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3章1管理能力(刘林云)
1第3章管理成效第3章管理成效3.1管理能力3.1.1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是保护区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版纳保护区走过的50年里,管理审批者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勐养自然保护区勐仑自然保护区勐腊自然保护区大勐龙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人民公社调查规划者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1958~1964审批者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审批者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勐养自然保护区勐仑自然保护区勐腊自然保护区大勐龙自然保护区勐养自然保护区勐仑自然保护区勐腊自然保护区大勐龙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人民公社管理者当地人民公社调查规划者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调查规划者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1958~1964机构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健全,逐步完善,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体系。1958年,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西双版纳建立4个自然保护,经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对完成堪界调查以后,没有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保护区由所在地的当地人民公社管理。既无专门人员,也无管理所需的资金和设施,只建不管的状态长达6年之久,需要保护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至1976年期间,在勐腊县、景洪县林业局内成立勐养、勐仑、勐腊林管所,履行保护区管理职责。可惜,时值“文化大革命”动乱年月,管理效果甚微。大勐龙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热带雨林遭到毁坏,至1972年,完全失去保护价值。1973年,西双版纳州林业局和勐腊县林业局共同管理勐腊自然保护。这种多种机构管理保护区的现象,仅仅是一种应急措施,并没有改变自然保护遭受蚕食的局面。审批者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勐养自然保护区勐仑自然保护区勐腊自然保护区大勐龙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人民公社调查规划者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1958~1964审批者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审批者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勐养自然保护区勐仑自然保护区勐腊自然保护区大勐龙自然保护区勐养自然保护区勐仑自然保护区勐腊自然保护区大勐龙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人民公社管理者当地人民公社调查规划者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调查规划者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1958~1964图3-1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初期缺乏专门管理机构勐养自然保护区勐仑自然保护区勐腊自然保护区1964~1976管理者勐仑林管所管理者勐腊林管所管理者勐养林管所管理者勐仑林场管理者州、县林业局大勐龙自然保护区勐养自然保护区勐仑自然保护区勐腊自然保护区勐养自然保护区勐仑自然保护区勐腊自然保护区1964~1976管理者勐仑林管所管理者勐腊林管所管理者勐养林管所管理者勐仑林管所管理者勐仑林管所管理者勐腊林管所管理者勐腊林管所管理者勐养林管所管理者勐养林管所管理者勐仑林场管理者勐仑林场管理者州、县林业局管理者州、县林业局大勐龙自然保护区图3-21964年至1976年参与管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多头管理部门21976年,相继成立了勐养自然保护管理所、勐仑自然保护区管理所,1977年成立勐腊自然保护管理所,专职行使自然保护区管理职责,自然保护区曙光展现。随着国家迈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980年,经过再次勘查规划,对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整,正式确定建立5个自然保护区和与之相映的5个管理所。当时,把5个保护区统一统称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但仍然缺乏独立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没有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1985年,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1986年7月,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经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成立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个欣欣向荣的自然保护区就这样诞生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县级事业单位,行政上受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受云南省林业厅指导,根据国家法律、地方法规赋予的职责,在保护区内行使林业行政管理职能,对保护区实行统一管理。而在管理局内部,则直接领导具体管理各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所,以及专职从事为自然保护服务的科研所和生态旅游管理所(详见图1-4)。这里要写清楚管理所、科研所、生态旅游管理所的职责和在整个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约300~400字)。1985~勐养自然保护区勐仑自然保护区勐腊自然保护区尚勇自然保护区曼稿自然保护区直接管理者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勐仑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勐腊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勐养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曼稿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尚勇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行政管理者西双版纳州政府业务指导者云南省林业厅1985~勐养自然保护区勐仑自然保护区勐腊自然保护区尚勇自然保护区曼稿自然保护区直接管理者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勐仑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勐腊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勐养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曼稿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尚勇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勐仑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勐腊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勐养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曼稿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尚勇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行政管理者西双版纳州政府业务指导者云南省林业厅行政管理者西双版纳州政府行政管理者西双版纳州政府业务指导者云南省林业厅业务指导者云南省林业厅图3-3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33.1.