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
1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讲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有人说,资本主义还在发展,还具有活力,是“垂而不死”,列宁当年说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论断过时了;还有人说,从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现实来看,二者之间的共同点越来越多,资本主义不会灭亡,社会主义也不会胜利,社会发展的前途将是二者的“趋同”。资本主义真是“垂而不死”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真会“趋同”吗?我们应当怎样看这种“垂而不死”论、“趋同”论的观点?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章所应当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列宁肖像、列宁论断字幕)、(丁伯根肖像、趋同论观点字幕)(两个问题的字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这就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资产阶级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不改变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于是在19世纪70年代,垄断资本主义逐步替代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又可分为一般垄断或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目前,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图示: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争议中的问题]))本讲主要阐述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一般垄断资本,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正面回答上述问题。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所以又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自由竞争会引起生产集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生产逐渐走向集中。巴尔扎克老人曾经入木三分地刻画资本家之间的相互竞争关系:不是你踩在别人的头上,就是被别人踩在脚下;不是你吃掉别人,就是被别人吃掉。(视频资料:《走向英特勒尔》:第二盘55:58-56:19)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引起垄断。这里讲的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绝大部分的生产和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字幕:列宁:“垄断:即独占,指少数几个大资本主义企业联合控制了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生产和流通,以获得垄断利润。”)2(肖像图片:列宁)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也不相同。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短期价格协定,即几个企业在短期内订立一种或几种产品的售价协定,所有参加方必须遵守协定所规定的商品销售价格。这种垄断组织稳定性是比较差的,一旦市场情况发生变化,便会自行解体。常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尽管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当社会经济生活中垄断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时,资本主义社会就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了垄断阶段。2、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当生产领域中的生产和资本集中不断增强,垄断逐步形成时,在金融领域里,银行业的集中也在同步进行。因为银行之间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断相互竞争,也处于一种优胜劣汰,不进则退的生存环境中。当银行业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走向垄断。当银行业的垄断未形成时,银行只是一个简单的借贷中介人,它的作用主要是为借贷双方提供货币方面的服务,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对借贷的任何一方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后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借贷数额不断增大,借贷关系日益复杂,银行的作用就日益重要,甚至到了左右生产企业命运的程度。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企业与大银行之间的这种关系,在20世纪初即已出现,列宁用一句话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这种银企关系,即在垄断阶段,垄断的银行资本已由过去的普通借贷中介人,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字幕:列宁:“在垄断阶段,垄断的银行资本已由过去的普通借贷中介人,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肖像图片:列宁)在银行作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出现了一种新的资本形式――金融资本,它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实际上的统治者。而掌握金融资本,能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视频资料:《走向英特勒尔》作为金融寡头的洛克菲勒家族:第二盘00:57:48-00:58:2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金融寡头在掌握了经济上的控制权后,又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上层建筑,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加强其统治地位。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这种联合有多种途径,如金融寡头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或者聘请曾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等等。(图示:金融寡头的统治)3、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垄断资本在经济上乃至政治上实行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3利润,广义的垄断利润包括平均利润及其超过部分。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在经济上的实行形式,而大量垄断利润的获取,又进一步加强了垄断资本的实力,但这并不能说明垄断本身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实际上,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说来,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图示:垄断利润的来源)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图示:垄断价格的构成)4、垄断资本条件下经济规律和经济机制的变化(图示: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机制的表现形式)经济规律产生于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客观经济条件不同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客观经济条件,因此市场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和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作用形式必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经济规律的新变化又会进一步引起运行机制作用的新变化。第一,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发挥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条件下,价值规律发展作用的形式会有所不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企业的垄断地位阻碍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自由竞争,出现了垄断价格。垄断价格虽然是一种高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刚性,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只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新的表现形式。因为垄断价格不可能长期高于产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首先,垄断价格要受到商品需求因素的制约。一种商品垄断价格的制定,如果长期过分高于产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必然会造成对该种商品的需求下降,从而又会迫使这种商品的垄断价格下跌。其次,垄断价格要受到商品供给因素的限制。商品供过于求引起商品价格下跌,同样是限制垄断价格长期过分高于产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垄断企业为维持自身的长期垄断地位,在制定垄断价格时一般会限制商品产量,即把垄断价格定在限制资本进入的适当高度。再次,垄断价格要受到生产成本的制约。垄断企业在确定产品的垄断高价时,都会在价格和产量两个方面进行权衡,使之达到能带来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最佳组合。任何垄断企业都不可能不考虑市场容量和生产成本而任意提高垄断价格。因此,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价格的形成,最终是不能超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的,是不可能违背价值规律的运动的。第二,剩余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以后,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这一特殊形式,从而剩余价值规律也就表现为垄断利润规律。垄断利润是垄断4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的形式,表现为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追逐高额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垄断利润规律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支配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决定垄断资本主义命运的力量。第三,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不同部门利润率具有平均化趋势的命题,科学地解决了劳动价值论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垄断资本和垄断利润的出现,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垄断部门之间和非垄断部门之间分别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即平均利润率的二重化。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形式变化的机制是资本转移。由于非垄断部门以自由竞争为特征,资本转移一般在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进行,而垄断部门之间的资本转移一般则是以大企业为主。通过非垄断部门之间的资本转移和垄断部门之间的资本转移,就形成了非垄断部门的利润平均化趋势和垄断部门的利润平均化趋势。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平均利润率的二重化正是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的变化形式。它充分说明了垄断统治的存在,垄断资本、垄断价格、垄断利润的形成,不可能否定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只是使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第四,竞争机制作用形式的变化。竞争机制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运行机制。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形式的新变化,竞争机制的作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有了新的特点。首先,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得垄断竞争和非垄断竞争并存。垄断竞争是指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垄断竞争则是指垄断之外的中小企业之间,为获得较好的销售地位和较高的利润展开的竞争。在垄断资本条件下,垄断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
本文标题: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9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