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0862-木垒牧区牧民转移市场工程-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项
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项目862项目《牧区牧民转移市场工程》终期自我评估报告概括1.项目背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一个“老牌”贫困县,从“七五”时期确定为国定贫困县,到2000年摘掉贫困县帽子,经历了15年的扶贫开发。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贫困阴影始终笼罩在农村牧区。2005年底,全县低收入者有6205人,绝地贫困人口达4238人,两者相加占全县总人口的八分之十。木垒县是新疆有名的贫水县,水资源严重贫乏,全县人均占有水量1170立方米,仅占全疆人均占有水量的20%。全县耕地面积33.66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仅15.54千公顷,农业生产效益较低,粮食作物每公顷单产2877公斤,仅高于地处高寒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居全疆各县市的倒数第二。县级财政窘迫状况还未能得到改善。木垒县是一个牧业县,但牧区草场严重超载,牧民还没有完全摆脱游牧生产方式。牧民很少走出牧区,经营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受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牧区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增收渠道窄。贫困牧民家庭供不起子女的学费,缺乏技能又打不了工。脱贫这个难题,困扰着当地干部和贫困牧民。.2006年,世界银行实施中国市场发展项目,木垒县组织推荐了“木垒牧区牧民转移市场项目”,于当年2月24日在北京参加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活动,获得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赠款共计13783美元。中国发展市场“木垒牧区牧民转移市场项目”的目标是,针对贫困现状,为解决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烹饪技术人员缺乏、牧区劳动力过剩问题,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培训民族烹饪技术,引导贫困牧民从事清真餐饮业和清真食品加工业,转变牧民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实现劳动力转移、牧民增收目标。“木垒牧区牧民转移市场项目”基于少数民族劳动力资源,同时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是交通便利。改建后的303国道(木垒-巴里坤公路)提高了道路等级,吸引了更多的交通流量,使木垒成为乌鲁木齐至哈密的中间驿站,市场潜力具备了开发的基本条件。二是市场建设呈现广阔前景。去年以来,木垒县四家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在县城中心修建的大型商贸城、民食一条街已经投入使用。县境内鸣沙山、胡杨林等景点的开发,增加了人流和市场消费。三是新疆少数民族风味餐饮的迅速发展,为少数民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四是周边国家清真餐饮业和清真食品加工业所需劳动力十分短缺,用工需求量大。哈萨克斯坦等邻国经营清真食品的各类餐馆、加工清真食品的企业,聘用清真烹饪、服务、加工的技术人员十分困难,形成了国外劳动力市场需求。2.终期自我评估的方法二、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状况及自我评估1.项目的组织保障参与项目的管理工作单位和管理组织:“牧区牧民转移市场工程”是木垒县政府组织,由县伊斯兰教协会实施,利用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赠款支持贫困牧民子学习清真烹饪技术的项目。对于国际援助项目,县人民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县级项目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参与部门为成员单位,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2.项目的管理制度建设1、项目方案。制定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实施牧区牧民转移市场工程项目方案》。2、资金办法。制定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牧区牧民转移市场职业资金管理办法》。