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形成荒漠化的原因不同,图4—2一l甲图中A、B、C、D多形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的是()图4一2—l2.乙图说明了()A.我国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面积缩小B.自然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C.人为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D.荒漠化土地都有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3.内蒙古哲里木盟草原土地沙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回答9~15题:4.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本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国土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5.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占全国的9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B.西部地区毁林开荒严重C.西部地区水蚀严重D.西部地区鼠害严重6.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D.经济效益为核心8.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是()A.风蚀荒漠化B.冰蚀荒漠化C.水蚀荒漠化D.盐渍荒漠化9.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A.固定沙漠B.削减风力C.吸收地下水D.增加降水10.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二、综合题:11.我国科技部提出中国防沙活动技术方案,其中左侧为重点防沙、治沙的地区,右侧为分别采取的技术措施。将你认为搭配正确的组合用直线连接起来:重点防沙、治沙的地区分别采取的技术措施a.农牧交错带①以建立生态屏障为重点b.京津周边地区②以退耕还草、以草定畜为重点c.草原带③土地绿化、硬化、发展高效农业,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d.荒漠绿洲带④以退耕还草、还林为重点课外延伸题12.读图4—2—2,回答有关问题:图4-2—2(1)将图中A、B、C代表的地区填在横线上:A(灌溉农业区),B(灌溉农业区),C沙漠。(2)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沿线的主要工业城市:DE(3)本区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②(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不利自然条件是。从根本上解决不利自然条件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是。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B6.C7.B8.A9.B10.A二、综合题11.a--④b--③C--②d--①12.(1)A宁夏平原B河西走廊C塔克拉玛干(2)D金昌E玉门(3)①保护水源②防止土地沙化(4)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植树种草,退耕还牧,退耕还林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单项选择题1.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B.难以通行、开发较晚C.本区人们的保护自然的意识较强D.本区开发的难度较大2.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位于()A.东南亚地区B.非洲刚果河流域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D.加拿大的北部3.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B.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C.有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之美誉D.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4.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强烈B.土壤肥沃C.生物生长迅速D.生物循环旺盛5.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恢复较容易B.热带雨林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说法C.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D.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6.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7.下列关于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而修建B.从大西洋沿岸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C.促进了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D.修建雨林公路利于热带雨林的保护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24—25题。8.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⑤水稻田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9.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10.火星冲日,就是火星位于日地连线上,并且和地球同位于太阳的一侧。2003年8月29日,火星、地球和太阳依次排成一条直线,而且与太阳“此升彼落”。能反映29日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11.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是黑子和耀斑增多②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是11年③太阳活动增强与否,对地球无大的影响④耀斑爆发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2为某宇宙飞船M绕地球公转轨道及方向的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的时间是2003年5月6日8时(北京时间),飞船往返于最南与最北的时间间隔是1小时。回答3~5题。12.飞船M在地表投影(飞船、地心的连线与地面的交点)的纬度范围不超过()A.30°B.60°C.90°D.180°13.飞船M第二次到达最北时的位置大约是()A.165°E,30°NB.165°E,30°SC.150°E,30°ND.180°,30°N14.飞船M第二次到达P点时绕地球转了()A.1圈B.2圈C.12圈D.24圈15.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C.S波、P波都完全消失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1~4题。16.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A.都是平原地区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C.都位于入海口处D.土壤都比较肥沃17.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18.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B.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C.是全国最大侨乡所在地D.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19.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20.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系统是()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D.气象预报二、综合题21、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统计项目耕地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mm)河流含沙量(%)人口(万人)1970年418334301.5301980年4.410383704.535(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_____%,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____%。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__________。相差了_____%。(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2、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5年和1975年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年项目19651975A森林覆盖率(%)203B耕地面积(公顷)2400042000C年降水量(mm)450380D气温年较差(℃)2330E当年旱涝灾害次数12F河流含沙量(%)212G当年粮食亩产量(千克)250125H当年粮食总产量(亿千克)10.875(1)由A、B两个栏目可以看出,1965—1975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的增加,是*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获得的。(2)由C、D、E、F、G、H等栏目可以看出,由于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导致该地区__________恶化,__________加剧,最终使粮食产量逐年下降。(3)今后,该地区应进一步保护好现有森林,__________,加速植树造林,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答案1.C2.C3.A4.B5.A6.A7.D8.D9.D10.A11.A12.B13.C14.D15.A16.C17.C18.D19.D20C21.参考答案:(1)108毁林开荒(2)减少了0.76(3)森林锐减;气候恶化(温差增大,降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了两倍)。(4)①人口增加,为满足生存和生产的需要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②滥伐林木,毁林开荒,导致森林锐减,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大大减弱。22.参考答案:(1)毁林开荒(2)气候水土流失(3)退耕还林
本文标题:第二章同步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6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