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案编号第4课课题宋明理学审核高二历史组执笔杨振波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学目标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西汉:汉武帝以后,________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2.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合作探究1】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佛教?要点提示:统治阶级的支持是根本原因;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繁,人民苦难,欲寻求寄托和安慰;佛教本身的欺骗性。【合作探究2】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要点提示: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儒学本身的缺陷和问题(如理论上的缺陷)【难点突破1】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有了新发展?要点提示:①从内容上看,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②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③从影响上看,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2.主要思想:(1)程颢、程颐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心,私欲也,危而不安;道心,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3.方法论:(1)“二程”提出“”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2)朱熹则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______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________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合作探究3】什么是“理学”?要点提示:“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其中“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合作探究4】“理学”为什么在宋代兴起(当时具备哪些社会条件)?⑴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⑵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⑶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合作探究5】试比较“二程”理学和朱子理学的异同点代表程颢、程颐朱熹(集大成者)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人伦者,天理也”理之源在于天理;“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客观唯心主义【合作探究6】“程朱理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学”。(4)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时期理学家,把“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_____就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认为明中期以后社会动乱的原因是_____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这一学派也被称为“__________”。在认识论上,他提出“_”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评价: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合作探究7】试比较王阳明“心学”与陆九渊“心学”的异同?人物陆九渊王阳明心“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主观唯心主义【合作探究8】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同:①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②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③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异:①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的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②认识“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合作探究9】和之前的儒学比较,宋明理学有哪些新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3)吸收了更多的佛、道思想,进一步佛学化。【难点突破2】我们应如何评价宋明理学?(1)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2)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规范的社会生活秩序,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3)程朱的道德理论,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建秩序,应当批判;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4)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糟粕、继承精华、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课后作业】1.魏晋隋唐时期,关于佛教、道教、儒学的表述正确的是()A.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压制,无从发展B.佛教与儒学完全对立C.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主张“排儒”D.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2.儒家学派产生后,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儒学曾经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①法家②阴阳五行家③道教④佛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4.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5.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进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于()A.西汉B.北宋C.南宋D.明清6.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里的“四书”指的是()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诗》《书》《礼》《春秋》C.《大学》《春秋》《论语》《孟子》D.《孟子》《中庸》《书》《春秋》7.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③④8.《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佛学B.道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9.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道学B.佛学C.理学D.民族主义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11.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A.理学的集大成者B.心学的集大成者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12.2003年12月l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宋代一位理学家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A.否定了传统儒学B.创立了心学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D.说明了理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3.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古今适用的道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万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二程遗书》卷十五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朱熹材料四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序》请回答:(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孔子有哪些主张(不得摘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有关世界的本原和贯通明理途径的观点是什么?(4)材料二和材料四存在怎样的矛盾?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矛盾?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案参考答案选择题:1—5:DCBCC6—10:ABCCD11—12:BD材料题:13题:(1)主张:仁,礼和中庸。(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理是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贯通明理。(4)矛盾:前者主张尊孔,后者主张反孔;时代不同,儒家思想的作用不同,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同。
本文标题:第3课宋明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4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