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八章第2节氨铵盐同步练习
第八章第二节氨铵盐一、选择题(10×5′=50分)1.给装有下列少量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A.NH4HCO3B.NaHCO3C.NH4ClD.(NH4)2CO3解析:NH4HCO3、NH4Cl、(NH4)2CO3受热分解的产物为气体,而NaHCO3分解生成的Na2CO3为固体.答案:B2.下列化合物既与硫酸反应,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①NaHCO3②NaHSO4③(NH4)2S④NaNO3⑤Al(OH)3A.只有①B.只有③C.①②③D.①③⑤解析:NaHCO3既与酸又与碱反应.NaHSO4只与碱反应.(NH4)2S既与酸反应生成H2S又与碱反应生成盐.Al(OH)3具有两性.NaNO3与H2SO4、NaOH均不反应.答案:D3.(2009·广东六校联考)以下是进行氨氧化制硝酸的实验装置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烧杯中石蕊溶液不变色B.烧瓶中发生喷泉现象C.加热后,通过Cr2O3的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D.Cr2O3起氧化剂的作用解析:在Cr2O3的催化作用下,4NH3+5O2=====催化剂△4NO+6H2O,2NO+O2===2NO2,C正确;由于空气的通入把生成的NO2吹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烧瓶中不会发生喷泉现象,A、B、D错误.答案:C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NH3:NH+4+OH-=====△NH3↑+H2OB.NaOH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H+4+OH-=====△NH3·H2OC.氨水中加NaHSO4溶液:NH3·H2O+H+NH+4+H2OD.氨气通入稀碳酸中:NH3+H+===NH+4解析:A项,实验室用Ca(OH)2与NH4Cl固体共热制NH3,是固体间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B项,加热时,NH3·H2O=====△NH3↑+H2O;C项,符合反应原理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D项,H2CO3不能写成离子形成.答案:C5.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NH3(FeCl3溶液)红褐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解析:A选项CO2不易溶于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溶液反应,不能形成喷泉.NH3、HCl均极易溶于水,所以B、C、D选项均可形成喷泉,生成NH3·H2O(显碱性)、Fe(OH)3(红褐色)、AgCl(白色).答案:A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发生装置相同,干燥和集气装置有两套,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发生装置的药品干燥和集气装置A浓硫酸和浓盐酸图1B大理石和稀盐酸图1C铜和稀硝酸图2D氧化钙和浓氨水图1解析:A项,产生的HCl及B项产生的CO2均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也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项,生成的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项,产生的NH3可用碱石灰干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答案:D7.(2010·广州质检)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已知化合物PH4I是一种无色晶体,试判断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PH4I加热易分解,且可产生紫红色气体B.PH4I很稳定,加热不易分解C.PH4I不能与NaOH反应D.PH4I不能由PH3与HI化合生成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可以推测PH4I的结构、性质与NH4Cl相似.因此PH4I可由PH3与HI化合生成,能与NaOH反应,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由于HI稳定性差,会同时分解产生H2和I2(气),I2(气)为紫红色气体.答案:A8.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解析:根据图示知,甲扩散得快,故甲的摩尔质量小于乙,且两物质反应能产生白烟,则甲处为浓氨水,乙处为浓盐酸或浓硝酸,而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答案:C9.将下列固体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冷却后又聚集为原物质的是()A.氯化铵B.碳酸钠C.碘片D.红磷解析:A项,NH4Cl=====△NH3↑+HCl↑,NH3+HCl===NH4Cl;B项,Na2CO3受热不分解;C项,I2受热升华变为I2蒸气、遇冷后又凝结成I2,均发生物理变化;D项,红磷加热至一定温度,再冷却可变为白磷.答案:A10.已知C、D、E、F4种无机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O2D――→O2E――→H2OFA.C为单质B.E为氧化物C.F为酸D.C、D、E、F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或16的倍数解析:可联想到:C―→CO―→CO2―→H2CO3;Na―→Na2O―→Na2O2―→NaOH;S或H2S―→SO2―→SO3―→H2SO4;N2或NH3―→NO―→NO2―→HNO3;答案显然可以排除A、C、D.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2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A装置未画出),其中A为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试剂,从下列固体物质中选取:a.NH4HCO3、b.NH4Cl、c.Ca(OH)2、d.NaOH.