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题名称:镜面对称教学年级:二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8页例2、“做一做”2.教材编写特点《镜面对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71页的内容,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教材非常简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湖面倒影和照镜子的情境开始引导学生了解镜面对称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多见的,以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几个“照镜子”的练习,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镜面对称是相当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照镜子的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了解镜像的性质。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亲自照一下镜子,通过镜子内外的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照镜子的时候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4.我的思考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前一课时“对称图形”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例3通过湖面的倒影(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照镜子(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两类最常见的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理解镜面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本节内容的“做一做”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的关系,较好的办法也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亲自站在镜子前方,做一做动作来感知(如条件不允许,可布置成课外作业回家感知)。在此基础上,还可做一些小游戏来进行巩固,如“镜子里的你”,甲、乙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甲做动作,乙回应,乙回应的动作应是甲在镜子里的动作,乙充当甲镜子里的影像。这样的小游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较好巩固了难点。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镜面对称的现象,学生也经常接触到镜子,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和镜子打交道,他们已经完全知道镜子是可以成像的。而且在照镜子的经历中也为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奠定了感性基础。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虽然镜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但对于镜子成像的特点,学生还不是完全了解,毕竟我们面对的只是一群7周岁多一点的孩子,想了解并完全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就成了学习的一大难点。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本节课由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可以说,在课堂上,学生一直在玩,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并且在玩中理解了镜面对称的性质。5.我的思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和镜子打交道,他们已经完全知道镜子是可以成像的。但对于镜子成像的特点,学生还不是完全了解,毕竟我们面对的只是一群7周岁多一点的孩子,想了解并完全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就成了学习的一大难点。本课的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发现镜子成像的特点,明确镜面对称的性质。整个教学过程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多样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三、学习目标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2.在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深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更加深刻的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并能完成表一,同时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四、教学活动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对会跳舞的山鸡。不久,其中一只山鸡死去了,失去伙伴的另一只山鸡再也没有跳过舞。于是,曹操向众人许诺:谁能让山鸡跳起舞就重重有赏。文武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都失败了,只有一个六,七岁的,名叫苍舒的小男孩想出一个好办法,他让大臣拿来一个东西放在山鸡的面前。山鸡看了,真的跳起了舞。同学们,请你们猜猜看。苍舒拿来的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山鸡一看到它就高兴的跳起了舞?2.提问: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它吗?学生听故事,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与同桌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交流后汇报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学时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故事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并从5分钟3.揭示课题:那镜子里的像与我们真实的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中理解到镜面对称的实质是人或物体在镜子中的成像。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认识镜面对称(1)设疑:请同学们猜一猜,当我们上下,左右,前后动的时候,镜子中的像会怎样动呢?(生发表自己的猜测。)(2)验证:镜子里的像真的如同学们讲的那样吗?(3)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填表的结果?(4)归纳特征:照镜子时,镜子外的人和镜子内的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2.多种活动,加深感知(1)“镜面对称”课间操。(2)“镜子内外”镜面对称现象有趣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积极思考,小组交流学生听要求后到镜子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做动作,并仔细观察,填好表一,发现规律学生对照镜子做课间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学生自己进行游戏,亲身经历探究的活动,有助于发现镜面对称的性质。同时,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镜面对称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再次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0分钟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学生做镜中人动作,师生一起边表演边对口令。3.人的变化—→物的变化(1)人在镜子前是这样变化的,那么其他东西呢?(2)还原“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4.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镜面对称的现象?5.了解镜子的发展史,感受它的用途与美丽(1)了解发展史: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不久,人们便发明了青铜镜。青铜镜毕竟太晦暗,银镜太贵,钢镜又太容易生锈。现在,人们所用的镜生先猜测,再照镜子验证,填好表二,最后说明理由。(观看课件)观察图片,小组交流。学生听老师讲镜子的发展历史,进一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人—物的过渡,是学生认识到镜面对称是一个普遍现象,人是这样,物也如此。介绍镜子的发展历史,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学生交流,认识到镜面对称在20分钟子,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镀银的玻璃镜。(2)谈谈用途: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生活中的作用。效果测评1.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五中第4、5题和“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学校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10分钟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5分钟表一:镜子外的我镜子中的“我”向前走一步向()走一步向后走一步向()走一步手向上指手向()指手向下指手向()指抬起左脚抬起()脚抬起右脚抬起()脚表二:镜子外的物镜子中的物b()()王()6954()五、教学效果评价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学习如果脱离了实际,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更谈不上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了。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重视了利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整节课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通过变式练习、对比练习,做、写、说等多种练习形式,拓展了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尤其是对于镜子中的钟面,这个教学难点进行贴针的处理,学生很轻松的就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把时针,分针分开看,向上或下就不变,向左或右就正好变成相反的方向,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文标题:第五单元-镜面对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8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