各调查项目之间应尽可能相互联系,相互衔接。(联系)3.将所要调查的项目按一定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内,就形成调查表。调查表按格式分为一览表和单一表。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项目放在一个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时;一览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的内容。五、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1.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即调查资料反映的是什么时间的现象。2.调查期限指调查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包括搜集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六、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第四节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我国的主要调查组织方式有普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其中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是我国目前最基本的统计调查方式,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是基本调查方式的补充。一、普查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专门调查、一次性调查、全面调查。2.可以用来搜集一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全面报表来搜集的资料(如人口资料);对于一些有关国情报国力的重要统计资料,一般国家都是通过普查的方式取得资料;与统计报表相比,它可以设较多的项目,搜集更详细的资料。3.普查的组织原则:(1)要确定一个统一的调查时点,也叫标准时点。为了避免重复和遗漏;要选择调查对象变动最小的时间;举例(俄国、中国)。(2)所有调查单位和调查点要同时开展工作,并要求步调一致,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3)调查项目要有统一规定,且一经确定,不能任意更改或增减。历次普查的项目也要尽可能保持一致。(4)普查应尽可能定期举行。4.普查的工作步骤(1)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并对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2)设计颁发普查方案,必要时提前搞好试点工作;(3)组织培训普查队伍;(4)物质准备和经费预算;(5)调查登记和资料报道;(6)整理公布资料,5.普查的分类(1)按组织方式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专门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人口普查);另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资料和核算资料,或结合清库盘点,由调查单位自填调查表。(库存物资普查)(2)按资料汇总特点不同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3)按搜集资料方法不同,分为报告法(库存物资普查)、直接观察法(牲畜普查)、采访法(人口普查)、登记法(某些国家的人口普查)。二、统计报表1.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表格形式、指标内容、报送时间、报送程序,自上而下地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2.特点:(1)统一性;(2)全面系统性;(3)连续性;(4)相对可靠性。3.分类(1)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部门、地方统计报表。国家统计报表又叫国民经济基本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颁发执行。部门统计报表由政府各业务部门制发,又叫专业统计报表。(2)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3)按报送周期不同,分为日报,月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其中日报,旬报又叫进度报表,年报外的其它报表都叫定期报表。(4)按报送方式不同,分为电讯报表和邮寄报表。(5)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4.统计报表制度:国家有关部门为保证统计报表这一制度的实施而制定的有关规定。(1)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表式;填表说明。(2)统计报表制度的原则:75页。(3)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有关核算资料。三、抽样调查(一)抽样调查的概念及特点概念:以中非全面调查的组织方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实际调查,然后根据所得的样本数据,对总体的有关信息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断。特点:1.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2.目的是从数量上推算总体3.以概率论为科学依据教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学过程(二)优点:经济性,准确性,时效性,灵活性。(三)适用范围:1.总体范围大、单位数目多的调查对象2.一些不能或难以进行全面调查的研究对象3.某些虽然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受人力、经费等因素限制,不宜进行全面调查的研究对象4.运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和修正全面调查资料5.抽样调查还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决定行动的取舍四、重点调查1从调查对象总体中选取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调查,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重点单位:指这样一些单位,它们的单位数在全部单位数中所占比重较少,但其所要研究的某个标志的标志值之和在标志总量中则占着绝大部分比重。2.特点:调查单位的少数和标志值的多数的统一;节约性(单位少,统计基础好);灵活性(可定期可一次性,可报表可专门调查)。3.适用条件:目的是了解总体基本情况,且总体中存在重点单位时。4.组织方式:专门组织一次性调查;定期报表。5.重点单位的确定:(1)重点单位多少要根据研究目的而定;(2)选单位要本着“重点”原则;(3)重点单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五、典型调查1.典型调查指根据统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出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2.特点:(1)调查单位的典型性;(2)调查内容的深入性(单位少);(3)单位选择的主观性;(4)调查方法的机动灵活性(单位可多可少,可纵向研究,可横向研究)。3.作用:(1)由点到面认识现象发展的一般规律;(2)对问题作具体深入的分析;(3)补充和验证全面调查资料的不足;(4)研究新生事物;(5)总结经验教训。4.典型单位的选择:(1)根据目的和要求选择;(2)典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是整群的,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是固定的;(3)调查对象单位差异不大时,可少选几个,差异大时,多选几个;(4)实行专家,领导,群众相结合的办法。5.方式:(1)“划类选典”式的典型调查,为了近似推算总体,各单位差异较大时;(2)解剖麻雀式的调查,研究新生事物,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6.方法:(1)开调查会;(2)个别访问,特别适用于总结经验;(3)蹲点调查,能更深刻认识事物的性质及演变过程。7.调查资料的运用:(1)说明统计报表数字变化的情况和原因;(2)说明新生事
本文标题:第三章统计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2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