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学会交往—大学生人际沟通人是社会性动物,培根曾经说过:“人类在相互交往中寻求安慰、价值和保护。”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类对爱、关心、尊重等交往性活动的需要,在重要性上并不亚于对食物、性等的生理需要。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学会交往已不仅仅是单纯生存的需要,更是与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人际交往也是大学生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理论、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大学时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大学生若能熟练掌握成功交往的原则与艺术,无疑会促进人际交往的效果,在这一阶段所积累的交往经验也将会对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欲脱颖而出,则不仅依靠出众的才华,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第一节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不是简单的人际关系,但人际关系是一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对人们适应社会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一、人际关系自有人类以来,人在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同时,相互之间随之也构筑起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1.人际关系的涵义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疏远、好恶,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即心理相容程度。其中,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1)人际关系的建立基础人们在交往中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人际关系呢?首先要了解人际关系的建立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大多有这样的体会:在一群人中,人们总是比较喜欢友善的人、合作的人、大方的人,和这些人在一起能给个体带来愉悦的感觉,能满足彼此的需要。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如果双方相互满足需要,个体就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感到愉快、温暖和满足,从而容易结成亲密关系;反之,个体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感到痛苦、冷漠和厌恶,进而导致关系疏远。因此,需要的满足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而其性质即需要满足与否,决定了人际关系的性质,这也是判断人际关系正常与否的出发点。(2)人际关系的情感纽带人际关系总是带有鲜明的情绪与情感色彩。交往双方彼此之间的情感决定着人际关系的状态,彼此欣赏、相互接受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彼此厌恶、相互猜疑则产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人们相处中呈现出来的满意、愉快或疏远、冷漠的情绪状态是人际关系好坏的基本评价指标。这种情绪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可以直接观察的心理关系。只有正确认识情感的连接作用,才能理性对待人际关系中出现的种种复杂局面。为了保持健康的人际交往、改善萎缩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调节情绪情感。(3)人际关系的实现途径人们通过交往交流信息、消除生疏、加深了解、获得肯定或否定的体验,因此,借助于交往可以缩短心理距离,交往是人们实现人际关系的途径。不仅如此,交往的频率还是人际关系亲疏的调节器。一般说来,交往频率越高,人际关系越向纵深发展;交往频率越低,人际关系越趋于淡化;当交往完全不存在的时候,原有的实际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也即成为名义上的人际关系,例如多年分散而中断交往的老同学关系就是这样。无论是物质交换还是感情交流,是维持人们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按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的动因,可把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学业型学业型是指大学生以所学专业或为了通过某种公共考试(如考研或其他某种证书)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由于朝夕相处或相处时间较长,不仅有认识上的深刻了解、情感上的深厚联系,还有专业上的合作与竞争。因此,这种关系大多都能保持很久。(2)同乡型同乡型主要是指大学生因来自相同地域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其中在入学新生中尤为突出。新学年伊始,同乡会能使新生们在异地感到乡情的温暖。同乡型对内是一种比较亲密的人际关系,对外则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3)兴趣型兴趣型是指大学生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诗社、剧团、各类球队以及棋类、武术协会等各种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大学生通过社团走出校园,将自己和社会、自然融为一体,乃至最终共同创业。(4)同室型同室型是指住在同一宿舍的大学生形成的人际关系。宿舍中常用类似兄弟姐妹间称呼或像家庭一样对一些公共事物进行承揽分工。(5)情缘型情缘型是指通过与异性交往而建立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需求中,爱情需要占据相当位置。许多男女大学生一旦找到异性朋友,就会全身心投入,把一切精力与时间都化在上面,沉迷在两个人的小天地里,从而也极大地限制了人际交往范围。(6)网友型网友型是指通过网络形成的人际关系,与上述各种类型人际关系又有着外延上的交叉性。“网民”这种新型的特殊人际关系既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又带来了种种弊端,尤其是痴迷成瘾、网络诚信等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3.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网络人际关系是在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下产生的,和传统的人际关系并非是对立的,仍具有一系列普遍的特点。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和通信手段,网络不仅仅是使用的工具,同时也是个人心理和人格的延伸。目前学生是中国网络用户所占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点,又使网络人际关系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点。(1)随意性大学生在网上可随意自主、情绪化地选择“网络人际”环境,充分享受自我,这是网络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网络世界虽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但却无法聚合历史文化的差异。这些都使得发生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快速多变、复杂混沌,网络世界中的人际关系也因此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随意性。(2)互助性传统人际关系中的可救助对象以及可施助者的范围一般都是有限的。而在网络世界,无论问题大小,都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无私地出谋划策,既不必担心“人情债”,也不必害怕“却之不恭”的无奈,可求助范围之广是传统人际关系所无法企及的。(3)宣泄性面对各种压力和竞争,现代人日常有宣泄的需要。但在传统人际关系中,宣泄是一个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而在网络人际关系中,打开电脑,登录网站,倾诉也罢,高谈也行,疯狂地“冲浪”,尽情地发泄,不必担心日后尴尬。