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校级选修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杨明8-1第八章特定人群膳食一、中国孕期妇女膳食指南㈠孕前期妇女膳食指南1、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或补充叶酸妊娠的头4周是胎儿神经管分化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期叶酸缺乏可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险。育龄妇女应从计划妊娠开始尽可能早地多摄取富含叶酸的食物及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叶酸400μg,并持续至整个孕期。2、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孕前缺铁易导致早产、孕期母体体重增长不足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故孕前女性应储备足够的铁为孕期利用。建议孕前期妇女适当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性食物中的铁更容易吸收),缺铁或贫血的育龄妇女可适量摄入铁强化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小剂量的铁剂。3、保证摄入加碘食盐,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妇女围孕期和孕早期碘缺乏均可增加新生儿将来发生克汀病的危险性。由于孕前和孕早期除摄入碘盐外,还建议至少每周摄入一次富含碘的海产食品。4、戒烟、禁酒夫妻一方或双方经常吸烟或饮酒,不仅影响精子或卵子的发育,造成精子或卵子的畸形,而且影响受精卵在子宫的顺利着床和胚胎发育,导致流产。酒精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等。(孕前3个月~6个月夫妻双方均需要戒烟和禁酒!)㈡孕早期妇女膳食指南1、膳食清淡、适口清淡、适口的膳食有利于降低怀孕早期的妊娠反应,使孕妇尽可能多地摄取食物,满足其对营养的需要。在怀孕的前3个月,胎儿发育缓慢,在营养补充上不用过于讲究。(饮食完全可以以清淡口味为主。在每天清晨早孕反应严重时,尽量吃一些烤面包、馒头片等易消化食物。)2、少食多餐怀孕早期反应较重的孕妇,不必像常人那样强调饮食的规律性,应根据孕妇的食欲和反应的轻重及时进行调整,采取少食多餐的办法,保证进食量。(可将每日饮食调整为少量多餐,每天加二三次辅食,辅食量不宜过多。孕早期的孕妇,每天最低营养需要大致包括4两主食、40克以上蛋白质(相当于1两瘦肉+2个鸡蛋),在此基础上配以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禽类和鱼肉等。禁忌油腻食物。)3、保证摄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怀孕早期应尽量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或水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150g碳水化合物(约合谷类200g)。(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C,多吃些菠菜、猕猴桃等绿叶蔬菜和水果。)4、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怀孕早期叶酸缺乏可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险。妇女应从计划妊娠开始尽可能早地多摄取富含叶酸的食物。受孕后每日应继续补充叶酸400μg。5、戒烟、禁酒孕妇吸烟或经常被动吸烟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和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孕妇饮酒,酒精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等,称为酒精中毒综合征。㈢孕中、末期妇女膳食指南1、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校级选修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杨明8-2鱼、禽、蛋、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其中鱼类还可提供n-3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尤其是蛋黄是卵磷脂、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要从孕中期开始增加鱼、禽、蛋、瘦肉的摄入,孕期选择动物性食物应首选鱼类。2、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奶或奶制品富含蛋白质,对孕期蛋白质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钙的良好来源,要注意增加奶类摄入。3、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从孕中期开始孕妇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增加,同时胎儿需要铁储备,宜从孕中期开始增加铁的摄入量,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小剂量的铁剂。(要多吃些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木耳、青菜等。要尽量少吃过咸的食物,不宜大量饮水,预防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还要注意少吃含热量高的食物,避免孕妇过于肥胖、胎儿过大)。4、适量身体活动,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孕妇应适时监测自身的体重,并根据体重增长的速率适当调节食物摄入量。也应根据自身的体能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低强度身体活动,最好是1小时~2小时的户外活动,如散步、做体操等。5、禁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烟草、酒精对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如容易引起早产、流产、胎儿畸形等。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妇女,孕期必须禁烟戒酒,并要远离吸烟环境。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浓茶、酒及辛辣调味品等),这些刺激性食物对孕妇不利,还可使大便干燥,会出现或加重痔疮。二、中国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哺乳期妇女(乳母)一方面要逐步补偿妊娠、分娩时所损耗的营养素储备,促进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还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如果营养不足,将会影响母体健康,减少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汁质量,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应根据授乳期的生理特点及乳汁分泌的需要,合理安排膳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十条基础上,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增加五条内容。㈠增加鱼、禽、蛋、瘦肉及海产品摄入动物性食品如鱼、禽、蛋、瘦肉等可以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和一些重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乳母每天应增加总量约100~150g的鱼、禽、蛋、瘦肉,其提供的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1∕3以上。如果增加动物性食品有困难时,可多食用大豆类食品以补充优质蛋白质。为预防或纠正缺铁性贫血,也应多摄入些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此外,乳母还应多吃些海产品,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益。㈡适当增饮奶类,多喝汤水奶类含钙高,易于吸收利用,是钙最好的食物来源。乳母每日若能饮用牛奶500ml,则可从中得到约600mg优质钙。对那些不能或没有条件饮奶的乳母,建议适当多摄入可连骨带壳食用的小鱼、小虾、大豆及其制品,以及芝麻酱和深绿色蔬菜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偿钙制剂。此外,鱼、禽、畜等动物性食品宜采用煮或煨的烹调方法,促使乳母多饮汤水,以便增加乳汁的分泌量。㈢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产褥期的膳食同样应是由多样化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以满足营养需要为原则,无需特别禁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将大量食物集中在产褥期消费的习惯;有的地区乳母在产褥期膳食单调,大量进食鸡蛋等动物性食品,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则很少选用。要注意纠正这种选择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保持产褥期食物多样充足而不过量,以利于乳母健康,保证乳汁的质与量和持续地进行母乳喂养。