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发现纳豆激酶天哪!两小时血栓竟然溶解掉!1980年的一天下午,当时在芝加哥的罗宾斯研究所从事血栓症和酶领域研究的我,像往常一样观察浅底盘,让我惊讶不已、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发生了:浅底盘中的血栓竟然溶解了!短短的两个小时!天哪!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而在这以前我们进行的近二百多种天然食物的各种溶栓实验中,持续到第二天早上,能融化到一至二厘米就是最理想的了;可是这次居然是在两个小时之内,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真的是很吃惊!真的是很激动!血栓,诚如字面意思,就是血液块。血栓是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梗塞、心血管堵塞而引起的心肌梗塞等威胁生命的血栓症的最根本的起因。而这些疾病就算不会夺取人们的生命,也会留下诸如严重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的残疾后遗症。然而,这个发生在芝加哥罗宾斯研究所的“两点半实验”,划时代地改变了血栓威胁人类生命的历史,开创了不使用药物就可以溶化血栓的新时代。现在,被称为t一:PA的药剂已经在美国以及加拿大被视为标准药物使用了(尽管让人遗憾的是,对药品审批程序比较迟缓的日本,到2001年为止,也未被通过)。但在1980年,由人的尿液中提取可以溶解血栓的酶还没有被研究出来。那时候从事血栓症研究的我,正同世界一流的生物学家K·C·罗宾斯老师一起,探索寻找可以将血栓溶化的食物。在异国他乡,我们每天都在同血栓进行着抗争。困惑迷局中的一线光明在这里,仅就我个人的学习过程和经历过的曲折,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最早,我在大学的工程部进行有关生物酶的研究。就是那段时间,我对生物酶的研究兴趣逐渐变得强烈起来。为了进一步的从事研究,我转进了医学部。在医学部取得了医学博士后,不擅长人际关系的我,觉得与做医生相比,研究工作对我来说更具吸引力、更合适。那时,我有一个特别强烈的信念:不管自己将来遇到什么困难,也绝不会放弃关于酶的研究。在欧洲,有着“生理学是学中之王”一说。生理学的研究空间大、奥秘深,对于人类来说是永久的命题。几年的研究经历,使我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里的无尽魅力,它值得我为之奋斗终身。但是这个研究课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工作,并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条件。这在当时的日本,还没有具备这样条件的机构。何去何从,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碰巧的是,由于从事酶研究,就有了去美国费城参加“国际血栓溶解研讨会”的机会。我的命运转折点出现了。会场上,有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学者。在那当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K·C·罗宾斯先生,他是全世界血栓症研究的权威学者。当时,看到罗宾斯先生安静地喝着咖啡,仿佛在思考什么问题。我突然产生一种大胆的冲动。于是,也没考虑是否合适,我便朝罗宾斯先生走了过去。“罗宾斯先生,我可以参加您的从尿液中提取酶的研究吗?”本来我是那种不善言谈的人,可当时不知哪来的巨大勇气指使着我,我用姿势和手势交替配合着生硬的单词,极力表达着我的愿望。罗宾斯先生一声不响地听着我生涩的英语,让我更加紧张,然而结果出乎意料,罗宾斯先生对我的主动请缨很感兴趣。一句“OK”,我应聘进了罗宾斯先生在芝加哥的研究所。日本饮食习惯引发的乡愁就这样,我顺利地成了芝加哥罗宾斯研究所的一员,开始了为之奋斗终身的酶研究。研究生活很充实,当然也有一些小困惑。比如思乡,比如饮食习惯问题。以前在日本,我对日本的歌曲几乎很少听,可在芝加哥的那一段时间里,却经常听美空云雀和岛仓千代子等人的歌,甚至还迷恋起以前在国内根本不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譬如司马辽太郎、海音寺潮五郎等人的历史小说。这些举动,也许可以抚慰一下我这颗远在外乡的寂寥的心吧。事实上,当时的芝加哥也居住了很多日本人和韩国人。只是日本人约有8千人左右,而韩国人达到了4万。食品店里面几乎都是经营着韩国食品,但想要采买正宗的亚洲饮食原料却很难很难。其实,在韩国人经营的食品店里也能看到日本食品。