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一章第一二节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近十几年,癌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原因是()①人口老龄化②吸烟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④缺乏体育锻炼A.①②B.②C.①②③④D.②④解析: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有关,如年龄、遗传、过多接触致癌因子、吸烟、缺乏体育锻炼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导致癌症。答案:C2.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很高,原因是受________的作用()A.物理致癌因子B.化学致癌因子C.病毒致癌因子D.煤焦油解析: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广岛遭受过美国军队投放的原子弹的轰炸,原子弹爆炸产生核辐射,残留的核辐射使当地居民患癌症,核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答案:A3.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有()A.癌症B.艾滋病C.坏血病D.骨折解析:传染病一定有特异的病原体。艾滋病有特异的病原体,其病原体名称为HIV(一种病毒),属于传染病。癌症、坏血病和骨折因无特异的病原体,故均不属于传染病,坏血病是由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答案:B4.下列疾病中不能应用基因诊断技术诊断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癌症C.乙型肝炎D.地方性甲状腺肿解析:基因诊断通过从患者体内提取样本,用基因检测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基因异常或携带病原微生物。目前,基因诊断检测的疾病主要有三大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各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的判断、遗传病的基因异常分析。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多是缺碘引起的。答案:D5.基因治疗是治疗疾病的新途径,可分为体外和体内两种途径,两种治疗途径中不同的是()A.是否需要载体B.是否转移目的基因C.是否利用转基因技术D.是否在体外形成重组受体细胞解析:基因治疗都需要载体、目的基因,利用的技术均为转基因技术。不同的基因治疗的区别在于重组细胞的形成部位,在体外形成重组受体细胞叫体外途径,在体内形成重组受体细胞叫体内途径。答案:D6.下列属于基因治疗的是()A.给肝功能衰竭的病人进行肝脏移植B.给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做血液透析C.给失血过多的病人输血D.把正常人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移植给糖尿病病人解析: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导入有缺陷的病人体内,以代替缺陷基因的功能。而A是移植了器官,B是改变血液成分,C是补充血液,只有D是基因的导入。答案:D7.对雷迪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引入了对照的思想B.得出生命不能自然发生的结论C.相信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来自生殖D.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解析:雷迪并没有说自然发生不可能,只是说自然发生尚未证实。答案:B8.在斯巴兰扎尼的实验中,如果用加盖软木塞煮沸1h的烧瓶装置为实验组,那么对照组即为()A.不加盖软木塞煮沸2min的烧瓶装置B.熔化玻璃密封煮沸2min的烧瓶装置C.不加盖软木塞煮沸1h的烧瓶装置D.熔化玻璃密封煮沸1h的烧瓶装置解析:斯巴兰扎尼认为微生物可能通过软木塞进入瓶内,所以用加盖软木塞煮沸1h的烧瓶作实验组,用熔化玻璃密封煮沸1h的烧瓶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被污染,对照组未被污染。答案:D9.尼达姆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微生物的确能自然发生的原因是()①实验前羊肉汤加热时间过短,没有杀死其内的微生物②软木塞未塞紧瓶口,微生物进入瓶内③消毒后没有带到阿尔卑斯山山顶冰川去冻一冻④没有设计对照实验不能说明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②④解析:①、②两方面的原因可使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从而不能说明微生物的自然发生的结论。答案:A10.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生理状况相同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装置场所温度棉花状态数日后的现象甲日光23℃潮湿全部发芽乙日光23℃干燥没有发芽丙黑暗23℃潮湿全部发芽丁黑暗23℃干燥没有发芽以上实验最能证明种子发芽需要()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解析:由题目可获取的主要信息有:①影响豌豆发芽的因素可能有光照、温度和水;②进行分组对照实验。解答本题时由表格中各条件变化可以看出,甲和乙对照,丙和丁对照,还可将甲和丙对照,乙和丁对照,将每组对照分析即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12分)(2012·淮安检测)下图是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扎尼挑战“自然发生说”做的实验,请据图回答:(1)他在烧瓶中添加的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A与B中,不论加热煮沸肉汤的时间长还是短,实验后的肉汤都会被污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C中肉汤被污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B对实验D起________作用。(5)实验D中肉汤未被污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肉汤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2)软木塞可能不能彻底阻止微生物进入瓶内(3)煮沸的时间较短,没有杀死全部的微生物(4)对照(5)煮沸较长时间,杀死了全部微生物;又进行了熔断密封,阻止了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瓶内12.(18分)将50mL牛奶煮沸,冷却至室温后倒入一消毒后的锥形瓶内,锥形瓶口用棉团堵住,每日观察牛奶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共进行4天。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实验可证明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这个实验设计的对照实验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时,牛奶会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牛奶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前先将牛奶煮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加入土样前,先让牛奶冷却至室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用棉团堵住锥形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实验前对锥形瓶进行消毒,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土壤中存在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牛奶变质,图示实验装置的目的即在于探究牛奶变质是否与土壤微生物有关。该实验可设置对照实验以增强实验说服力与可信度,对照组中可不加土样或加入已烘烤过的土样,以确认微生物的作用。答案:(1)土壤中存在着微生物(2)不放土样或加入已经烘烤过的土样(3)变酸或变质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发酵(4)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5)杀死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6)防止高温杀死土样中的微生物(7)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锥形瓶内(8)消灭杂菌,消除对实验的干扰
本文标题:第一章第一二节课时跟踪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4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