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投资环境第五章国际投资环境分析第一节国际投资环境概述一、概念、构成因素、特征(一)概念一定时间内,东道国(地区)拥有的影响和决定国际直接投资进入并取得预期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的有机整体。由多种复合因素构成的系统,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要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国别比较,力求把安全度高、获利大的国家或地区确定为对外投资地点。评估环境的必要性和意义:?(二)构成因素的分类1、政治因素:由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政治稳定性、社会安定性、国际信誉度等构成。反之,政变、更迭、社会动荡、战争则会造成巨大损失。它是吸引国外投资的必要条件和最敏感要素。2、经济因素:国际投资的目的和动机的实现受其影响。例:发展状况及其趋势、市场规模、产业结构、政策措施、工业配套水平。3、基础设施因素:投资者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基本物质条件。又称为硬环境。投资产生的效果明显。分为:生产基础设施:交通、通讯、供电、给排水、煤气、仓库、厂房。生活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中用于生活的部分,道路、住宅、购物场所、娱乐设施等。4、法律因素东道国为调整投资关系而制定并实施的各项与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有关的政策措施。范围上涉及国内、国际,内容上涉及外资政策、对外资管理的程序、法律保护等。5、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民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如何不断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对希望引进外资的发展中国家极为重要。6、自然地理因素:包括东道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水文、自然资源、环保等。项目与环境要相适应:投资者重在考察目前因素、招商者更应该着眼于未来。也可分为:宏观投资环境、微观投资环境。宏观投资环境好并不一定保证微观投资环境好,宏观投资环境不好不一定微观投资环境也不好。例如:政府规定某些项目产品不得内销,宏观投资环境不好,但对外销取向的投资项目有利。又如:政府规定限制外资进入服务部门,宏观投资环境不好,但对投资取向于制造业的项目则无妨。(三)基本特征1.综合性:环境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有机复合体,所以人们要全面看待。2.现在性:先于投资行为而存在,东道国为引资,须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3.差异性:不同国家、不同投资行业环境不同。4.动态性:国际投资环境本身及其评价观念都在变化中,也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例如:基础设施改善、对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颁布,使得环境变好;但外资涌入太多,外商投资环境会明显恶化。5.主观性: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投资者对环境的评价不依赖于东道国自身的评价,具有主观性,投资者的选择具有权威性。东道国设置投资环境是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国际投资者的评价显得非常权威。TEXTBOOK137页5-1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投资环境二、国际投资环境的作用(一)一般作用1.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引力磁场FDI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风险,投资者要求更高、好的环境更有利于资本的生存和增值,做到增加产出、节省投资成本。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指:(1)投资环境中的多种因素是最佳的(2)各因素的结构是最佳匹配的2.改善投资环境是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竞争手段。发达、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引进外资。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发展经济所必须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知识,面临着内外部的不平衡和严重的债务负担,需要不断推动工业化进程。发达国家:世界科技和管理发展的不平衡,一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占有优势,即使在某一领域也难以一直保持领先地位,需要借住弥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3.国际投资环境是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导向航标80年代后国际投资格局的变化,美国吸引外资最多,原因:欢迎外资、筹资环境优、外汇转移自由、其他良好条件(人才、市场等)。(二)对东道国的影响1.完善投资环境市是振兴民族经济的一条重要捷径(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例如:亚洲四小龙的兴起2.完善投资环境是国家合理配置生产力的前提(充分开发和利用全国范围内可用于发展经济的各种资源尤其是内地边远地区)如:巴西、印度等国。142页国家繁荣生产力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3.完善投资环境是提高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条件,在坚持依靠本国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143页(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改变不等价交换的剥削)2、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南北对话、协调,加强南南合作)三、国际投资环境的新趋势——投资环境高级化发展趋势1、拥有高素质劳动者(如管理人员、熟练技术人员、劳动力)的国家是国际投资者青睐的对象(廉价劳动力高附加值高质量服务质量)2、市场规模成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极其重要的内容(由资源型转向市场型)3、较高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注视的焦点4、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国际直接投资从事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第二节国际投资环境的具体内容一、政治因素1政治体制: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有关的制度,是政治环境的基础,与经济制度密不可分(政府干预经济状况)2执政者治理国家的能力及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P151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和结果。3政局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国家主要领导人更换状况(2)反对派集团的状况(3)国内一定时期内发生政治冲突的情况(4)国内民族、宗教及其他社会文化团体状况(5)工会在国内的作用(6)军队和警察状况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投资环境4政府及公众对待外资的态度:既是社会文化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政治经济问题;政府及公众对待外资的态度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矛盾的。5东道国与国外的政治关系因素补充海地的资料1-3页二、经济因素P156-157(一)国内经济因素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1)经济制度分为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2)经济体制:一个社会实现其经济目标和基本原则所借助的手段体系,包括所有制结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方式、企业内部的组织和管理、商品流通体系、金融保险体系、对外经济体制、劳动就业体制、资源管理体制、财政税收体制等。