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七单元(师生互动)
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第七单元教学时间:第十六至第十八周一、本单元教学内容:23《雾凇》、24《春联》、25《古诗两首》习作7:看图续编故事。练习7: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8个成语、春联),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小小讨论会——用好压岁钱》)。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掌握本单元24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10个只读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认识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诗,背诵指定的内容。3、通过朗读、品味,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4、初步了解对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5、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歌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6、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生动、具体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7、掌握对对子的方法,背诵积累成语和春联,练好钢笔字,开展口语交际。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古诗,背诵指定内容,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了解古诗大意,了解春联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难点:1、通过朗读、品味,理解课文语言,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2、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生动、具体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四、本单元教学进度安排:《雾凇》3课时《春联》3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习作72课时练习73课时测试1课时五、本单元教学注意点:1、《雾凇》可借助图片,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吉林雾凇的奇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通过多形式朗读,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2、《春联》一课反复引导学生阅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祖国语言的形式美、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课外搜集春联。课文中的春联熟读成诵。3、《元日》这首古诗从生活经验积累入手,让学生了解诗意,感受除旧布新,万象更新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抱负与乐观自信的情感。《江雪》这首古诗可让学生边理解诗意边作画,通过诗人背景的了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的心境。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文字。4、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图片,联系生活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主备:熊卫珍教学课题23、雾凇课型阅读课本课题教时数:3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2月9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词语、文字、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凸现一.导入:1、出示《九九歌》2、大家看得出什么时候最冷吗?就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冻之际,我们能看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那就是吉林雾凇。我们来看彩图,它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3、说说它为什么叫雾凇?可能与什么有关?4、到底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学习新课。5、板书课题,提醒“凇”两点水,左中右结构。二、初读课文1、雾凇之所以会成为中国的自然奇观肯定有他的奇特美丽之处。下面听录音去感受一下。播放课文录音。1、学生齐读《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插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2、学生看彩图。3、指名交流。学生看师板书,注意“凇”字的写法。指名读题,齐读课题1、学生边听边思考。2、指名交流(写的是松花江畔的雾凇景观,他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由《九九歌》引出吉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兴趣,也让学生了解,雾凇只有在三九严寒的季节才会出现。及时点拨提醒,注意课题的正确书写。听读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走进2、你知道了些什么?3、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自读。a.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词b.读顺句子,注意句中的停顿c.读通全文,标上小节号。4、检查自读情况a.检查词语的朗读情况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后鼻音)俗、凇(平舌音)摄、氏(翘舌音)b.指名读长句:(师范读指导)“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C、指导学生分小节朗读,在此基础上自己练习,把它读通顺,读流利。相机指导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D、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三、布置作业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是逐步形成的……)3、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4、指名读词语(以差生为主)指名领读词语。齐读词语。指名交流词语意思。齐读这些词语。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生跟着师读。齐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并进行评价。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段意。齐读课文。课文情境中,对学生的朗读也有帮助。扎实基础,以辅差为主。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词语,扫清阅读障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自然段的段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板书设计23雾凇雾凇美景形成原因授课日期月日主备:熊卫珍教学课题23、雾凇课型阅读课本课题教时数:3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12月10日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它的奇异景象。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图片、文字、配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凸现一、复习:1.出示生字词2、大家想不想亲身去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播放录象)二、分析课文:1.精读第一小节(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2)在这三九严寒之际,雾凇却美的动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3)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4)指导朗读(6)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美丽奇特、自豪的语气。1指名朗读词语。齐读词语。2学生欣赏雾凇图片。1学生自读第一小节。指名交流,。(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2指名交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3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4自由读、指名读。5学生齐读第一自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雾凇获得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品味,感受霜花之多,霜花之美。过渡:为什么“雾凇奇观”出现在严寒的松花江畔呢?他是怎么形成的呢?2.精读第二自然段(1)出示思考题:什么是雾凇,他为什么会出现在松花江畔?它是怎样形成的?(2)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全都是银松雪柳了。(3)它是不是一下子就形成了?(是逐步形成的,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指导朗读(4)书上是怎么描写雾凇在形成中的发展变化的?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能否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来。2.精读第三自然段(1)找出这里的两个词语是描写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的。指导理解“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的意思。(2)这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的赞叹,出示这句话。三、布置作业段。1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2指名回答思考题(先讨论,再回答)3让学生圈出最初、逐渐、最后和一层又一层。问问学生这些词好在哪。(将雾凇的整个形成变化过程描写的非常细致)4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银线-银条-银松雪柳)1学生齐读,指名交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并请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学生齐读,读出赞叹的语气。让学生练习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以境诱读。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等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学生读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读的热情,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的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板书设计23、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奇观水汽——遇冷——凝结授课日期月日主备:熊卫珍教学课题23、雾凇课型阅读课本课题教时数:3本教时为第3教时备课日期12月11日教学目标:1、总结课文,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其中一个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其中一个造句。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文字、图片、配音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凸现一.总结归纳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自由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2、看到这一景象,你会怎样赞叹?二、读背全文1、朗读全文:(1)组织学生讨论并归纳读法。师相机点拨,总结归纳读法。读第一部分,语调宜高昂一些,要带有自豪之情。读第二部分,注意把握节奏和变化,语速稍慢。读第三部分,宜读得悠长,表现出无比赞叹的感情。(2)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开展课文朗读。(3)组织学生在班内开展朗读比赛。指导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1)交流背诵记忆方法。(2)组织开展背诵活动。学生看图练说。指名说说。指名交流。1指名尝试说说每一段朗读的语气语调。2学生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开展朗读比赛。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相机进行评价。1学生交流记忆方法。2自由练习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练习有条理地说话,表达某一种情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让学生自主选择。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帮助学(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给大家听。三、指导实践1、指导写导游词(1)、导游词可以是课文中的语句,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适当补充。(2)、导游词包括雾凇美景的描绘、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的介绍。注意语言形象、生动、清晰、流畅,并注意与“游客”的交流。2、做导游四、完成练习1、练习说一段话:(1)、出示课后习题3的词语笼罩凝结模糊弥漫洁白晶莹蒸腾缀满缭绕淹没琼枝玉树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自由练习描绘一处雾景或者雪景。2、指导造句:(1)、出示课后习题4的两句句子。(2)、从“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练习造句。五、布置作业同桌互背互评。3指名背诵喜欢的段落。1学生尝试写导游词。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表演。3各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表演。1指名朗读词语,齐读词语。指名学生交流,集体评议。2读一读,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指名学生交流,组织评议。生记忆积累。指导实践,既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巩固,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进行造句都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板书设计23、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奇观水汽——遇冷——凝结授后小结:授课日期月日主备:熊卫珍教学课题24、春联课型阅读课本课题教时数:3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2月12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词语、文字、课外搜集春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凸现一.导入:我们常说,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你可知道,春节时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这种气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春联,学点知识。板书课题。二.初读指导:1.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所有的生字词(2)理解下列词语(课后第三题)(3)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注意正音:“颂、辞、挫”为平舌音,“荣、揣”为翘舌音,“氛”为前鼻音,“祥、荣、颂”为后鼻音。“卷”是
本文标题:第七单元(师生互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8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