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练习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等等,都是计数单位。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万位。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数位顺序表,如下。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数级…亿级万级个级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5、进率: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6、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如:12367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如: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3647个万”大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读完后加上该级的计数单位。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7、大数的写法:按照数级从高到低写数,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8、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9、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大数的比较方法和以前相同,先把数位对齐,位数多的数大;位数一样的,从最高位的数字依次往右比起。10、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种方法,首先确定需要精确到的数位,将其后面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进行取舍。0~4为“舍”,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的数字不变,5~9为“入”,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上的数字加1。注意:四舍五入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符号一定要用“≈”!11、改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1)整万、整亿的数:将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万”,将万级、个级共8个0改写成“亿”注意: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属于准确数,要用“=”连接!(2)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将万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3)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将亿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12、二进制与十进制13、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3、计算工具的认识:(1)算盘:发明算盘的是中国。算盘有上下两档,上档每颗珠子代表5,下档每颗珠子代表1,每根杆相当于一个数位,如“万位上的一颗上珠”表示“5个万”。2(2)计算器:CE是“清除键”,ON/C是“开关及清屏键”。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练习题1、一(个)、十、百、千、万……亿等等,都是();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2、个级、万级、亿级……都是(),一个数级包括()个数位。一百万有10个()。3、12367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4、写数注意:一定要注意“四位一级”,保证每级有四个数位,不够的要用()补足。5、“用2、4、5、6、0、9组成最大的六位数和最小的六位数”,最大的数:()最小的数:()。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最小的自然数是(),没有最大的(),自然数的个数是()。7、算盘有上下两档,上档每颗珠子代表(),下档每颗珠子代表(),每根杆相当于一个数位,如“万位上的一颗上珠”表示“()”。8、计算器CE是“()键”,ON/C是“()键”。9、13207966133是个()位数,最高位是();读作:();其中的“7”在()位,表示(),右边的“1”在()位,表示();这个数是由()个亿,()个万,()个一组成的,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10、一个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6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11、三个“8”分别表示8个千万、8个十万、8个千的数()。12、在3和4之间添()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三十亿零四。13、每()的两个()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是()法。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常用“公顷”和“平方千米(km2)”作单位。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单位换算方法: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3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题一、填空: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公顷。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千米。3、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9平方米=()平方分米800平方分米=()平方米7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12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4、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3()动物园占地面积约20()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一个门的面积约2()一本书的面积约4()第三单元【角的度量】1、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具有2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不可延长。2、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只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3、直线:没有端点(或者说“有0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4、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角要用弧线表示大小。5、过点画直线的数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无数条直线。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所以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6、角的度量方法: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步骤:(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待测角的)顶点重合(2)(量角器的其中一条)0刻度线与(待测角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与0刻度线同圈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7、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8、会求一个已知角的余角、补角和对顶角:如右图,若∠3=25°,则∠4=90°-25°=65°若∠1=25°,则∠2=180°-25°=155°若∠1=25°,则∠3=∠1=25°9、角的分类:10、42:00或14:00,时针和分针夹角为2个整点,即30°×2=60°3:00或15:00,时针和分针夹角为3个整点,即30°×3=90°(1)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11、钟面时间问题(求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因为周角是360°,而钟面上有12个整点刻度,所以每两个整点刻度间的夹角是360°÷12=30°12、角的绘制方法:A、用量角器画角(如画65°的角)(1)画一条射线,作为角的顶点和一条边(2)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3)在量角器(与0刻度线同圈的)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4)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用端点和刚画的点来确定另外一条边的位置)(5)画小弧线,标注B、用三角板画角(如画75°的角)画角方法和用量角器的相同,只是标注方法不同,需要标出这个角是由哪几个三角板上的角组合(加或减)而成的。注:用三角板可画出所有15°倍数的角,如75°、105°、120°、135°、150°和165°而用“一副(两个)三角板”可以“拼.出”75°、105°、120°、135°、150°这几个角13、图形计数:数线段:数射线:端点个数×2数角: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练习题一、判断题:1、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52、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3、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4、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6、330÷40=33÷4=8……1.()7、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8、梯形的腰一定比高长。()9、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因数。()10、整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11、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做组成的图形叫做角。()1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1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二、填空。1、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角用符号()来表示。如果∠1+163°=平角,那∠1=(),是个()角。用10倍的放大镜看到的∠1是()度。2、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度()。与两边的()有关。3、过一点可以画()条射线、()条直线。过两点能画出()条直线。4、因为周角是360°,而钟面上有12个整点刻度,所以每两个整点刻度间的夹角是360°÷12=()。比如:()时和()时整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90°,()时整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平角。12:15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角。5、一个三角板有()个直角,()个锐角,且这两个锐角相加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的角有:()。6、画出射线AB、直线AB、线段AB。7、求下面各个角的度数。1∠1=120°∠2=()24∠3=()∠4=()3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3)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3=30,再6×3=18,最后算30+18=48,所以16×3=48。2、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0×3)把末尾0的部分先不看,看成16×3,口6算出得48,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所有去掉的0,160末尾有1个0,所以添上1个0得480,所以160×3=480。3、笔算乘法的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如145×12。4、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如160×30=(1)先将末尾的0的部分和“非0”部分分别对齐(2)用虚线隔开,虚线要往下延长到得数的地方(3)把“非0”部分按照原来的方法算出得数(4)把末尾的0的部分的0添在得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5、速度关系及“复合单位表示法”:P54每小时行60千米也可以说成是速度为60千米/时每分钟行225米也可以说成是速度为225米/分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所以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做应用题时应特别注意速度的单位,例如: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120千米外的王庄乡送化肥,用了2小时,问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P56问题是“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问的是速度,所以要知道路程和时间。120÷2=60(千米/时)求的是速度,单位也要是速度!6、验算的方法:7、乘法验算用交换因数,但要注意步骤可能会变多,步骤数量取决于下面的因数有几个“非0”的数字8、“买N送一”问题的解决:例: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P48解决方法1:先算实际付的钱数:16×3=48(元)再算实际得到的棵数:3+1=4(棵)接着算平均每棵实际付的钱数:48÷4=12(元)最后算每棵便宜的钱数:16-12=4(元)解决方法2:先算总共便宜的钱数:16×1=16(元)再算总共得到的棵数:3+1=4(棵)最后算每棵平均便宜多少钱:16÷4=4(元)9、“够不够”问题的解决:例1: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吗?P48计算过程除了应该算出共需多少钱24×4=96(元)之外,还应当与带来的钱数进行比较,即100>96,不用带单位但要注意同样单位的才能比较。例2:小军家距离学校420米,小军上学时平均每分钟走62米,6分钟内他能走到学校吗?这题一看62不是整十数,当然不会去用除法啦,用我们学过的乘法最简单:解:62×6=372(米)372<420答:6分
本文标题: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8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