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六(下)语文教案1第二单元教材梳理本单元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课文,《卢沟桥烽火》描述了正义与邪恶在卢沟桥边的较量,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战争期间,不仅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侠骨柔情、菩萨心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体现了编者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如果说《卢沟桥烽火》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那么《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则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菩萨心肠”。这两个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真实故事,编排在同一单元,收到了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之效。《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始末,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娓娓道来。课文第l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日寇侵华找借口;2—5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侵略者咄咄逼人,中国人民奋起还击,展现了在千钧一发、生死存亡时刻的激烈较量,事件情节雄壮、曲折,课文的叙述仿佛把人带到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6—8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日救国;第9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揭示了“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这篇文章在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准确运用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许多学者所称道。教学中,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紧紧扣住关键性的细节描写,通过敌我双方语言、行动和战斗表现对比,突出战争的正义性,领会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准。《半截蜡烛》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绝密情报,与德国鬼子展开巧妙的周旋,最终保住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性命。故事险象环生,读来扣人心弦。教学的思路可以不同,在此借用张庆老师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圆融”。第一种教法要腾出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第二种教法要增强文章的情境创设,特别是在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时候。《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真实地叙述了当日本帝国主义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时,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两名战火中受伤的日本孤女,并设法安排她们回到亲友身边的事。文中聂将军的话是表现人物品质的关键。在理清文脉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包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切入点的选择上,可以从课题入手,也可以从最后一个自然段导入。5.卢沟桥的烽火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六(下)语文教案2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在教学中应该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来体验和感悟这个历史事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并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按时间或事情发展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4、通过第一段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教学重点:1、按时间或事情发展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2、通过第一段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一、导人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出示课件)3、揭题: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六(下)语文教案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书:5卢沟桥烽火)4、解题:指名读“烽”(fēng),注意读准后鼻音。“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5、读了课题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如:“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1、自读课文。自读建议:(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卢沟桥事变过程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笔划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2、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1)词浯:A烽火妄图伪军凌晨呐喊歼灭震耳欲聋蚕食挑衅B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抱头鼠窜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同仇敌忾猝不及防鬼哭狼嚎如火如荼C魔爪(zhuǎzhǎo)咽(yānyàn)喉D理解词语。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万籁俱寂:寂,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什么声音都没有。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出乎意外,来不及防备。序幕: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六(下)语文教案4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二、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3)这一段写了什么?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三、课堂巩固复习。1、读一读魔爪咽喉挑衅日寇众寡悬殊硝烟呐喊处在妄图同仇敌忾控制歼灭震耳欲聋狼狈而逃如火如荼万籁俱寂哭爹喊娘猝不及防夜以继日人仰马翻2、指导写字3、组词烽()妄()喉()呐()峰()忘()侯()纳()zhuǎ()yān()diào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六(下)语文教案5()爪咽调zhǎo()yàn()tiáo()4、照样子写词语明晃晃()()()气势汹汹()()()如火如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日军的丑陋嘴脸、险恶用心以及中国军队是如何英勇杀敌的。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憎分明的感情。3、能初步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课件)1.这是一座历经百年的桥梁,却经历了一场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战斗;这是一座历经沧桑的桥梁,却见证了一段令国人永世难忘的历史,它的名字就叫——卢沟桥。让我们翻开那厚厚的历史长卷,一起去看看那——(齐读课题:卢沟桥的烽火)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烽火”是(报警的烟火)那么卢沟桥的烽火,报的是什么警呢(信号)?——那是日本鬼子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这次事件的经过怎样,又有什么特殊意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通过对课文的语言去认清日本鬼子挑起事端妄图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去体会当时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1.理清脉络,了解经过:(1)那么,课文是如何通过有条有理的描写体现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精神的呢?自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按时间顺序,说说在卢沟桥事变中,我军共和日军发生了几次战斗,每次战斗中我军和日军表现如何,结果怎样?(2)读后归纳,完成板书: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六(下)语文教案67月7日深夜日军挑衅开火——我军立即还击——众寡悬殊,失桥退守第二天凌晨节日军发动攻城——我军奋起还击——同仇敌忾,杀退顽敌当天晚上到9日凌晨我军两面夹击——日军鬼哭狼嚎——全歼日军,胜利夺桥2.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说说从这三个不同时间内敌我双方不同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关于日军重点:(1)“1937年7月——搜查”我读出了日军的“阴险狡诈,蓄意挑衅”,目的就是想找借口侵略中国,他们有着狼子野心。a.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日军到中国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还“气势汹汹”。b.部队的纪律很严明,日军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C.失踪的只是个小士兵,应该没有必要这样连夜搜查。)d.更可恶、更令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气势汹汹”地说士兵失踪了。可见日本侵略者——面目狰狞、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恬不知耻。师小结:是啊,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日寇故意挑起事端妄图侵略的险恶用心。齐读“1937年7月——搜查”d.当遭到中国官兵的严词拒绝后,日寇是“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的桥面上。”(这里的“首先”、“密集”、“倾泻”都可以看出日寇故意挑起事端的险恶用心,“”他们“搜查”是假,蓄谋已久的挑衅”是真!指读——齐读师小结过渡:他们根本不是来找什么失踪的士兵,他们就是来挑衅的,就是要来侵略我们的卢沟桥,侵略我们的首都北平,侵略我们全中国!中国守军立即还击,但由于敌众我寡,只好暂时退守桥东的宛平县城。(2)“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发动进攻。”a.从这里我也读出了日寇的“狼子野心”,一座小小的卢沟桥他们根本不满足,他们要侵略的是整个中国,所以在第二天凌晨他们就发起了对宛平城的进攻。b.这里也读出了日军是愚蠢的,他们以为中国守军不堪一击,便迫不及待地像疯狗一样急切地要咬人;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六(下)语文教案7c.日军是狡猾的,他们以为中国守军“守桥部队伤亡较大”,便想乘中国守军力量薄弱之际,来个“彻底解决”。(3)“日寇吃了亏,但拉来大炮……”我读出了敌军武器的先进,也读出了他们的疯狂;相机过渡:这也更衬托了我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那么关于描写我军的句子,你的体会又是什么呢?关于我军:重点:(1)相机出示:“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a.“举起”、“冒着”、“冲出”、“砍去”,这四个连贯的动作,准确地再现了“英勇的中国守军”不怕流血牺牲、忘我杀敌的威猛形象,充分表现了他们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b.师引读:(渲染出中国守军神勇无比、不可阻挡的豪迈气概)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师讲解作文技巧:战斗场面的描写,关键是要抓住双方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写,写出战斗的氛围来。这里,作者便抓住了敌我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进行描写,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写出了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而“人仰马翻”“呀呀吼叫着”“疯狂”“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等词则写出了日军的可耻下场。虽然笔墨不多,但形象可感,仿佛一切历历在目。希望同学们在以后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教案12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