㈣忌烟酒,避免喝浓茶和咖啡校级选修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杨明8-3乳母吸烟(包括间接吸烟)、饮酒对婴儿健康有害,喝浓茶、咖啡也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健康。因此,为了婴儿的健康,哺乳期应继续忌烟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㈤科学活动和锻炼,保持健康体重大多数妇女生育后,体重都会较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的妇女分娩后体重居高不下,导致生育性肥胖。研究表明孕期体重过度增加及产后不能成功减重,是导致女性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哺乳期妇女除注意合理膳食外,还应适当运动和做产后健康操,这样可促使产妇机体复原,保持健康体重,同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坚持母乳喂养有利于减轻体重,而哺乳期妇女进行一定强度的、规律性的身体活动和锻炼,也不会影响母乳喂养的效果。三、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1、0月-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①纯母乳喂养②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③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④给新生儿和1月-6月龄婴儿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K⑤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⑥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态2、6月-12月龄婴儿喂养指南①奶类优先,继续母乳喂养②及时合理添加辅食③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膳食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④逐渐让婴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⑤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态⑥注意饮食卫生3、1岁-3岁幼儿喂养指南①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乳制品,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②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③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④在良好的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⑤鼓励幼儿多做户外游戏与活动,合理安排零食,避免过瘦与肥胖⑥每天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⑦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态⑧确保饮食卫生,严格餐具消毒四、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与婴幼儿时期相比,此期生长速度减慢,各器官持续发育并逐渐成熟。供给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营养,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学龄前儿童膳食的关键。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人,合理营养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可为其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儿童的膳食必须是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其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因而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校级选修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杨明8-4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可为儿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也应该以谷类食物为主体,并适当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应鼓励学龄前儿童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在制备儿童膳食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以利于儿童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意蔬菜水果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以引起儿童多吃蔬菜水果的兴趣。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2、叶酸等。我国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学龄前儿童平均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还很低,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是部分大城市学龄前儿童膳食中优质蛋白比例已满足需要甚至过多,同时膳食中饱和脂肪的摄入量较高,谷类和蔬菜的消费量明显不足,这对儿童的健康不利。鱼、禽、瘦肉等含蛋白质较高、饱和脂肪较低,建议儿童可经常吃这类食物。①怎样保证学龄前儿童获得充足的铁铁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疾病。学龄前儿童铁缺乏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1)儿童生长发育快,需要的铁较多,每千克体重约需要1mg的铁;(2)儿童与成人不同,内源性可利用的铁较少,其需要的铁更多依赖食物铁的补充;(3)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中奶类食物仍占较大比重。其他富含铁的食物较少、也是易发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学龄前儿童铁的适宜摄入量为12mg/d,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一般在10%或以上。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是铁的良好来源。膳食中丰富的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②如何满足学龄前儿童对锌和碘的需要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儿童存在边缘性锌缺乏的问题。学龄前儿童锌的推荐摄入量为12mg/d。锌最好的食物来源是贝类食物,如牡蛎、扇贝等,利用率也较高;其次是动物的内脏(尤其是肝)、蘑菇、坚果类和豆类;肉类(以红肉为多)和蛋类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锌。学龄前儿童碘的推荐摄入量为50μg/d,使用碘强化食盐烹调的食物是碘的重要来源,含碘较高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海虾、海贝类。学龄前儿童每周应至少吃一次海产食品。4、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食品。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核黄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好,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儿童摄入充足的钙有助于增加骨密度,从而延缓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目前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普遍偏低,因此,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学龄前儿童,应鼓励每日饮奶。大豆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提高农村儿童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避免城市中由于过多消费内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学龄前儿童每日平均骨骼钙储留量为100mg~150mg,学龄前儿童钙的适宜摄入量为800mg/d。奶及奶制品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是儿童最理想的钙来源。每日饮用300mL~600mL牛奶,可保证学龄前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豆类及其制品尤其是大豆、黑豆含钙也较丰富
本文标题:第八章特定人群膳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1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