3、部门职责。规定了参与部门的职责。4、订立借款合同。县项目执行单位和资助对象签署书面合同,对发放借款合同进行公证,合同一式三份、资助对象一份,担保人一份,项目执行单位一份。通过合同内容公开项目内容,被资助对象了解项目内容。3.各部门的分工与协调县项目领导小组确定了参与部门的职责:民族宗教局:负责协调管理,推进项目工作,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组织制定项目规划与工作计划,负责项目总结工作,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用于牧区劳动力转移。为受训人员提供清真餐饮、加工方面的信息,帮助受训人员寻找就业机会。劳动就业局:从政策、人力、物力方面向《牧区转移市场工程》提供便利条件和支持。为学员免费优先推荐就业。根据劳动技能管理的有关规定核发技术等级证书,为受训人员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招商局扶贫办:结合扶贫工作支持项目的实施,对项目进行指导。提供自治县或上级部门的扶贫优惠政策信息,对项目实行政策倾斜。民政局:利用群团组织支持协会顺利开展工作,积极提供自治县或者上级部门的扶贫优惠政策。工商管理局:落实工商管理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受训人员从事饮食业提供最大限度优惠照顾。上述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了对项目的全方位支持,使项目获得了切实的组织保障。三、项目开展以来的投入、活动、产出(一)项目的投入情况2006年,世界银行实施中国市场发展项目,木垒县伊斯兰教协会执行862项目,木垒县范围内组织推荐了“木垒牧区牧民转移市场项目”,于当年2月24日在北京参加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活动,获得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赠款共计13783美元。按项目进度分两次,4月27日受到第一批资金人民币66138.98元,12月底受到第二批资金人民币44215.84元,一共受到到位资金人民币110354.82元。协会吸纳社会和个人资金20384.元,县人民政府解决项目前期费用10000元,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了造条件。因此项目第一周期共培训42名牧区牧民。1、区、州、县民族宗教部门的官方专家关注并无偿亲自参与指导项目,共同实施项目。2、建立项目资金专户,聘请有资质的会计人员管理项目资金。严格财务管理,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采取培训费用以现金形式向培训学校按培训进度支付的办法。确定资金回收一个周期为十六个月。3、按计划规定坚持项目资金只能用于清真食品加工技能培训。4、项目与计划相比资金是按时、按量发放,不存在资金的渗漏情况。(二)项目开展的活动情况通过高山电视台发出民语招生广告。进入牧民家庭面对面宣传、动员。自愿受训者报名登记、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办理借款手续,签订还款协议。在县级部门范围内召开会议,组织捐助活动,动员各方支援本项目。组织安排入学教育活动,聘请有关专家讲解劳动保险、劳动合同、食品安全卫生、清真食品管理等方面的法规知识。自愿受训者报名登记、办理借款手续,签订还款协议将受训者送到乌鲁木齐的培训学校接受培训。向学生推荐职业岗位。跟踪调查和回访,掌握受训者的就业趋向,收回贷款。进入牧民家庭面对面宣传、动员。(三)项目的产出评估1、达到了36名受训者直接就业的目的。促使36户牧民家庭摆脱贫困。解决了26家清真食品经营者的用工需求。凡学成者全部就业,而且还很抢手。大多数人在乌鲁木齐市就业,这是项目组织者未能预料得到的。2、解决了受训人员的培训费用困难。通过学校协商免去部分孤儿贫困户有疾病学生的借款3600元。3、提高了42名受训者技能,更新了受训牧民观念,提高了他们进城独立谋生的能力。建立了长效机制,以世行赠款为基础,形成了培训基金,资金进入周转形式,项目可以长期实施。按项目计划多培训了15名牧民子女。原因是参与者踊跃,吸引了受训者本人积极性和得到政府支持项目配套资金。收回来一部分学生借款资金。4、按本县牧区人均草场200亩和人均牲畜20头来计算减少了在牧区放牧的720只羊,减轻了7200亩草场压力。四、项目的财务状况预算细目预算数额实际开支实际与预算的差额实际占预算的比例(%)学员费用(职业资金)9000088200180098%办公设备1000014235-4235142%出差费用50005189.63-189.63103%宣传和信息传播费交流200019703098%会议费用39005865-1965150%合计110900元115459.63-4559.63104%五、项目的社会影响(一)典型个案提高了受训者技能,更新了受训牧民观念,提高了他们进城独立谋生的能力。初步解决了木垒县牧区牧民子女就业难的问题。如:木垒县雀仁乡牧民色兰别克女儿那孜衣古里参与本项目在乌鲁木齐就业。她现有保吃住以外每月800元工资。她在乌市自己就业后帮助自己的哥哥和同村的另外两名女孩联系打工地增家收入。