但如果因为你喜欢日本食品就去经营日本食品的韩国店里买的话,买到的大部分的食品都是“赝品”。也许说“赝品”这个词不很恰当,但那些东西确实是很像正宗的,但仔细看或者最后享用时,却是“张冠李戴”,让你哭笑不得。比如说写着白菜的牌子,卖的却是别的蔬菜;还有更过分的事,明明写着鳗鱼,却是蝾螈。这样情况下,要想做正宗的日本传统菜,就只好寻找相近的原料来代替了。享口福意外成全了纳豆大名虽然生活辛苦点,可是研究工作很充实。能在世界第一流的研究所工作,完善的设备、丰富的资料、富裕的研究经费……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些条件都是无可挑剔的。研究过程也是相当愉悦的。但是,常常也会有一些淡淡的焦虑。毕竟曾经在罗宾斯老师那里直接亮相过,可以说必须得留下一些什么成果,才算对得起老师的期望,才不会留下遗憾。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在不断的实践与失败中,直到意外地在1980年发现了可以溶解血栓的酶——纳豆激酶,终于可以算了了一点心愿吧。在1980年的当时,还不能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尿激酶。那时候,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不断寻找可以溶解血栓的食物。某一天,突发奇想,忽然注意到了每天都要吃的纳豆。有一次,平时很难享受正宗日本美食口福的我,决定给自己做一次纳豆吃。我把从日本带来的纳豆从冰箱中取出来解冻好,和上切好的圆葱芽(在当地,和纳豆一起吃的小葱是买不到的,我的办法是将圆葱放到阳台上,然后将发出来的新芽摘下来取代小葱),浇上酱油和调料,用筷子均匀地搅拌着,拉起了一圈圈黏黏的丝。纳豆的清香刺激着我的味蕾,也激荡着我的由于过度劳累而思维僵化的大脑,这时候突然就有了奇特的、清新的想法。其实,本来我在日本时就是就很喜欢纳豆的,经常向朋友们推荐这种美食。而在异国他乡呆久了,就更想把纳豆中更优秀的一面给挖掘出来,展示在世人面前。当时我在考虑,血栓是由蛋白质中的纤维蛋白形成的,同样是作用于蛋白质为主的大豆发酵之后的纳豆,难道就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吗?在此之前,我们在人工制作的血栓上放过各种各样的食品,进行过血栓变化的实验,都没有太大的突破。然而这次在血栓上放上了纳豆之后,发生了惊AM变化。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下午两点半,在浅碟子里的血栓上放上药剂,晚上18点和第二天早上9点分两次验证,才能看出一些变化。然而,这次,将纳豆放进去的短短两个多小时后,血栓竟然溶化了2厘米。纳豆激酶溶解血栓图纳豆激酶溶解人工血栓的过程在以前的各种实验中,在第二天早上融化到l至2厘米就是最理想的了,可是这次居然在两个小时之内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真的很吃惊。看来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就这样,纳豆中含有强烈的血栓溶解酶的特性,终于被我发现了。纳豆的独特角色我们对现在医学临床使用的血栓溶解剂——尿激酶和血浆酶及纳豆激酶提取液,分别进行了人工血栓溶解的实验。将等量的纳豆激酶提取液(N)、尿激酶(u)、血浆酶(P)放在人工血栓(白色区域)上,比较其溶解程度。图片将等量的纳豆激酶提取液(N)、尿激酶(U)、血浆酶(P)放在人工血栓(白色区域)上,比较其溶解程度。如图所示,纳豆激酶提取液显现出了最强的溶解性。直到现在,在我们已进行过的对世界200种以上的食品普查后,还没有发现拥有比纳豆激酶的溶解血栓功能更强的食品。为此,我一直被纳豆的神奇魔力所吸引,沉迷于对纳豆的不断的、深入的研究中。1986年,日本NHK电视台首次对纳豆激酶的发现做了报道。在那以后,日本掀起了纳豆热潮,纳豆消费量出现井喷趋势。1996年,日本传染性大肠菌O-157流行发作时,“纳豆可以预防O-157感染”这一说法被科学证实后,新闻界竞相宣传,各大商场、超市、便利店的纳豆销售,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那么,纳豆激酶究竟属于纳豆中的哪一部分呢?实际上,纳豆激酶就是从纳豆中独有的黏性部分中提炼而来的。虽然说纳豆激酶是从黏性部分中提取出来的,可是并不等于说大豆中就含有纳豆激酶。它实际上是大豆中的纳豆菌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也可以说纳豆激酶是从纳豆菌中产生的。人们做了个实验,将市面上所买的纳豆和普通的煮出来的大豆分别分给两组人吃下去,之后采取他们的血液,并将血液放人人工血栓中,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吃过大豆的一组血液中几乎没有溶解血栓的作用,而另一组吃过纳豆的群体血液中的血栓溶解作用,可持续达到8个小时。