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保护区有效管理的保证。版纳保护区管理科研人员队伍在不断壮大,整体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管理和研究水平逐渐提高。1988年,版纳保护区在职职工169人,其中初中及其以下的占82.8%,大专或大学文化水平的仅有6.0%。随着保护事业的发展,职工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008年初,在职职工212人,其中初中及其以下的占32.1%,大专或大学文化水平的达50.40%,博士、硕士学历的占1.2%。就专业技术职称而言,1988年,有3人具有中级职称、2人具有初级职称,合计占职工总人数的3.0%。到2008年初,具有副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的人数分别为6人、20人和110人,合计占职工总人数的64.2%。在人才队伍中,已有高端人才涌现。目前,在版纳保护区中青年骨干中,有1名专业人员获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素图3-4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职工文化水平发展趋势0.00.42.81.81.89.41.220.251.91988年1995年2008年副高级中级初级图3-5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技术职称人数(%)快速增加4质,是保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采用的办法有4条。一是通过公开招聘吸收部分外地外人才,二是同是优选在职公职工到相关高等院校进行学历和能力培训、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参加学术会议以会代训、支持成人教育,三是通过主持和参加保护研究及保护工程、外出参观考察,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但是,从整体水平看,在职工中通过承认教育获得文聘的比重较大,文凭高、能力低的现象比较突出。受人员编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人员流动缓慢,正规大学的科班毕业生难以进入保护区的管理和科研队伍。此外,在现有职工中,年龄结构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自然保护区的人力资源发展(图3-5)。3.1.3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应该包括房屋、车辆、办公设备、野外设施。请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基础情况素材071220”文档所列内容收集,并按上面(3.1.1-3.1.2节)的式样处理,时间可以使用初期建设、一期建设、二期建设、三期建设来分。14.431.354.354.3~30岁31~40岁41~50岁51~岁图3-6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人员年龄结构(%)53.1.4管理投入3.1.4.1建设投入(1)初期建设西双版纳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后,交由当地人民公社管理。至1984年,全州由林管所与生产队或个人签定合同代管的国有林、保护区森林共70万亩,代管费每亩0.05~0.10元,另有50万亩实行了封山育林。这个时期的建设投入极少,在1979~1986年期间,共投资101万元,仅仅用于房屋建设,完成的房建建设有混合结构5305m2、砖木结构1340m2、简易结构200m2,总面积6845m2。(2)一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时间为1988~1994年,建设投资到位1632.41万元,包括中央投资1072.00万元,云南省投资560.41万元。主要的建设成果包括3个方面。①完成了管理局本部、4个子保护区管理分局(森林公安派出所)、3个管理站(大渡岗、勐伴、勐满)、补蚌科研站、蝴蝶养殖场的房屋建设,各项房屋建筑总面积16359m2。②埋设了318处界桩和35块界牌,在曼稿子保护区建设防火了望塔1座,购置了电脑……必要的设备。③完成核心区村寨搬迁和试验区扶持工程。适应管理需要和促进社区发展,把8个村寨搬出保护区核心区,16个村寨进行了区内异地搬迁,共涉及社区居民195户、1120人。同时,在保护区试验区内开展扶持发展工程,96个村寨2300户14644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扶持。(3)二期建设为巩固一期建设成果和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家林业局林计发[2001]151号文批复了《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期工程建设时间为2002~2005年,实际完成投资1204.69万元,包括国家投资923.00万元,省及州配套110万元,自筹171.69万元。主要的建设成果包括x个方面。通过二期建设,使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6科研示范和科普基地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3)三期建设为使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保护区,管理局在二期工程建设结束时,开始着手保护区三期建设。2006年委托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编制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总投资1151.91万元,包括中央投资920万元、地方投资231.9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保护与恢复工程、科研宣教和基础设施工程等。经过西双版纳州、云南省相关部门评审后上报国家林业局,2007年7月,国家林业局以林计字〔2007〕242号文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肯定批复,2008年4月14日,由云南省林业厅主持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3.1.4.2收支平衡版纳保护区为财政拨款单位,经费来源基本是财政预算拨款,其他经费来源极少。2006~2007年度,年平均总经费124.448万元,财政预算拨款达88.7%(图3-)。同期,年平均总指出113.65万元,基本支出占了86.2%(图3-)。也就是说,版纳保护区在管理投入上是十分有限的,基本还始于维持日常运行状态。能否把基本支出列得更详细些,如人员经费、科研、森保、野生动物管理费,等等,常规的财务大项,以更有说服力。3.1.5管理措施2006~2007年度,年均投入124.48万元88.7%7.8%3.5%预算拨款预算外拨款其他收入经费来源图3-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经费来源结构2006~2007年度,年均支出113.65万元86.2%13.8%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图3-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经费结构7版纳保护区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处于只建不管状态。1987年,保护区管理局建立后,管理工作走上正轨。采取的主要保护管理措施如下。(1)标桩立界自然保护区境界划定之后,进行标桩立界,埋设标牌和界桩。这些基础设施在管理工作中取着重要作用,一是宣传保护区,二是警示提醒,以爱护保护区,三是以此作为保护区实施管理的界限依据。按照总体设计,在版纳保护区“一期建设中”,即1988~1994年期间,在标定的边界上,埋设界桩381处,标示牌35块,标示牌用中文、英文、傣文标记。Xxxx年,在实施“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天然林保护项目中,根据需要又于交通沿线,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方增加标示牌79块、宣传牌32块、警示牌82块,在保护区与集体林界线上加密埋设界桩171块。迄今为止,版纳保护区共埋设界桩552块,标示牌114块,宣传牌32块,警示牌82块。请填写下表表3-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子保护区的标桩里界情况子保护区1988~1994年2008年界桩标示牌宣传牌警示牌界桩标示牌宣传牌警示牌曼稿6228317勐养12051205222勐仑16165217勐腊2961136711338尚勇4040421050916571281094(2)林权核查,林地清理,制止蚕食保护区界线与社区的界线,是与社区商定后经地方政府认同的,1992年进行国有林核权发证时得到确认并颁发了保护区林权证。但在与村寨集体
本文标题:第3章1管理能力(刘林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2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