这也是大学生对网络人际关系情有独钟的另一个原因。(4)多维性互联网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互联”。这样的多维性使得现实“熟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相形见绌。因此,网络人际关系是迄今以来人类所面临的最为复杂、最为广泛、最为宽阔、最为开放的关系结构,有着与现实社会人际关系所不同的新内容、新特征。二、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相互间进行的交流或联系。人是有意识、有情感的动物,人的一生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交往是人类的一种需要,一个社会成员一旦脱离其他社会成员而离群索居,那么他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方式就要受到严重影响。1.人际交往的涵义人际交往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友好的交往,有助于个体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发展,维护心理健康;反之,会破坏一个人的心理平衡,造成心理冲突,严重时可导致人格变异或越轨行动。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避免发生消极交往,建立与维护积极交往,对于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极为必要的。(1)交往的两重性从动态角度分析,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以及相互间施加影响等心理联系过程及物质交换过程。从静态角度分析,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情感联系。而同在一条马路上行走的人群,如果相互之间没有发生任何沟通和交流,那么这些人群之间是不存在交往关系的。(2)交往的相互性交往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双方相互积极地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实际的交往情景中,双方随时都可能发出新的信息并接收和感受对方的信息,这种互相作用的效果不断引起新的反应。此外,每次交往都确定着某种关系。例如和某人说:“和我下一盘棋好吗?”这说明你与他的交往是平等关系;而如果说“过来和我下一盘棋!”那就暗示着一种不平等关系(从属关系)。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问题,常在于关系方面而不在于内容方面。交往的内容产生歧义时比较容易得到解决,而交往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就不易解决。人们常认为自己在为所说的某一句话而争论,实际上争论的实质是关系问题。(3)交往的复杂性交往是一种难以观察的心理活动,交往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独特的内心体验。交往者的内心活动和行为举止是交往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从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彼此之间不相识、不相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与他人、他人与自己关系的了解与把握,它使个体能够在交往中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调节与他人的关系。想要降低交往的复杂性,则取决于你的感知准确性。交谈中的诚实,能使你的感知准确性提高,感觉越是准确,就越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交往的复杂性。所以,交往是双方个人特质的碰撞,需要双方整个身心的投入。2.人际交往的功能对任何人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以各种物质和精神的活动方式彼此影响着对方并受对方的影响。人际交往的功能就是人们在进行交往活动中的效能,表现如下:(1)交流信息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信息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已变得愈来愈重要。信息传播可分为传媒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类。而人际交往所获信息比起传媒渠道,内容将更广、速度将更快。在许多情况下,自己百般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问题,在与人的偶然交谈中,可能就会突然得到启发,产生灵感。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就是在一次午餐会的闲聊中产生灵感,打破了宇称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大学生若能充分利用人际交往的信息交流功能,就会有助于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得更快。(2)心理保健的功能作为社会的成员,每个人都有归属和安全的需要。美国曾做过一项关于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的实验。尽管报酬很高,结果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小时还能撑住,之后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开始烦躁不安;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实验结束后,据称需要三天以上的时间人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的良好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上的障碍,危害身体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绝大多数是与缺乏正常人际交往和良好人际关系相联系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之间的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是否感到满意。那些生活在没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宿舍中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和难于合作的特点,情绪的满意程度低;而那些善于交往、关系融洽的大学生,则其主流是有欢乐情绪、注重学习与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可见,人际交往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认识自我的功能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通过交往,在与别人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的。人可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与别人的比较中、以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调整和改进自己,提高自我认识的水平。通过与更广泛的对象进行交往和比较,就能形成较为恰当的自我评价,从而了解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以此来客观地认识自己,同时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培养给人以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4)协同合作的功能人们通过交往,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使单独的、孤立无援的个体结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协同战胜困难,完成任务。人际交往可以协调人们的行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是如此:一方面,通过交流信息、情感、思想和观点,可以影响和改变对方的观点、态度及行为,达到行为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在任何交往活动中,只有每一位成员都围绕共同的交往
本文标题:第五章学会交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9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