东道国的经济体制越接近于母国,越完善,越易于吸引外资。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一国一定时期之内的经济技术开发能力、人民生活质量、经济活力。(1)经济技术开发能力指在特定区域内人们有效利用各种人力和物质资源来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各种有用的商品与劳务的能力。表明致力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水平。通常用四个指标衡量:①人均能源消耗量②人均收入水平③非农业部门雇用劳动力的比例④非农业部门产值占GDP的比例。经济技术开发能力可以:①不断地创造需求,为国外投资者创造可进入的市场;②对引进外资的结构和水平产生影响。(2)人民生活质量:人们在健康、信息、交通等方面的一般条件和消费水平,居民生活质量越高,需求越大。考察指标有六个:每千人医生数、人均摄取热量、幼儿成活率、中学入学率、千人客车数、千人报刊发行数。(3)经济活力: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及其潜力,例如:经济增长率、储蓄率。市场越大风险越小。利用外国资本的国内配套资金与外资投入资金的比例:本外币比例为2.5:1。3经济稳定性:取决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状况,通过以下指标预测:(1)通货膨胀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幅度――是经济稳定与否的首要指标。如通胀率过高,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资料供应紧张,增大汇率风险,引发资本出逃,社会不稳。5%为宜。由两个指标衡量:①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主要反映物价波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②批发物价指数年增长率:主要反映物价波动对企业整个资产的影响。3%为宜(2)财政金融转状况:稳定与否要看是否采取稳妥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配合的程度。有两个指标衡量――①预算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3%;②货币发行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5%。4、市场环境(1)一般市场环境包括:①生产要素流动的市场化程度及运行特征②投资行业的市场规模及变化趋势③顾客特征④商品流通渠道特征⑤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管理⑥同行业竞争状况以及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⑦市场开放度。(2)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供应水平高低反映在四个方面:①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②生产要素的可供量③生产要素的成本④生产要素的质量。具体有:①生产资料供应及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数量、品种、质量等方面)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投资环境②资金供应及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应该具备四种条件:a众多金融机构组成的多种金融市场b充足的信用工具c政府积极干预下的自由浮动d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e市场开放)③劳动力供应(数量、素质、成本、流动性)。成本对外资的引力趋弱。④土地的供应(地价水平、土地开发与土地供应水平的改善)⑶产业环境①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良好产业环境形成的基础②东道国产业政策不容忽视③关联产业的发展水平(二)涉外经济因素1.国际收支状况(影响涉外经济政策的调整)①经常项目:表明在外贸方面所处地位并有一定外汇债务②资本项目:衡量是债权国或债务国2.国际贸易状况(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国际贸易政策)3.国际金融状况⑴汇率和货币稳定性(以黑市价和官价差距大小衡量)⑵外汇市场⑶外汇管制程度⑷国际储备状况与外债规模衡量一国债务规模的指标:⑴经济负债率=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10-20%越低越好⑵出口负债率=外债余额/商品和劳务出口总额<100%⑶偿债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商品和劳务出口总额20-25%三、基础设施(基础结构)因素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能源供应系统,供水和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邮电系统,防灾系统。社会性基础设施:环境系统,生活服务系统。如:住宅、商店、旅馆、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的特征:⑴服务的公共性和两重性(民用、工用)如:供水、供电、交通、通信;⑵效益的间接性。例如:国外有关调查:通信事业总效益中,直接效益仅占5—10%,间接效益达到90-95%。⑶运转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如:道路建设与管理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⑷建设的超前性(参考国际水平)⑸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和垄断性:市场渠道和财政渠道。(一)交通邮电系统:内外联系功能,是适应人流和物流的需要而形成的。1.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与管理⑴因地制宜的发展多种运输方式:边境城市发展公路;港口城市发展海运;内陆及中心城市发展公路、铁路、民航。多种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系统完善的标志之一。⑵有重点的改善货物运输条件:要求在当地具有方便的国际运输条件。179页⑶按现代化要求改善对外交通运输系统:铁路重点在通过能力、电气化;公路重点是高速公路;港口重点是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机场是客货均有。还应该有气象和通讯导航系统。2.邮电通讯设施的建设管理⑴邮电通信服务:专门承担实物信息的传递。要在业务范围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⑵电信通信服务:国内长途、国内电报、市内电话、国际电话、电报、非电话业务。(二)能源及水源供应设施1.能源供应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源、网、点)⑴电力供应设施:用电力供应弹性系数(=电量增长率/GNP增长率)来衡量。应大于1。⑵燃气供应设施:有些行业如:化工、纺织、食品、制药、玻璃等行业要求有完善的设国际投资学第五章国际投资环境施和充足的气源。2.水资源供应设施的建设和管理。⑴供水设施:在特定的水资源条件下,是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⑵排水设施:是当地土地开发中的重要环节。3.集中供热设施:与外商直接相关的是工业供热。有些行业如:化工、轻纺、酿造、机械等行业需要蒸汽作为工艺条件或原材料。(三)减灾设施(灾害是国际投资环境的破坏性因素,如火、风、水、地震等)在对待灾害的态度上,投资者往往采用逃避态度;而东道国应采取积极防范态度。减灾防灾措施:1.增加投入,搞好防灾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如消防、防洪、抗震)2.提高灾害预测水平。应该建立减灾系统,涉及监测、预报、防灾、灾后援建等。质量要求:及时准确。3.积极发展涉外保险,以增强外商的安全感。四、法律因素(法律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执法机构的公正性)185页(一)东道国吸收外资的法规1.对外商进入的法律规定:外商投资范围,外商投资审查和审批187页2.对外商经营活动的监督和限制措施外商股权比例、经营管理和劳动雇用限制、外商资金汇出限制3.对外资的税
本文标题:第五章投资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9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