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测试题2
1/5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一小题2分,共20分)1.岳飞墓门上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里的“佞臣”是指A.赵高B.安禄山C.金兀术D.秦桧2.北宋、辽、西夏、金四个政权,按建立的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A.北宋辽金西夏B.辽北宋西夏金C.辽金北宋西夏D.北宋辽西夏金3.右图所示文物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什么时期A.秦汉B.隋唐C.北宋D.明清4.和南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①辽②西夏③金④蒙古政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南宋灭亡②忽必烈定国号为元③蒙古军队灭金④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①④②③6.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是A.重视发展农业B.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C.建立行省制度D.加强对西藏的管辖7.下列属于宋代文化成就的有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②赵孟的绘画作品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神品”③词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成就④《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A.①②③B.①②④2/5C.①③④D.②③④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B.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青黑色衣服C.宋朝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D.南宋时棉纺织业已发展到黄河流域9.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①完颜阿骨打②元昊③铁木真④耶律阿保机⑤忽必烈A.①②③B.③④⑤C.③⑤D.②④10.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二、连线题(10分)11.将下列相关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契丹忽必烈北宋会宁蒙古元昊金国东京汉族阿骨打西夏大都党项赵匡胤辽上京女真阿保机元朝兴庆维度B能力提高三.历史诊所(9分)(请指出下列各题中历史描述的错误所在)(1)小华问:“马小虎同学,你知道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成书的朝代吗?”马小虎答道:“唐朝”。诊断结果:3/5(2)小华问:“马小虎同学,你知道宋元时期盛行的书法艺术是什么吗?”马小虎答道:“楷书”。诊断结果:(3)小红问:“马小虎同学,你知道北宋时与农业气象密切相关的历法是什么吗?”马小虎答道:“授时历”。诊断结果:四、材料解析题:(32分)13、唱一唱歌曲《爱我中华》,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22分)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1)蒙古族作出了哪些主要贡献?(8分)(2)请你写出两位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2分)(3)当你唱着这首歌时,可曾想到了元朝时形成的那个新的民族?请简述这个民族的形成过程及其积极意义。(12分)14.读下面的一首词,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沁园春•雪4/5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这首词的词牌和题目分别是什么?(2分)(2)你能概括这首词的风格吗?这样风格的词是从谁开始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4分)(3)成吉思汗真的只是一介“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吗?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4分)维度C探究应用五、史海拾贝(5分)1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根据该词的风格,请你猜测它的作者是你学过的哪位著名词人?(2分)16.英国思想家培根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所说的三种机械发明是什么?(3分)17、动手设计(14分)如果我们要拍一部有关宋代的电视剧,请你当历史顾问,如果会涉及到城市富裕之家和农村穷苦百姓的住宅,选择什么样式的住宅才符合宋代建筑的特点,家里还会安排什么样的家居,请你分别画出住宅和家居的草图。5/5参考答案:一、1.D2.B3.C4.B5.A6.C7.C8.C9.C10.B二、11.略三、12.(1)错误。北宋。(2).错误。行书。(3)错误。十二气历。四、13.(1)蒙古族: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对西藏、台湾等边远地区进行管辖,使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地方行政区域。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并形成了一些新民族。(2)元昊、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皇太极、努尔哈赤等。(答案可任选)(3)在元朝统治下,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许多汉族人民到边疆,促进了那里的开发;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没有差别了;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维吾尔等长期杂居相处,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意义: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4.(1)词牌名是《沁园春》;题目是《雪》。(2)气势雄浑、奔放;是从苏轼开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3)不是,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五15.李清照。16.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17、略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测试题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