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本单元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二个单元。在七年级学生对自尊自信有了初步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走自立之路,做自强之人。步入初中阶段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一、本单元的地位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自主,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受认识、情感、行为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成人在某些方面的依赖都是正常的。但是从依赖走向自立自强是人生的必然。设置本单元主要为了帮助中学生顺利完成“心理断乳”,正确分析和认识成长过程中成人的关爱,把自立自强作为青少年追求的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二、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本单元是由“自立须自强,自强者自立”的主题探究活动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第四课“人生当自强”构成。第三课、第四课各由两框组成。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1.设计意图本单元主题探究活动“自立须自强,自强者自立”是一个让学生体验自信,展示自立自强的活动,是鼓励学生学会合作、依靠小组集体智慧战胜困难与挑战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对学生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设计此次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2.操作建议(1)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至6人。(2)向全班宣布活动要求,明确活动目的和注意事项。(3)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活动目的设计多个活动方案和总的评价方案,小组自愿选择活动方案,并制订本组详细的活动计划。(4)各组学生按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活动,并记录活动过程,建立本小组的“自立备忘录”。(5)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了解情况,指导学生活动。(6)教师组织学生开座谈会,交流本组的“自立备忘录”,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体会,重点是分析自立能力的重要性和增强自立能力的方法及活动对自己的影响。3.注意事项(1)此活动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认真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真正有所体会,有所收获。(2)在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并制订合理的评价方案。(3)帮助学生将活动对自己的影响有意识地延续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一、本课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自立的含义。○了解自立的表现,即学习自立、生活自立、处理社会问题自立。○懂得培养自立的方法。(2)能力目标○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提高独立意识、锻炼生存能力。○运用培养自立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积极生活态度。○在实践中明确自立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教学内容安排的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一是针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偏差。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绪不稳定,生活无法自理。这在精神医学里称为“社会适应不良”,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起因主要是父母未重视给孩子“心理断乳”。到了青少年期,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能自理、自立和自主的独立人,还需要给孩子做一次“心理断乳”,逐步使孩子脱离父母的监护、照顾。二是针对初中学生社会化过程的特点。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他所属的社会中的人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以获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初中生(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少年期的初中生在生理发展上已接近成熟。从心理发展来看:在身体急剧成熟的驱使下,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迫切要求自主。这表现在:他们反抗父母干涉自己的行动,喜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开始注意自我,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开始从行为的动机、道德和个性品质上来评价他人和自己;开始接触、了解并逐步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以及社会角色,并选择自己今后要扮演的角色,不再盲目相信周围的事物,喜欢思索和探讨一些问题。但由于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带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因而他们在思考和分辨是非方面表现出固执己见、情绪偏激、分辨力较差的特点。三是针对中学生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中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表现为学习上的懒惰、学习上易分心、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独立性差、对学习有厌倦情绪。其次是青春期身心变化的不适应。表现在客观形象不尽人意,如偏矮、偏胖、过瘦等,性冲动、男性初次遗精、女性月经初潮等。再次是社会生活的不适应。表现在对社会规范不适应、不愿意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约束、社会观念不适应。最后是特殊、紧急情景的不适应。表现在重大考试和学习竞赛紧张症,突发事件不适应症(如生病、亲人亡故、更换任课教师等),人际关系紧张症等。(2)课程标准的依据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自尊自强”部分:“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权利与义务”部分:“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二、本课内容结构和教学建议1.内容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构成。引言,由一个关于小狮子或因依赖而饿死,或由自立而生存的故事引入,说明每个人长大成人都要经历一个从依赖逐步自立的过程,人生需自立,导入新课。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主要讲自立的含义,自立的表现和自立的必要性;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帮助学生摆脱依赖,从而主动学习如何自立,要自立,先自主,加上多实践、多锻炼。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自立人生少年始”,通过小曦、萌萌和家人去公园玩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什么是自立,青少年要不要自立等问题,为后面学习增强自己的自立能力作铺垫。其一,教材分析了自立的含义。通过故事分析,说明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指出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其二,教材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自立的表现,自立的程度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发展。利用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自立,并初步了解自己自立的程度。其三,教材利用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是自立的,并初步了解自己自立的程度。这部分结论是本框的重点,通过对小曦事例的分析,引发学生对自己自立能力的思考。