那孜衣古里参与本项目图片:参与本项目就业后(二)不同相关利益群体的评价1、自治区民宗委(宗教局)经济处处长陆健发表调研报告《小项目,大作为》、木垒县启动《牧区牧民转移市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795(三)媒体报道情况1、《世界银行的赠款帮助下贫困牧民得到学习技术机会》新疆电台哈语广播播出2006年12月12日新疆日报哈语版第一页。2006年5月14日2、《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项目在木垒县启动》六、项目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一)主要经验“牧区牧民转移市场工程”项目是集环境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机制扶贫于一体的好项目。项目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人为本,首先要考虑的是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木垒县牧区每年有相当一部分牧民赋闲在家,针对这种现象,从牧民技能培训入手培育技能型牧民,是扶贫开发的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此项目面向牧区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还在逐步转化过程中,选择烹饪专业进行技术传授,主要考虑转移后的牧区劳动力适应学习和工作环境的问题。清真食品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属于用工量多,用工需求缺口较大的行业,因此培训的学员只要愿意干,不愁没有就业岗位。该项目培训出的学员找工作比大学生找工作要轻松的多。剩余劳动力从牧区转移出来,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技能素质,还减轻了牧区环境压力,对于牧区生态建设也是大有裨益。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指通过实施该项目建立了一个长效机制,可以持续地进行牧民谋生技能的培训,并向受训者提供就业服务;另一方面,项目的实施从一个侧面支持了牧区生态建设,因为减轻牧区环境压力已经成为项目选择的一个最基本原则。由于项目选得准、算得精、抓得紧、搞得好,超出了预期目标,取得的很好的效益。(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少数民族牧民语言障碍问题要进一步解决。对民族受训者民族语言授课可以解决学技术问题,但牧区受训人员汉语水平低,不少受训人员,安置就业岗位后适应新的环境比较缓慢。2、组织学员参加培训要完成大量事务性工作,各部门兼职人员力不从心。项目需要专人承担具体的工作并负责,聘请有关人员讲课,利用外单位会场,印发民文宣传材料,法律咨询,合同公证,入户调查,推荐就业岗位,帮助签署劳动合同、办理劳动部门的技术等级证书和卫生部门的健康证书等一系列的事务须要专人跟踪和协调。所需费用应该是项目的一定部分,协会没有经验等原因注重了培训人员数量,没有考虑跟踪服务的费用支出计划。如:项目必需聘请有资质的财务人员来管理项目资金,聘请人员工资支出会影响世行项目计划的落实。如果没有当地人民政府的支持,项目很难达到预期效果。3、组织项目必须要引导受训牧民转变观念,根据牧民职业爱好确定培训内容。本项目培训内容单一的烹饪专业,牧民的职业爱好和市场的用人需求很广,资金规模实在太少。4、有一部分牧民不敢参与本项目。牧民本身经济条件差,学习技术后的效果对他们来说很模糊,他们知道协会提供无息贷款迟早会换回来的款,因此不少的牧民子女不敢参加本项目。七、结论与建议该部分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1、项目目标一致:牧区贫困牧民子女,学会烹饪等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引入到市场就业,摆脱贫困。2、项目计划一致:按项目计划培训28名牧区牧民子女,实际提高了42名牧区牧民技能,更新了受训牧民观念,提高了他们进城独立谋生的能力。达到了36名受训者直接就业的目的。继续可以持续项目。3、项目预期结果一致:项目实施可帮助解决贫困牧民最起码的吃饭问题,提高经济收入,解决眼下困难,帮助贫穷牧民子女出门创业,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促进就业能力,减少草场压力。项目目标已经实现了!本项目的预期目标是每年培训28名牧区牧民子女提供无息借款,让牧区贫困牧民子女,学会烹饪等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引入到市场就业,摆脱贫困。协会借出去的无息贷款可以换回来循环使用,实现更多的牧民子女在城市就业脱贫目的。我认为项目的预期目标已经实现了。1.实质性的转变了部分牧民经商意识淡薄,不从事饮食行业的旧观念。2.初步
本文标题:0862-木垒牧区牧民转移市场工程-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