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章____宪法的历史发展
1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宪法产生条件、古代宪法萌芽,领会英国宪法、美国宪法、法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现代西方宪法的发展趋势,中国宪法的发展。教学重点:宪法产生条件;难点:现代西方宪法的发展趋势。3课时第一节宪法产生的条件作为根本法的近现代宪法,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的必然产物,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取得政权而出现于人类社会,因而,宪法产生的条件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密不可分。1、经济条件:发达的商品经济欧洲中世纪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逐渐地被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它要求人们成为地位平等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的权利主体,要求建立自由平等的竞争机制,反对等级特权,于是形成宪制、组织政府,要求限制权力专横与保障公民权利,换句话说在商品经济下必然产生自由平等权利等观念,结果出现了“民主制度的法律化”,即宪法。因此资产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经济基础。22、政治条件:发达的民主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及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国家权力掌握在国君手中,资产阶级毫无政治权利,其人身自由和财产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为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必须通过革命斗争,并在取得胜利后,以宪法的形式来“限制君权”“保障民权”,使民主政治制度法律化、宪法化,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因此,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专政政权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基础,其原因在于这种政治以追求平等自由为目标并将其规定在法律中。正因如此,我们才说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3、思想文化条件: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从人文主义发展到启蒙思想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分权制衡等宪政理念——思想文化条件;其中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对宪法的产生影响最大。4城市法、商法的兴起和罗马法的复兴,诸法合体的形式外壳被打破,各部门法分离独立的倾向为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法律条件。3第二节古代宪法的萌芽时期一、古希腊的城邦宪政制度1、制定了一些宪法性的文件;2、出现初步的分权与制衡;3、实行直接民主;4、监督制度完善发达;二、古罗马宪政制度1、制定了一系列宪法性的文件2、确立了人权、人民主权的宪政原则;3、开创了人类限权与控权的制约、制衡政治制度;三、中世纪欧洲宪政制度:在威尼斯共和国的延续第三节近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英、美、法三国宪法概述时期:18世纪末至1918年18世纪末至1848年为第一阶段:民主共和制宪法少(美国);君主立宪制宪法多(英国)表现在君主权力限制少,民主氛围不浓。1848年至1918年为第二阶段(一战结束):美国式的共和制宪法和英国式的虚君制宪法为主,表现为:承认主权在民原则,废除君主制或对君主的权力加以严格限制特点:1、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共和是主流42、强调公民权利,尤其是自由权利,具有自由主义色彩3、国家权力被限制在政治领域,具有政治法色彩4、成文宪法为主要形式其中英国的发展体现在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权力中心;议会至上宪法原则从确立到衰落;政党作用越来越大,逐渐形成政党政治。美国的发展是通过宪法的修正案(至今27条)、宪法解释和创设宪法惯例如以总统为核心的内阁惯例等方式而实现的。法国近代宪法的发展是在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斗争中实现的,除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影响外,欧洲国际关系也是主要因素。法国宪法在欧洲及至世界影响最大,在其影响下迅速普及。一、英国宪法1、地位: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享有“宪政之母”的声誉。英国立宪历史久远,是不成文法的代表,它最先产生了议会政治,建立了代议制度,为后人所仿效。2、内容:英国宪法是在革命过程中逐渐产生的(1640-1688年),其主要内容是:(1)1628年《权利请愿书》(2)1679年《人5身保护法》(3)1689年《权利法案》(4)1701年《王位继承法》3、特征:(1)妥协性,其表现是政治上、经济上资产阶级占据优势,但封建贵族的地位与某些财产仍得以保留,旧的制度外壳继续存在如皇家形式;中世纪的法律和习惯继续沿用,如1215年的《大宪章》等成为新宪法的组成部分,英王统治“万世一统”不可变易,象如今的王家生活支出仍是国库的一项巨大开支,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它是两种势力相妥协的产物。因此,封建王权及其所代表的制度外壳被保留下来。近代中国1945年,中共与国民党在重庆协商所制定的中间派宪法,就是两种势力妥协的结果。(2)不成文性:英国宪法是在革命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是由一系列的宪法性法律积累而成的,形式上表现为不成文宪法,即英国宪法没有统一的成文宪法典,而是由许多分散的、不同年代产生的宪法性文件、判例、惯例所构成。不具备根本法的形式特征。(3)灵活性,英国宪法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不拘一格的宪法形式,具有保守性和不健全性的特点,因而可以灵活的变更并加以应用。64、评价:英国宪法所具有的特点有利于统治阶级任意解释与有效利用,这种代议制的权力制衡能保持政局稳定和政权巩固。二、美国宪法1、地位:美国宪法同英国宪法不同,它基本上属于一步到位的宪法,是在独立战争和协调内部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首部成文宪法,也是人类社会的第一部成文宪法典2、过程:它以1776年的《独立宣言》为先导,通过了《邦联条例》,建立了国家联盟,但由于松散而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因而有了立宪要求,1787年5月的立宪会议制定了宪法,生效于1789年3月。3、内容:美国宪法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在反对英国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经历了从《独立宣言》到《邦联条例》再到美国国联邦宪法,独立战争的性质和独立后的州际关系。4、特征(1)具有独特的产生过程:为独立而形成《独立宣言》,同时具有反封建性质,为协调州际关系而产生,为适应对外关系才发展为《美国宪法》(2)简短:《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制定之初只有序言和七个正式条文所组成以及27个修正案。