建议可以请学生说一说:你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出自立的重要性。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列举自立表现时,分清哪些是关于个人生活的事情,哪些是涉及家庭、集体、社会生活的事情。由学生总结自立包括学习自立、生活自立、处理社会问题自立三个方面。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生对自己自立状况的认识和分析,一方面帮助他们从理论上认识自立;另一方面也经历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愿望。第二目“人生需自立”,通过一项研究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立和人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思考自立的重要性。其一,教材通过一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学生亲身经历的分析,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立对人生的必要性:人总是会长大──进入社会──经风雨,自立能力能让我们在风雨之后见彩虹,而不是被风雨击倒。其二,教材通过对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费用问题的讨论,从法律的角度告诉学生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要依靠自己。其三,教材通过对培养自立所需能力的探讨,引导学生探究培养自立能力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为进一步学习培养自立的方法做准备。在讲这部分内容前,建议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用你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或你最崇拜的一个人为题,说一说“劳动能够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并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这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自立与人生的关系,从思想上真正明确培养自立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本框共安排三目内容。第一目“不能再有依赖”,通过事例帮助学生认识依赖的害处,加深对自立重要性的认识。其一,教材通过想自立的小雅在尝试独立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依赖的危害。让学生懂得,幼小的时候,我们没有自理能力,长辈和老师给予我们重要的帮助和指导是必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有能力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我们就应该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然后,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青少年随年龄的增长,要求自立的愿望也在增强。其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求自立的愿望也在增强。其三,教材通过招聘会的事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依赖思想对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从而树立自立的人生态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对自立含义的理解,自立应是自己既有主见,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帮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同时要多借助学生自己的实例,让学生体验依赖的危害,自立的重要。第二目“自立与自主”,重在分析培养自立、独立生活、承担责任、要有主见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其一,教材通过一个学生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要自立最关键是要做到什么,即告别依赖,独立生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接着,教材借助关于“成功者少年时具有怎样的素质”的调查结果,继续引发学生思考:要自立,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怎么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呢?即要自主,遇事有主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二,教材利用古代书生赶考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要自立,一定要先自主。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不可能在生活中自立。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帮学生分析清楚坏习惯改不了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既有意志力问题,还有生活目标问题、自我管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多角度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既是发散的又是多维的,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分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时,教师要讲清中学生在道德范围内,能对自己哪些行为负责,在法律范围内能对自己哪些行为负责。这样就把对自己行为负责与鲁莽行事相区别,引导学生承担与自己年龄相符的责任。这里主要指的是学习的责任、自己生活自理的责任、力所能及地处理社会问题的责任。第三目“多实践多锻炼”。本目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提高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方法。其一,教材通过“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活动中所反映的问题,从而明确培养自立的最基本方法就要立足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其二,教材通过中学生参加电视台《体验》栏目拍摄的实例和小江自觉培养自立能力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要提高自立能力就要多实践、多锻炼。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本目教学内容的优势,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明确自立是从小事做起的,自立是需要实践和锻炼的。同时,教师可和学生一起制订一个实践自立的短期计划,活动结束后进行交流,拓展本课的学习效果。2.教学提纲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1.自立人生少年始○自立的含义○自立的表现2.人生需自立(自立的必要性)○我们终究要离开家庭、学校的呵护○自立锻炼我们的生活能力、心理和道德品质○不自立,难以在社会立足(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1.不能再有依赖○自立与○依赖的危害2.自立与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遇事有主见3.多实践,多锻炼(如何培养自立能力)○从小事做起○大胆投身社会实践3.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本课共安排3课时,第一框1课时,第二框2课时。(2)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对本校学生做一个学生依赖程度和自立程度的调查,并提炼学生在学习独立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以便在后面的教学中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请学生做一些信息收集的工作,如自立能力的培养、世界各国青少年自立状况调查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3)教学方法建议强调理论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升入初中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构成了学习本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挖掘升入中学后的诸多不适应,
本文标题: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3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