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1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习要求:了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能综合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学时:2教学方法:讲授健康是人的身心、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和制约的结果。本章着重讨论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第一节介绍霍门的生态模型、布鲁斯的健康公式、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而为本章的探讨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节围绕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因素考察了遗传因素、先天素质、机体损伤或疾病、生理发育迟缓和生化变化。第三节围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探讨了自我意识、动机和情绪的影响。第四节围绕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讨论了托幼机构的影响、托幼机构与家庭的联系、托幼机构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联系。第一节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学习要求:1、识记:医药生物模式、心理模式、社会生态模式。2、领会:从生物、心理、社会的三个维度理解模式;了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意义。3、应用:运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综合分析学前儿童心理问题。一、影响健康的理论模式影响健康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两种:霍门的生态模型和布鲁姆的健康公式。(这两种理论模式的提出,使得人们对健康的影响因素认识发生了转变,即从只注重生理原因到注重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霍门的生态模型霍门提出了健康的生态模型,他将理想的健康看作遗传、环境、自身和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个模型,在影响健康的生态系统中有许多生态因子和条件,有利的生态因子和条件会促使个体向健康状态发展,不利的生态因子和条件会使个体向健康相反的方向转化。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因子和条件的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对健康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参考第16页健康的生态模型(二)布鲁姆的健康公式布鲁姆提出了一个决定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HS=f(E+AcHs+B+LS)HS(HealthStatus)指的是“健康状态”,“f”是一个函数,E(Environment)表示环境,B(BiologicalFactors)表示生物学因素,LS(LifeStyle)表示生活方式,AcHs(AccessibilitytoHealthService)表示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布鲁姆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物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活方式以及保健设施的易获得程度。健康是这四类因素的许多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和制约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二、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于“健康”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生物学基础上,不能只考虑机体的形态、机能、生理、生化的变化,还要考虑到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由原来的生物学模式(即只从生物学角度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即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去认识疾病和健康的规律)。同样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即应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也即我们要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诸多因素及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全面地分析健康问题。也即我们要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各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一)多层次等级系统2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系统观点出发,将人看作一个多层次的等级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人体以下的各个层次(如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如线粒体】、分子、原子等),也包括人体以上的各个层次(如人际关系、集体、文化、社会和国家、生态圈、宇宙等)。任何一个层次系统中的变化会影响到上、下层次,同时任何一个层次系统又会受到比它高的层次系统或者低的层次系统的作用。总体的健康反映的是系统内和系统间高水平的协调,当然,这种协调会在任何层次遭到破坏(如在细胞、器官系统、整体的人、社区层次等)。因此,我们应根据每个等级层次上每个系统的相对完整性和功能活动来形成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功能丧失的概念。(二)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三维度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有三个维度。生物维度包括遗传因素、体质状况、神经类型(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将人的神经类型划分为四类:一是活泼型(灵活型):其基本特征是反应快、准确、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富于创造性,具有强而稳定的工作能力;二是安静型(随性型);其基本特征是反应较慢、准确、沉着谨慎、踏实肯钻研、但灵活性差;三是兴奋型(不可抑制型):其基本特征是反应快、准确性差、对新事物敏感、好动、不易控制自己、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四是弱型(抑制型):其基本特征是反应慢、注意力分散、粗心、工作能力较低。人的神经类型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由遗传决定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分子结构不同;第二是个体在不同环境中受到的影响。总的来说,遗传因素的作用大于一半因素的作用。经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可能由多基因决定,其遗传力可高达090,后天因素只占010。)、生理生化和免疫特征等;心理维度包括认知、情感、人格特征、行为习惯、个体生活经验、价值观和信念等;社会文化维度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教育等。运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要运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分析。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学习要求:1、识记:遗传因素、先天素质、机体损伤2、领会:胎内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主要有遗传以及与遗传有联系的素质、生理生化改变、机体损伤等因素。