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一单元第1课(附答案)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世界文明古国材料一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发源地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文明产生时间约公元前4000年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约公元前2070年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梵文甲骨文天文历法太阴历、星期制太阳历太阳历夏小历代表建筑空中花园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泰姬陵长城数学60进位法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面积;推算出圆周率发明阿拉伯数字和通用计数法祖冲之圆周率勾股定理十进制计算推算出圆周率材料二四大文明发源地“四大文明古国”说:指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这一说法,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首次提出。梁启超的说法来源于当时世界学术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发源地”。但遗憾的是,除中国之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已在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注:国际学术界也有“五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5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00年)、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古中国(公元前2070年)、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思考:(1)上述材料中描述的四大文明古国,有何共同特点?历史悠久;诞生于大河流域;有古老的文字;古代科技发达。(2)文明古国为什么往往诞生于大河流域?2大河流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稳定的饮水;满足了人类经济生活(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等)的需求。(3)曾经的文明古国在走向近现代时,大多数国家走向衰败。结合所学分析其中的缘由。文明古国往往有沉重的历史传统或者包袱,很难追随世界潮流而革新。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对外掠夺与殖民。西方列强大国强权的干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复杂。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定义: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2、分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分封制:中央集权制:3、分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封建社会时期,前475~1840年)附:古代中国朝代变更(了解)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魏(洛阳)十六国北朝:北魏→西晋(洛阳)→→蜀吴东晋(成都)(建业)(建康)南朝:宋、齐、梁、陈(建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代(梁唐晋汉周)西夏()辽()西夏()金()唐()→→→→元()十国北宋()南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清()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战国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洛阳)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春秋3【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概念理解】奴隶社会、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度【教材解读与自主学习】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大同社会到小康之世)1、阅读下列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注:大道:上古五帝所行之道,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思考:(1)材料中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各有哪些特点。大同社会:公有制;禅让制(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社会和谐(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小康之世:私有制;世袭制(任人唯亲);社会充满矛盾斗争(各为己利、需要城郭礼仪维系统治、出现盗贼、奸诈之心以及战乱)……(2)结合材料以及教材,分析禅让制和世袭制有什么不同?禅让制:推让、选举、传贤世袭制:以血缘关系传承、嫡长子继承(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大同社会被小康之世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产品出现剩余——部落首领或贵族利用权力聚集财富——贫富分化,日益产生对立和相互斗争的两大阶级——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通过世袭掌控权力,建立国家机器以镇压被统治阶层。二、分封制(封邦建国的体制)“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左传》思考:(1)结实教材分析:什么是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略)(2)阅读教材P5西周分封示意图,找出西周分封诸侯国的特点。集中分布于黄河流域一带;分为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同姓封国占据主要地位;同姓诸侯国和异姓诸侯国相制衡……(3)结合必修二的相关知识,分析西周后期分封制为什么会遭到破坏?(生产力发展-私田增多,公田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周天子统治腐朽,势力衰败;地方诸侯势力发展强大,离心力日益膨胀。三、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体制)“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思考:4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2)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关系:(1)互为表里,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和在家族内的体现;宗法制利用血缘宗族关系为纽带维护分封制,两者体现了家、国一体的制度。(3)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拓展阅读与问题探究】1、拓展阅读(结合教材P6“历史纵横”阅读)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其实质是用以维护统治的等级体制。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yì),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它所培养的对象是王和诸侯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主要教授学员们学习六代乐舞与小舞。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让他们真去正的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礼乐制度盛行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在举行祭祀、宴享、朝聘、婚冠、丧葬等宗教和政治活动时,均使用礼乐器。礼乐器是表明器主身份、权位的标志物。正如《左传·成公二年》所云:“器以藏礼,礼以行义。”又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丧葬礼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死者入葬时所享受的待遇,依生前的品级而有所不同。古代墓葬能够比较完整地保存随葬品和有关遗迹,因而为研究古代的礼乐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问题探究(1)、依据上表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夏朝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位世袭制度。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实行宗法制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礼乐制度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当时文明中最为高贵、典雅、精致的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一体);王权神化;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紧密结合;地方权力较大,未形成中央集权……(2)、宗法制、礼乐制度,这些古代政治制度在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中,是否还有一定的影响,试举例说明。略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训练】51.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做法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2.“族谱连两岸,乡情续五缘”,“客家祖地”上杭县以客家族谱为载体,深入挖掘内涵,开展族谱文化研究,吸引了海内外客家人特别是台湾地区客家人前来寻根谒祖,进行族谱对接,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文化交流。下列对客家人重视族谱文化研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B.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C.古代分封制的遗风D.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3.“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4.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訢为恭亲王。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訢,这种做法A.遵循了宗法制的原则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D.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5.《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6.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7.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8.“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皇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10.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第1课(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1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