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第一章财政学与经济学
1第一章财政学与经济学二.问答题1.什么是现代经济学?答:现代经济学就是这样的一门学问:它研究人们如何借助于经济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的资源来最好地达到配置效率与分配公平两大经济目标。2.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框架是怎样的?答:经济研究的要素表述为经济人、经济制度、经济决策、经济目标和经济结果、经济评价五个方面的内容。框架如图3.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公平与效率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只有充分发展社会生产,提高经济效率,将社会经济建立在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上,社会公平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其次,社会公平状况的改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效率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4.什么是现代财政学?答:现代财政学是研究政府与公共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资源配置、经济运行与各种公共经济活动的规律,这种理解也就是现代公共经济学的涵义。5.财政学与经济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答: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在经济人行为假定、经济决策的产生、经济目标的确定、经济结果的分析以及对经济过程的评价上所遵循的完全是与经济学研究相一致的原则。6.规范研究的模式是怎样的?答:首先,设定一个能够达到最优化经济目标的规范性(应该是怎样)的经济制度模型。然后,通过将现实中的经济制度与设定的理想化最优经济制度的对比,就能够对现实经济中的经济制度优劣与否的问题无论从绝对的角度还是相对的角度作出评判。7.实证研究一般来说应遵循怎样的步骤?答:从实证分析的时间顺序上来看,实证分析研究又可以分成事前的实证分析、事中的实证分析和事后的实证分析。2第二章政府制度和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如果某一类产品和服务同时具有这样的两个性质: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斥性,这类产品和服务就被称为公共产品。2.私人产品:如果某一类产品和服务同时具有这样的两个性质:一是竞争性,二是排斥性,这类产品和服务就被称为私人产品。3.混合物品:在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两极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不具有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性质、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或多或少的具有这两种物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称之为混合物品。4.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某些产品和服务时,并不对其他人同时消费这种产品和服务构成任何影响5.非排斥性:指的是无法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或者说要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所要耗费的成本是无限大的。6.市场失灵:现实中的市场制度与完全竞争市场制度相比,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距,因此,也就不可能像完全竞争市场制度一样,达到理想化的效率目标——帕累托最优,这种差距就被称为市场失灵7.“搭便车”现象:对于公共产品,由于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存在,显而易见,消费者将会意识到,即使不付出任何代价他也可以从中得到好处,这种经济人动机导致的行为被称为“搭便车”现象。8.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除了自己外,还给别人带来收益或损害。9.规模收益递增:当生产需要大量固定的资金、技术或自然资源发展成本的情况下,所有的有需求的产出量的边际成本会随着规模的扩大(产出数量增加)而下降,这就是规模收益递增。10.信息不完全:信息完全是通过完全竞争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在实际中,卖者往往比买者对物品了解得更多,市场交易呈现出不对称信息的特征。11.消费者主权:完全竞争市场模型是在假定个人的消费偏好是合理的前提下来探讨经济问题的。这是一种消费者主权的观念。12.家长主义:要矫正这种偏好不合理的行为就有必要对此运用家长主义的观念,对某些不良的消费偏好强制性地予以纠正。13.优值品:那些被个人评价过低的物品,如基础教育等,被称为优值品。14.劣值品:对于社会中那些被个人评价过高的物品,如毒品、香烟等,我们称之为劣值品。15.最小化国家:只有将人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边界划分清楚并给予保护,禁止他人非法地侵占,市场的交易行为才会具有可靠的基础。这种仅以保护产权的作用来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政府被称作为“最小化国家”。16.产权:产权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人们获得某种经济利益的权力。17.政府失灵:现实中的政府制度与我们理想中的能够自动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政府制度之间的差距与“市场失灵”一样,被称为“政府失灵”。18.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等于社会各成员的效用之和,如果—个社会由甲、乙两人构成,那么社会福利W=+,这就意味着不论甲、乙两人的贫富程度如何,对他们而言,每一单位效用是同样的。19.罗尔斯主义: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只取决于社会上境况最差的人的水平,即W=min(U甲,U乙)。20.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既不像功利主义那样认为富人的一个效用和穷人的一个效用是完全相等的,两者之间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又不像罗尔斯主义那样极端地认为只要穷人的效用没有增加,富人的效用增加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两者之间完全没有替代性。21.平均主义:平均主义认为,不论社会成员的收入和效用水平是高还是低,只要大家是完全一致的,那么,社会状况就达到了最好的状态,社会福利就达到了最大化。22.公共提供:公共提供就是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筹集资金,并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带有着强烈公共3产品色彩的混合物品。23.公共生产:公共生产就是指由政府来组织社会的生产活动,而不采取私人企业的方式。24.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一种最直观的收入分配制度,即通过将某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转移到其他社会成员的手中来进行收入再分配,而无需由政府进行公共提供和公共生产。25.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是指政府权力机构所作出的管制行为,在概念上等同于“公共管制”。26.自然垄断:经济学把政府对某行业的价格和进入实行管制,只允许一家企业垄断全部生产这种现象,称为自然垄断。27.价格管制:价格管制手段主要应用于对不完全竞争现象的政府管制中。由于市场竞争不完全,在竞争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可能单独或串通别的企业制定价格以排挤其他竞争者或获取垄断利润,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福利受到损害或者资源无法充分利用。政府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结果的产生,其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价格管制,规定企业所制定价格的上限或者下限,以尽量促使企业按照边际成本定价。在价格管制手段中,常用的方法有制定收费标准和制定最高限价。28.