7a.1-3条分别规定议会、总统、法院的组织职权即三权分立模式b.第4条为州的权限c.第5条为修宪程序d.第6条宣布了自身的根本法地位与效力e.第7条规定多数州批准后生效(3)原则性强:美国宪法确认的基本原则有四个a.人民主权和有限政府即代议制政府原则(现代国家标志是打破神权的束缚,人民主权是现代国家合法性的依据)b.权力分立和制衡原则c.联邦与州分权原则d.文职人员控制军队原则,有人把这一原则概括为“突出根本制度原则”(4)国会地位下降,总统权力强化: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国的政体、总体既是国家之首,又是政府首脑,他不对国会负责而直接对选民负责,这使得国会不能直接干涉总统行使职权,因此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总统的权力已大大超出了宪法给予的权限,可以说从代议民主制转到了行政集权民主制。5、评价:政制完善,宪法相对稳定,为解释宪法留有余地,总统制所表现的权力分立,保证统治稳定8与正常运转三、法国宪法1、地位: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最早出现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胜利后的1791年6月。2、内容:其序言是1789年的《人权宣言》3、特征:(1)民主气氛浓厚。这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息息相关。法国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国家,其革命的彻底性,奠定了浓郁的民主共和气氛,因此法国的宪法既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也不同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而是议会制,但这一特点使得法国政权频繁更替,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既是议会制又是总统制”的现状。(启蒙思想观点确立了原则:共和、民主、主权等。(2)宪法更替频繁。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化,阶级对比关系错综复杂,国家制度发生了多次更迭,从1791年的第一部宪法到1958年第五共和国宪法,前后改变了12部这也正是近代法国政局极不稳定,内阁频繁倒台所造成的。尤其1791-1799年8年间有4部宪法性文件(宪法)出现。(3)总统权力扩大。正是由于上述政局动荡的原因,议会威信下降,内阁频繁倒台,政局极不稳定,9于是议会只好授权政府稳定社会,那么政府就借此机会,施展铁碗政治,致使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总统拥有高于国会与政府的权力,比美国总统权力更大,例如有任命总理及内阁成员,对法律再议请求权,解散国会,军队统帅权,而且每届任期7年,连选连任不限。4、评价:内阁比较稳定,但总统权力过大,修宪呼声不断。第五节现代宪法的发展一、现代宪法时期:1918年至今第一阶段1918-1945:近代宪法到现代宪法的转型时期,进一步民主化为主流第二阶段1945至今①继续转型,如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出现才完成;②改造法西斯,恢复民主和平,如德、日等;③社会主义宪法纷纷建立,进而丰富宪法;④民族宪法出现,如印度等。标志:1919年德国的《魏玛宪法》和1918年《苏俄宪法》的颁布10《魏玛宪法》的影响①限制私有财产权,抑制自由主义,社会公共福利受到重视;②议会权力受到限制,行政权力扩大并被宪法认同;③赋予国家干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权力。《苏俄宪法》的影响①产生了社会主义类型宪法;②第一次系统规定了经济制度,扩大了调整范围,使宪法由传统的政治领域进入到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代表性事件:①罗斯福新政②盟国对德国的占领③1936年苏联宪法二、宪法的发展趋势(一)影响宪法发生变化的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文明程度;2、人类生存和发展对社会进行制度安排的需要程度;3、宪法体制的变化:宪法所要解决问题的方式及范围;4、社会政治阶层对比力量的变化;5、人类对人权认识的深化,11(二)上述变化对宪法发展趋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公民权利的扩大:(1)表现在宪法中内容、条文上的增加,如1947年意大利宪法9条到现在42条;(2)表现在权利范围的扩大,如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以及社会权利和环境权的增加。诸如健康权、生存权、休息权、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社会保险等;(3)表现在宪法强调权利的保障。即在规定权利的同时规定义务。2.人权问题的强调。战后人权问题扩展到世界范围,成为宪法的主要问题,国际人权公约被许多国家所接受,这实际上就是宪法上公民基本权利的扩充。所谓保障人权,就是保障传统宪法中规定的公民权利。由于第三世界的兴起,民族自决权成了保障人权的先决条件,这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发展,但也为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纠纷埋下了伏笔。3.宪法对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规定越来越多,并因而在宪法中形成基本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4.国家权力的强化:国家的应激性和能动性(1)议会作用相对削弱,民主形式有了新的发展;12(2)委托行政立法,即行政有制定与法律效力相等的行政法规权;(3)个别国家总统有自行决定使用武力权(美国);(4)国家元首或政府遇到非常紧急需要,享有发布或停止执行宪法条款的命令权;(5)国家权力向中央集中,无论是集权制国家或是地方自治国家或联邦国家都是如此;5.宪法保障的加强。表现在第二次大战后许多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审处机构,制定了完备的监督制度,如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的设立等。目前有三、四十个国家都设立了宪法法院。6.宪法与国际法相结合的趋势明显。为发展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适应国家间协作的需要。多数国家承认国际法,表现在:(1)直接接受和承认。明智的国家都把国际法纳入到本国的法律体系,并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如德国、日本、法国的宪法中明确宣布遵守国际公约,承认国际法是国内法的一部分,具有高于普通法的法律效力。(2)对国家主权有条件的限制(德、意、日本和欧盟国家等)。(3)吸纳国际法中人权内容,国际许多国家加入国际人权公约。13(4)出现区域性的联盟宪章7、宪法在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趋势;(1)宪法渊源的多样化:a.国际法成了宪法的重要渊源;b.宪法性法律、惯例、判例等不断出现;(2)宪法修改较为频繁,修改程序有所简化。第六节中国宪法的发展一、1949年之前中国宪法的发展(一)清末立宪1、戊戍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06.11-09.212、钦定宪法大纲1908.09(光绪34)规定九年期的立宪预备。共23条。3、信条十九条1911.11(宣统3)“假立宪之名,行抵制革命之实”(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中
本文标题:第二章____宪法的历史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