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化学系分析人:赵明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分析内容一、教材内容结构二、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三、教学要点四、教学建议五、问题讨论一、教材内容结构(一)地位与作用《离子反应》属于新课程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它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节课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在中学化学的学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本节内容引入了离子反应的概念,又进一步研究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特点和规律,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启下是指本节内容是后面学生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对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反应、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起到铺砖引路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和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已有知识介绍氯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电解质概念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过程分析NaCl电离方程式以及HCl等三种算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思考与交流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反应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实验2-3实验2-2实验2-1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二)内容框架关于酸、碱、盐的定义初中化学高中化学1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沉淀水气体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1.1.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1.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1.3.了解Cl-、SO42-、CO32-、Fe3+、NH4+、Na+、K+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1.4.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化学观点。二、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三、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①电解质的概念;②离子反应概念、书写步骤及其发生的条件。2.教学难点探究碱盐的定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发生的条件探究。四、教学建议•(一)课时安排•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课时•2.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课时•(二)主要特点本节没有介绍非电解质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则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以及对初中学过的中和反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三)教学注意点说明•注意与初中新课标的衔接。•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模块介绍)。•酸、碱、盐的概念要注意阶段性(衔接问题)。•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仅限于初中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不要过于强化(课标未明确要求)。较复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暂不作要求。(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重温初中做过的溶液导电性实验•补充硝酸钾加热熔化后导电的实验(硝酸钾的熔点相对较低,放在蒸发皿中利用酒精喷灯加热可熔化),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电解质的概念。因教学时间有限,所以不宜在概念上过多纠缠。•2.用好教科书的图片资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是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可从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入手(亦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强化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进而理解酸、碱、盐的本质。•3.教学时,再学生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思考与交流)•(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是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关键。)•4.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好学生探究实验,把实验和学生讨论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同时体验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和谐。•实验【2-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认识,体会那种离子参加了反应,感受离子反应的实质,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验【2-2】通过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探讨,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归纳方法在化学知识中的应用。•实验【2-3】让学生独自完成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尝试归纳离子反应的条件,领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5.对于思考与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练习的形式给出如“氯碱工业原料中有害离子的净化”、“中和反应处理工业污水”等,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交流、合作,认识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6.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教科书内容的深广度。例如:•不要把电解质的分类扩大;•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只要求掌握只有可溶于水的强酸、强碱和盐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而课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也没有具体的教学标准,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不宜扩展、加深,但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也仅限于复分解反应。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发生条件”仅限于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而不是所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至于其它类型的离子反应,如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在此不宜扩充。而置换反应可在相关习题训练中补充说明。•7.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初中化学教科书附录“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引导学生记住难溶物像硫酸钡、卤化银、碳酸盐(钠盐、钾盐除外)等,同时可适当介绍常见的挥发性物质如氯化氢、氨气等。•8.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在讨论离子反应的应用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利用Ag+与Cl-、Ba2+与SO42-、H+与OH-、H+与CO32-、Ca2+与CO32-等不共存的离子组,进一步强化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的理解。•9.教学最后为了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布置课后作业:用几个不同层次、有发散性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从练习中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五、问题讨论•1.常见离子检验问题;•2.离子共存问题;•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本文标题:离子反应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5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