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财政学界最近发展的有关公共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它的中心要点在于将经济人的行为引入对政府制度活动的分析中来。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是带有不同的具体利益同时又抱有个人利益最大化追求的个人进行经济活动的一个舞台。29.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瑞典财政学家维克塞尔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最优化模型,该模型后来经过林达尔的发展和完善,被称为“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在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中,有这样两点基本假定:(1)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参加到政治表决程序中来,并且每位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力都是平等的,也就是一人一票制。(2)在投票人作出选择、获得投票人的表决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决策以及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不需要为信息的传递耗费任何资源,并且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失真,简而言之,就是信息成本为零。30.直接民主决策机制:直接民主决策机制更多地是指多数票决策机制,只要社会成员中有多数人投票赞成某项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该项方案就能获得通过。这里所说的多数,有可能指简单多数(即1/2以上),也可能指2/3多数,或者其他有关多数的规定,这要视方案的重要性而定。31.循环投票:两两循环的表决方式.32.阿罗不可能定理:即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我们无法找到一种投票程序,它产生的结果既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又能保证尊重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偏好,并将所有个人偏好转换为一种社会偏好,作出前后一致的决策。33.代议制民主决策机制:代议制民主决策机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决策机制。其方法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投票产生一定数量的代表,再由这些代表来表达选民的意见,作出公共决策。由此可见这一决策机制是民主与集中辩证统一的机制。二、问答题1.市场失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现实中的市场制度与完全竞争市场制度相比,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距,因此,也就不可能像完全竞争市场制度一样,达到理想化的效率目标——帕累托最优,这种差距就被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表现为公共产品、外部效应、规模收益递增、信息不完全及通货膨胀的存在。2.如何看待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答:政府不能包办一切.3.如何判断政府是否应干预经济?答:就某件经济事务而言,如果市场处理的结果从整个社会来看成本大于收益因而是得不偿失的,那么由4政府来处理的话,假设效果较市场为好——成本较小或收益较大,但如果在总的效应上仍然是成本大于收益的话,那就应当采取“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态度。4.为什么市场制度适宜配置私人产品而政府制度适宜配置公共产品?答:这是因为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而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5.为什么会有“政府失灵”现象?答:这是因为在现实中,由于一方面在激励机制上政府制度不能够保证从政府决策的参与者、制定者到执行者完全抱有同样的想法,彻底地杜绝“搭便车”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政府制度所管辖的范围过大,使得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信息的上行下达往往需要较之企业、市场等花费更为高昂的代价,这就造成政府制度在从事资源配置工作时,与市场制度一样,同样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6.政府制度在处理收入再分配问题上有一些什么具体手段?答:有公共提供,公共生产和转移支付等手段。7.政府管制的理由是什么?答:政府管制起源于市场缺陷。而市场缺陷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缺陷,二是现实市场并不能满足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条件所形成的缺陷。8.简述政府管制的主要范围。答:政府管制的范围包括:以保证分配的公平和经济增长、稳定为目的的宏观政府管制政策;以解决外部效益提供公共产品为目的的政府管制政策;以处理不完全竞争为目的的政府管制政策;以处理偏好不合理为目的的政府管制政策;以解决外部成本为目的政府管制政策。如限制汽车废气排放量等环境保护政策;以处理信息失灵与偏差为目的的政府管制政策;与多样化的市场缺陷相关的政府管制政策。二、问答题9.自然垄断价格管制的方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制定收费标准和按历史价格水平制定最高限价。10.如何确定公共产品配置的合理限度?答:政府易进入公共产品提供的领域,政府不应全面介入私人产品的生产领域。总的来看,在对待政府制度对市场制度的补救问题上,有必要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就具体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以确定其效应,并据此进行审慎的决策。11.公共选择理论是怎样的一个理论?有何实践意义?答:“公共选择理论”是财政学界最近发展的有关公共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它的中心要点在于将经济人的行为引入对政府制度活动的分析中来。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是带有不同的具体利益同时又抱有个人利益最大化追求的个人进行经济活动的一个舞台。与在市场制度、企业制度以及其他制度的框架下一样,在政府制度的框架下,人们遵循着经济人动机规律,在彼此的交往中,即有矛盾,又有合作。如果制度的框架适宜的话,那么通过这一适宜的制度框架有助于将分散的个人逐利行为导向全民利益的最大化。12.什么是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有何理论意义?答:瑞典财政学家维克塞尔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最优化模型,该模型后来经过林达尔的发展和完善,被称为“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在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中,有这样两点基本假定:(1)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参加到政治表决程序中来,并且每位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力都是平等的,也就是一人一票制。(2)在投票人作出选择、获得投票人的表决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决策以及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不需要为信息的传递耗费任何资源,并且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失真,简而言之,就是信息成本为零。首先,通过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保证公共决策既符合效率原则又符合公平原则的一个前提,是尽可能地使得政府制度中的每一个人所拥有的权力是平等的。其次,如何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来尽可能多地减少政府制度运行中所要发生的巨大信息成本,是提高政5
本文标题:第一章财政学与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5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