尽管不喜欢吃纳豆的人,大多是因为讨厌纳豆特有的黏性。然而实验揭示出来的结论,却恰恰是这令人讨厌的部分,才是纳豆的真正奥妙所在。顺便说一下,纳豆菌是在稻草中自然存在的,当然现在是见不到这种做法了。然而最开始的时候,纳豆便是在铺满稻草的容器中发酵制作而成的。纳豆最早是从亚洲发源而来的,大概是以大米为主食的亚洲民族偶然中制作出来的。“稻草中的纳豆”,才是纳豆发祥的真实再现。另外,纳豆激酶不单只是大豆中独有的。诸如黑豆、小豆、芸豆等豆类里,也含有纳豆激酶。只不过,在大显中,纳豆菌所富含的蛋白质以及其他成分是最高的。所以从效率以及生产量上来讲,首选当然还是大豆。只有大豆和稻草的完美结合,才会产生出神奇的纳豆激酶。纳豆激酶直接和间接的双重溶栓功能现在,我们从纳豆激酶对血栓的多重溶解性能开始分析。血栓,是形状为凝胶的纤维蛋白,看上去很像布丁,但实际上却是用镊子夹上去也很难切碎的坚硬物质。血栓是由血液中过剩的被称为纤维蛋白原的蛋白质、血小板和血液凝固形成的。血栓对人体健康起着修复损伤血管、止血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血栓不是一无是处,如果像割掉阑尾那样把它彻底地处理掉,那样人在紧急情况下就会无休止的失血而导致生命危急,人类的血管损伤也不会修复。但是,血栓的形成和血栓的利用一旦失去平衡的话,多余的血栓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为麻烦的是前面所讲的——“血栓实际上却是用镊子夹上去也很难切碎的坚硬物质”,这一点决定了它在人体血管里的顽固性,决定了一般物质对它无能为力的特点。直到我们找到了纳豆,发现了纳豆激酶。第一章发现纳豆激酶。纳豆激酶的分子构造,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它的形式,和目前为止我们知道的其他各种线溶酶大有不同。线溶酶是血栓溶解酶的统称。我虽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专门研究,但是也曾了解到,一般的线溶酶都不含有像纳豆激酶分子结构内独有的被称为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特殊构造(纤维蛋白溶解酶是属于一种锁链多肽构造的丝氨酸酶),所以只能具有直接分解血栓原体纤维蛋白的能力。而纳豆激酶则不同。进一步讲,在健康的人体血管内侧的细胞所释放出来的血栓溶解酶中,有被称为尿激酶原的物质,它有将物质活性化的力量。而纳豆激酶恰恰可促使尿激酶原活化转换成尿激酶,从而促进溶解血栓效果和预防血栓的形成。这样看来,纳豆激酶对血栓就有了直接和间接的双重溶解的作用。也就是这个原因,纳豆激酶发挥的是超强的溶解血栓的能力。强力溶栓的食物只发现了纳豆自古以来,人们就尝试着用各种食物来预防和康复血栓症。例如,朝鲜人将胡萝卜、小豆、姜、大蒜、葱、圆葱、松茸、干海参等,作为溶解血栓的常用食物。另外,阿根廷和德国等国家,也将甜瓜作为降低血液黏度的食物。然而,任何食物也只能起到提前预防血小板凝结的作用,只是起到了预防血液凝固的作用,远远达不到完全将血管内血栓溶解的目标。这种状况直到纳豆的出现才有了改变。而且,目前能够将血栓溶解的食物还是只有纳豆。所以,在这里,我可以自豪地宣布,自古以来就深受日本人民爱戴的纳豆,理所当然成为世界上各国瞩目的日本食物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健康食品。?在傍晚吃纳豆是预防血栓最好的方法?就像之前所言,纳豆的血栓溶解能力,是可以立即发挥作用,并且是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的作用。实验证明,人体摄取50克的纳豆后,大概2个小时之后血液中血栓的溶解物的含量,就会随之增加。也就是说,吃下纳豆2个小时之后,血栓就开始被溶解。纳豆在人体中的持续作用时间,可长达8~12小时。比起用于现代医疗临床中的大概4~20分钟之后便失去功效的血栓溶解剂——尿激酶,其作用时问让人吃惊。还有更让人惊喜的事情,如果一周内吃两三次纳豆,就会出现体内血栓分解物质的量逐渐减少的现象。也就是说,每吃一回纳豆,血液中的血栓量就逐渐减少。图片凌晨三四点发病对于抢救来说是很麻烦的事情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纳豆有着清扫血管作用的结论。所以我的建议是每周二三次,每次服用50克左右的纳豆。基本上来说,什么时候服用都是可以的。但对于防治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人,我认为在傍晚食用是最好的时机。之所以
本文标题:第一章发现纳豆激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3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