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梗概生化武器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生化武器的预防措施个人观点生化武器很可怕吗?它究竟是什么呢?生化武器(BiochemicalWeapon)旧称细菌武器。是指以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动物、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制成的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仍然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生化武器是利用生物或化学制剂达到杀伤敌人的武器,它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由于它伤害太严重,性质极其恶劣,所以已被定为禁用武器。生物武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研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菌,当时称为“细菌武器”。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生产规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潜入敌方,用装在小瓶中的细菌培养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从30年代开始,研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施放方式改为用飞机施放带菌媒介物,包括带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击范围扩大。炭疽热病毒,主要的生物武器之一马鼻疽杆菌鼠疫杆菌情景资料:二战期间,日本731部队无视国际公约有关规定,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各种生物战剂实验与实地作战。用于实验被杀害者达3000余人。其做法是在室内使人感染细菌,观察其效果,并将活人解剖,制成各种形态不堪忍睹的标本。此外,还进行人马血互换、马血或尿注入人肾、毒气送入人肺、腐烂物质送入人胃等实验。该部队1938年在诺门坎、1940年在宁波、1941年在常德、1942年在浙赣铁路沿线,施放或空投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生物战剂,致使20多万人丧生。(2)70年代末生物武器进一步发展,出现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毒素。剂型除液体外,还有冻干的粉剂。施放方式以产生气溶胶为主。除用飞机抛洒、投弹以外,还可用火箭、导弹发射生物弹头。杀伤范围扩大到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美国的生物武器研制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3)80年代以后系统研制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学和武器制造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可以大量制取生物战剂,使用方式也由简单的人工撒布逐步发展为利用远距离投射工具进行规模撒布。随着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遗传工程、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构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发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备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伊波拉出血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类)肉毒杆菌毒素(毒素类)贝氏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类)球孢子菌(真菌类)国际上,多个国家签署了《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但是由于生物武器比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易制造和走私,因此生物战剂的威胁不仅未消除,反而在不断增长。当前对生化武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毒素类战剂成为研究的热点。毒素是由细菌、微生物、动物、植物和真菌等活的有机体产生的高活性特殊毒物,这类战剂又称生物化学战剂。其产生的毒性比现有生物化学战剂高出100~1000倍,作用广泛、滞留时间短,并难于检测和核查。2.运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和改造各种生物战剂。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使致病的细菌和病毒中接人能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使感染者难以治愈;或者在一些非致病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制造出新的生物战剂。例如将眼镜蛇毒液的基因“插入”流感病毒。3.研究提高生物战剂杀伤效应的技术。施放方法对生物战剂的杀伤效果影响很大。研究表明,以气溶胶形式施放生物战刘是使用生物武器的主要手段。一些国家很重视提高气溶胶的发生率、稳定性、感染力及控制气溶胶粒度的研究。4.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发展新型生物战剂。生物战剂已经从由自然界筛选致病微生物与毒素发展到利用DNA重组与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构建新的致病微生物和毒素的阶段。未来的生化武器建立检测和预警系统制度疫苗接种计划完善药品储备计划制度应急计划,进行实战模拟演练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物武器的生产、储存和使用都将对受害国的民众,以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造成极度的恐慌和致命的危害。所以,不储存、不发展、不生产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是每个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参考文献•【1】李群伟,生化武器的威胁与防治[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3,18(6):350-351.•【2】经盛鸿,侵华日军在南京的秘密生化武器试验与战争实施[N].江海学刊,2013,1.•【3】吴慧云,孙振海,黄志松,等.生化战剂激光侦检技术的发展概述[J].中国激光杂志社,2012,50(2):1-9.•【4】刘桂红.恐怖活动中的炭疽杆菌[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6):23-24
本文标题:生化武器(演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3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