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部分实验现象如下:铂丝继续保持红热,F处铜片逐渐溶解.(1)实验室制取A中气体时,若只用一种试剂,则该试剂是(填代表备选试剂的字母);F中的现象是.(2)A中产生的物质被B中Na2O2充分吸收,写出任意一个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在下图中画出C中反应发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并在虚线上分别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解析:本实验的原理是铵盐加热分解产生NH3,将产生的NH3用O2氧化,得到NO,继续氧化得到NO2,进而得到HNO3.装置A是气体发生装置,试剂应选择分解后不易化合的NH4HCO3,装置B可以将CO2、H2O全部吸收,同时生成O2,进入装置C的气体是物质的量相等的NH3和O2,在装置C中氧化得到NO,生成的NO、H2O以及未反应的NH3、O2都进入装置D,NO和O2反应生成NO2,装置E吸收未反应的NH3及H2O,装置F中NO2溶于H2O生成HNO3,与铜反应.答案:(1)a铜片溶解,溶液变为蓝色(2)2Na2O2+2H2O===4NaOH+O2↑或2Na2O2+2CO2===2Na2CO3+O2(3)12.(12分)从物质A(某正盐)的水溶液出发有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写出A、B、C、D、E、F的分子式:A,B,C,D,E,F.解析:该题的“突破口”可从A的浓溶液既可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又可与足量浓K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入手,从而可判断A应为弱酸的铵盐.由C+氨水→A,D+C的溶液→A知,D为NH3,则A为铵盐.由A既可跟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且A为正盐知A为弱酸弱碱盐,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B是(NH4)2SO4.进一步推知F为K2SO4、E为K2SO3、C为SO2.答案:(NH4)2SO3(NH4)2SO4SO2NH3K2SO3K2SO413.(13分)(2010·湖北实验中学)某同学为了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中装饱和食盐水,C中装浓硫酸,E中装碱石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D中产生白烟,生成另一种产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1)D装置用于氯气与氨气反应,装置图不全,有一支导管应通入瓶中下部,请你在图中画出来.(2)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F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如果C、E装置互换,对实验的影响是.(4)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中导气管G排出浅黄色气体,会污染空气,处理措施是.解析:(1)根据装置图知,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氯气,所以A装置是氯气发生装置,F装置是氨气发生装置,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为了使氯气和氨气充分接触发生反应,氨气应通入瓶底,氯气应通入瓶中上部,氯气向下扩散,氨气向上扩散,它们充分混合;(3)氨气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氯气能与碱反应;(4)依题意,氯气氧化氨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浅黄色气体为氯气,应用碱性溶液吸收.答案:(1)如图所示(2)MnO2+2Cl-+4H+=====△Mn2++Cl2↑+2H2ONH3·H2O+CaO===Ca(OH)2+NH3↑(3)浓硫酸会吸收氨气,碱石灰会吸收氯气,影响氨气与氯气反应,导致实验失败(4)3Cl2+8NH3===6NH4Cl+N2在G管口放一团浸有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的棉花(或其他合理答案)14.(13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以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为主要原料,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硝酸(三氧化二铬为催化剂,加热及夹持装置未画出),并探究氨的转化率.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A、C两装置均需加热,应先加热装置,原因是.(2)D装置中应填充的物质是,该物质的主要作用是.(3)E装置的作用是,F、G装置中的物质分别是、.(4)反应前,将5.35gNH4Cl与过量Ca(OH)2充分混合,设NH4Cl完全反应.实验后,仍缓缓从B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测得F瓶质量增加了1.8g,则氨催化氧化的转化率为.解析:(1)从反应流程看,若先加热A装置,则生成的氨不能及时反应而浪费掉,造成氨的转化率低;(2)为得到纯净硝酸,选用既能吸收NH3又不会吸收NO2的试剂;(3)由于可能发生倒吸,故E应是一个安全瓶,起缓冲气流、防倒吸的作用;F装置中应盛有水吸收NO2;而G装置中应盛有能够吸收NO、NO2等尾气的试剂,一般用碱液;(4)为保证氧化生成的NO2完全被水吸收,应该缓缓通入空气将NO2吹入F装置中;5.35gNH4Cl完全反应可以得到1.7g的NH3,若完全转化为HNO3,根据氮原子守恒,应得到6.3gHNO3,现F瓶质量增加1.8g,利用差量法计算如下:3NO2+H2O===2HNO3+NOΔm3×462×6330108m(HNO3)1.8g答案:(1)C若先加热A装置,则生成的氨造成浪费,而使转化率偏低(2)无水CuSO4(或无水CaCl2,合理即可)除去装置C中未反应的氨气(3)缓冲气流,防止倒吸水NaOH溶液(4)将生成的NO2吹入F装置中与水反应33.3%
本文标题:第八章第2节氨铵盐同步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1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