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导学案一体化专用纸高二历史选修一导学案第8单元1年级:高二学科:历史使用:2012年月课题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课标感悟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学习过程示标、链接、探究、展示、拓展提高、测标、小结等心得体会我有妙招链接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统一。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范围仅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神武天皇,是圣德太子曾借道教辛酉年之说,编排的“皇纪”。推古九年正好是辛酉年,也是圣德太子在斑鸠宫推行改革的年份。辛酉年每60年出现一次,亦称一轮。按道皇居二重桥教的说法,每一轮辛酉年是发生变革之年。而第21轮的辛酉年则是发生彻底的大变革之年。于是,圣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为起点再往上推第21轮的辛酉年为日本建国之年。规定该年的阴历一月一日为神武天皇登极之日(阳历为2月21日)。按照这种推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纪2649年。结果把皇统向前多推算了大约一千年。在这一千年的空白中人为地安插了10位虚构的天皇。圣德太子按照这种逻辑编修了日本史。后人便加以延用至今。飞鸟时代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幕府时代1192—1852年在12世纪,日本形成了称霸关西的平氏和称霸关东的源氏两大势力集团。1167年,平氏集团首领平清盛任太政大臣,从此武士开始掌握实权。源氏和平氏两大集团在1180年与1185年爆发两次战乱。此后,各武士集团之间争斗不断,先后出现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又称足利幕府)和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期间日本爆发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多次对外征战,使得这一时期的日本政治混乱内忧外患频发。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当时,天皇虽然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明治维新导学案一体化专用纸高二历史选修一导学案第8单元21852—1912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许多日本人在黑船叩关后觉醒,力图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政权。明治维新就是在日本19世纪进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另外还统一了货币。明治政府在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得到大发展。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东方唯一的帝国主义列强。大正、昭和时代1912年7月30日—1989年1月7日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单独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战后崛起的经济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法西斯军国主义彻底失败。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通过法律使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以补充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日本经济实现了长期持续高速增长。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虽然在日本经济停滞了20年后超越了日本,但是人均GDP仅是日本的1/10,社会福利远不如日本。在很多其他经济领域,比如对外投资还落后于日本。因此不能说“日本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已被中国取代。”目前,日本仍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发达国家。整体结构(课题+子目标题)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德川幕府的统治黑船事件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解题导学案一体化专用纸高二历史选修一导学案第8单元3探究与展示第一目:德川幕府的统治探究1: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关键句要优先看每段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建立:17世纪构成:天皇——将军——大名——武士(统治)农、工、商、贱民(被统治)政策:封建等级制度闭关锁国开始动摇: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矛盾尖锐(大盐平八郎起义)闭关锁国的原因,联系P109学习延伸2.阅读与思考问题探究、检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2:【学思之窗】想一想,这种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什么影响?解题关键:商人的地位。武士地位的变化。思路引领:幕府统治阶层的构成和等级制度。答案提示: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武士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下级武士尤其是下级武士,生活的贫困。迫于生计,他们采用各种方式并逐渐滋生了反抗思想,因此冲击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说明了幕府统治开始危机。第二目:黑船事件探究3: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日本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黑船事件”黑船事件产生的影响:导致了《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导致了英、俄、荷、法等国类似的侵略,导致了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设立租界等各种主权的丧失,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面向世界。黑船事件本身,以学生阅读理解为主第三目: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探究4:日本社会危机加剧的表现?西方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等探究5: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解题关键:日本社会状况的变化。思路引领:从消极影响和客观上的推动作用两方面分析。结合本课测评第2题,分析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日本社会的不同层面的正、反影响,如何进一步导学案一体化专用纸高二历史选修一导学案第8单元4答案提示: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②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了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③冲击着旧体制,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④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暴露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动摇了日本封建经济,同时也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结: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阐述了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状况,即德川幕府的统治,黑船事件和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说明由于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基础,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和侵略的加剧,日本被迫从开国,各种危机进一步加剧,为维新变革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反思: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资料,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问题研讨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幕府统治的实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社会改革,才能实现富国强兵。导学案一体化专用纸高二历史选修一导学案第8单元5课题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标感悟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重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难点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学习过程示标、链接、探究、展示、拓展提高、测标、小结等心得体会我有妙招链接快速阅读上一课识记内容整体结构(课题+子目标题)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的兴起戊辰战争解题探究与展示第一目:“尊王攘夷”探究1、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根源:日本民族危机加剧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标志:1860年,刺杀井伊直弼任务: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尊攘派)基础: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商人武装:“奇兵队”,抗击西方侵略局限: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结果:1863年8月政变。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长州藩屈服,运动失败。第二目:倒幕运动的兴起探究2、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原因: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免受西方侵略,不能光靠盲目“攘夷”;依靠幕府不能改革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目标。领导:高杉晋作、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根据地:西南强藩“大政奉还”:倒幕派:联络更多的藩参与倒幕,从英国进口先进武器;争取天皇朝廷的支持。幕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保住实际权力。结果:“大政奉还”第三目:戊辰战争探究3、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根本原因:“大政奉还”后,幕府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政权;大多数大名对时局还持观望态度。直接原因:1868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导学案一体化专用纸高二历史选修一导学案第8单元6目的:彻底打垮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过程:1月:鸟羽、伏见战役,攻占大阪。4月:捣幕府老窝江户,幕府不战而降胜利原因:国内: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
本文标题: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8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