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遗传素质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霎那就已经决定了,它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1.身体结构的解剖生理特点。如人的相貌,头发的颜色,眼睛的颜色,个子的高矮,手的大小,腿的长短,指纹,血型.血清蛋白等。2.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如视力、听力的敏感应,四肢的灵敏性等.3.神经系统的特性.如神经系统中的兴奋和抑制的强度大小.均衡不均衡,灵活不灵活等。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以及每个人特有的高级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人体结构和功能会遗传,人的许多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影响,如性格内向或外向,行为退缩或攻击,情绪焦虑或抑郁等。许多遗传病都存在智力缺陷。人类行为遗传学工作者往往把人的行为遗传分为三大类。(一)遗传的分类1、直接遗传---是明显由遗传因素而引起的行为异常,如单一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行为遗传疾病:“幼儿黑蒙性白痴”“亨廷顿氏舞蹈症”。3“幼儿黑蒙性白痴”本症首先由Tay(1881)所描述,1896年Sachs确定本症的本质为家族性疾病。故又称Taysachs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这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临床特征是智力缺陷,失明和瘫痪。本症婴儿出生时尚正常,数日或一周岁后出现症状,患者表现迟钝,淡漠,不灵活,进行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视网膜黄斑部可见一樱红色斑点为其特征。腱反射改变。常见痉挛性或弛缓性瘫痪。还可出现眼球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本症病情严重,智力低下呈进行性。病人的尿液在空气中会变成黑色,因此将此病取名为黑尿病。因为黑尿病的影响巨大所以应当及时地做产前的咨询工作,目前治疗黑尿病的唯一方法就是用基因手电导入正常的外原基因,这样才可以彻底治疗。“亨廷顿氏舞蹈症”是一种家族显性遗传型疾病。病征主要表现为:1.情绪异常,变得冷漠、易怒或忧郁。2.手指、腿部、脸部或身体出现不自主动作。3.智力衰减,判断力、记忆力、认知能力减退。一般来说,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突然跌倒或者感染其他并发症。目前药物可以控制、减缓情绪波动和动作问题,但无法彻底根治该疾病。染色体异常(指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和形态结构畸变)引起的行为遗传疾病:唐氏综合症(Down’ssyndrome)是最先得到证明的由常染色体的异常引起人类智力低下的例子,它主要源于第21号常染色体没有分离,使子代的第21对染色体上出现三条染色体,故又称为21—三体症。患者一般脸形圆满,两眼间距较正常人更大,塌鼻梁,口小舌大,常伸舌流口水,几乎都有轻度或中度的智力低下,所以该病症还可称为伸舌样白痴、先天愚型。在智力低下的同时,患者的性格则较为平和与开朗。目前尚没有有效的途径来加以克服。2、间接遗传----由于某一遗传性而间接引起的异常行为。例如“十聋九哑”。聋是听力的不同程度丧失;聋分为轻、中、重、全聋;人们通常讲的聋子是指全聋。哑是不能说话,或不会说话;其中一部分是发音器官疾病,大部分是由于听力丧失而导致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一般来讲,真正因为发音器官病变而讲不出话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哑”,如神经科的失语症是由于语言中枢的疾患引起的。常见的是聋人哑巴,都是由于听力丧失而失去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先天性是出生后就无听力而致无学习语方能力。十聋九哑一说,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出生时,是聋子所以他也就丧失了学习语言的能力,久而久之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哑巴,就好像长时间不运动的肌肉萎缩一个道理。五音不全,不会唱歌的人,是由于听力问题。3、轻微遗传----某些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遗传只起到轻微的作用。例如人类的求食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无论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东方的人还是西方的人都有求食行为。而求食方式主要由环境决定(打猎为生、畜牧为生、耕种为生)。(二)研究遗传因素的方法研究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1、家系研究例如,对多动症的研究。西尔弗发现40%的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同胞、亲属中也患有多动症。莫里森曾系统研究了59例多动症儿童和41例正常儿童,发现多动症有明显的家属倾向。坎特维尔曾用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衡量了50多例多动症患儿的家属,发现其亲属在幼年时不少人都具有多动症。也有人用家系调查法研究遗传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系中有精神病、癔病(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遗传,但性格因素,如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等,也可能成为癔病的诱因)、癫痫、智力低下、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病史的比例较大。42、双生子研究同卵双生子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两个胚胎各自发育成的两个个体,两者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基因型。因此,同卵双生子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上的相似性,可以看成是遗传对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可以把同卵双生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差异归因于环境因素。异卵双生子是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成,他们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同卵双生子脉搏、血压几乎相同,在脑电、睡眠模式和神经系统的唤醒水平(与人的个性关系密切)也十分相似。而异卵双生子的这些指标差异比较大。马瑟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患多动症的一致率是100%,而异卵双生子如果其中一个患多动症,另一个患多动症的仅占17%。二、先天素质(先天非遗传因素)先天素质又称天赋、天资,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解剖和生理点,即身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身体的结构和机能特征等。个人的先天素质取决于遗传物质(DNA),也取决于胎儿在母体的胎内环境的各种影响造成的某些不属于遗传但属于先天特征。因此,遗传素质和胎内环境两方面因素形成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先天素质是各种心理特征形成的自然条件。(一)营养不良的影响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妊娠期孕妇营养不良可使婴儿出生体重低,某些营养素过少或过多会导致先天畸形。低体重的儿童可能有脑细胞减少,智力发展迟缓,脑功能异常等缺陷,这些对心理健康的发展有严重的影响。(二)患病或者用药不慎的影响如,母亲孕期患高血压、肾炎、贫血、关节炎(曾服用水杨酸制剂)、低烧、先兆流产、经常换感冒等,都可能与儿童的多动症有关系。再如,孕妇感染了流感病毒,流感可引起高热、毒血症、缺氧、脱水、酸中毒,这些情况可能给母体以巨大的损伤,也可能影响胎盘,影响胎儿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最终影响胎儿的发育。妊娠前
本文标题: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6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