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阅读教学【学习目标】1、主要了解阅读教学的意义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阅读教学的过程的相关要求与方法。◎2、了解词、句、段、篇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3、掌握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阅读基本技能及训练。4.了解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一般方法。◎5.了解阅读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6.从看图入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语言。◎7.能运用有关教学知识,掌握叙事性、说明性作品教学的教学方法。8.掌握小学诗歌教学的过程、内容和方法。9.掌握寓言、童话的特点。◎10.掌握寓言、童话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课程导学】第一节阅读教学的意义和要求、过程阅读,一般是指看或者读别人写的文章,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这一种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一、阅读教学的意义自从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社会就有了阅读活动:在观代社会,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交际活动、认识活动等,都更离不开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指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和阅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人们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也最大,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任何文字都具有音、形义三个要素,但汉字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音形义的统体。因此,所谓识字,就是在头脑中建立起音、形、义三者的联系,即看到一个字,就能读出它的音,知道它的意思。汉字的三个要素之中,字义是核心,因为离开字义,字就成了毫无意义的符号。但是,由于汉语中的音节少。汉字的数量多,因此同音字就多;另外,汉字又具有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所以,一个字的读音、意义,往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可见,结合阅读教学来识字,对于提高识字质量,促进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听话、说话、作文能力主要的理由是:1.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在语音、语汇、读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听话能力的发展。语法系统上是基本一致的,因而阅2.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说话和作文则是表述的过程。一个是“吸收”,一个是“表达”,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吸收”对“表达”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各种句式和表达方式,这就可以为“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语言素养的问题。此外,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对事物识识能力的提高,并能用正确的观点驾驭生活素材,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来3、阅读教学是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主要理由是:(1)小学语文的阅读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几乎无所不包,再加上作为阅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学生阅读中所涉及的知识就更为广泛。这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他们的智力当然有重要的意义。(2)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也必将激活其思维,促进其智力的发展。4、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淘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二、阅读教学要求(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指的是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程度和喜爱程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两位教育家都强调了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作用。大量的事实也证明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初步的阅读能力它的要求如下: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相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学会默读,并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能边读边思6.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早期培养,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好习惯,往往能造就一个人;一个坏习惯,甚至可以毁掉一个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认真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养成大体要经历“兴趣-习惯-能力”过程。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1.爱好阅读的习惯;2.认真阅读的习惯;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4.使用工具书的习惯;5.课外阅读的习惯。(四)较丰富的语言积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他的语言积累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必须以语言积累为基础,所以可以说没有语言积累就没有语文能力。语言积累主要是:1.字的积累,即掌握读写必需的足够数量的字;2.词的积累,即掌握丰富的词汇;3.名言佳句的积累,即掌握大量的脍灸人口的名言佳句。4.典范诗文的积累,即会背一定数量的古今精美诗文。在这几种积累中,典范诗文的积累是最重要、最高级的积累,而且是文化的积累。第二节阅读教学的过程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指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也可以指一个年段、一册课本、一组(单元)课文、一篇课文乃至一节课的阅读教学过程。这里,我们讲的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过程和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阅读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又是一个整体,小学阶段的低、中、高年级,又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就简要地概述小学低、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低年级阶段是打基础阶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着力于打好基础的工作。1.要特别注重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2.要以理解词、句为重点。第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教师的教压缩到最低的限度。第二,给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思考的权利。3.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的重点、深度和广度。第二,教师的提问、讲解、点拨都要富有启发性,使学生愿意并能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第三,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二、低年级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顺序根据低年级教材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低年级一篇课文的教学,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读、熟读、理解地读。1.初读低年级一篇课文的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三,初读的要求:读得正确,即用普通话把每个宇的宇音读准确;读得清楚;不丢宇,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不顿读,不唱读。指导学生初读的方法,则要根据学生和课文的实际情况灵活决定。一般地说,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这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2.熟读熟读在的阅读是初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基本要求是,读得流利,即读得通顺流畅,比较熟练。学生是否达到了熟读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检查,如限定时间读,指名读,句段填空(不看课文)等。3.理解地读这个环节主要要求是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即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重音、速度、停顿等表达出来。“理解地读”这个环节是三个环节中的重点。它集中地体现了“以读为主,寓讲于读”的教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把朗读和理解词句、体会感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因此,教学时,一般应做到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可让学生提出自己反复阅读之后仍不理解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大多可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少数问题可由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作出结论;个别问题可由教师做简明扼要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第二,指导学生个人练读,着重要求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第三,指导学生试读;这里的试读,是有感情地试读。可采取分段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对学生读得不理想之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点拨、提示或范读等。第四,当大多数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课文之后,说明学生已基本理解课文,就可以进行生字的字形分析和书写指导。这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三、中高年级一篇课文教学的一般顺序中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应更加放手,让学生自读,放手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中高年级一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大致安排为: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读背说写。1.自读自悟这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上能读懂课文,并能提出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环节在一篇课文的全部课时中大约应占的主要工作是:第一,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第二,提出自读的基本要求,提示阅读的步骤和方法。第三,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这个基础上,初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自读自悟。读,重在朗读。指导朗读的方法、朗读的次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悟,悟什么呢?一悟词句,即通过充分地读,领悟语句的含义;二悟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三悟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悟写法,即在表达上的精妙之处。如果学生“悟”得既全面,又正确,那当然最好,如果“悟”得不全面,不正确,那也不要紧,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经历这个在读中自悟的过程。2.交流讨论(1)为什么要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呢?第一,有助于深化学生阅读的感受第二,变师生的双向交流为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阅读能力。第三,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认真读书的兴趣。(2)组织学生交流,要注意这样几点:①要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展开。②要有教师的指点。③要围绕重点、难点。学生的讨论交流,可先在小组进行。教师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择那些能抓住文章精妙之处并确有自己见解的学生,在全班讨论时重点发言。学生的讨论、交流达到基本要求后,教师要善于及时、巧妙地把教学过渡到下一个环节。3.读背说写这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积累、运用。(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地课文。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2)指导学生背诵。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也可以是语句。(3)让学生抄写、听写、默写段落或词语、句子。(4)指导学生复述。(5)结合课文,指导学生练笔。(6)字形分析和书写指导。(7)指导学生做一些有助于积累、运用的其他练习。上述工作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字的字形分析和书写指导在每篇精读课文的教学中都应有所安排,而其他各项可从课文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一两项即可。第三节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一、词语教学的内容1.词语教学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2)懂得词语的意思(3)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2.词语教学的重点是准确地理解词义。词语教学的三方面内容都很重要,但比较而言,重点是准确理解词义,因为正确理解是正确运用的前提二、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所谓理解,指的是知道词语表达的意思,并不是要讲出词的准确含义,更不要求背诵词语的定义。理解词义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观用直观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有具体形象作为凭借。比如表示事物名称,又是学生不熟悉的词语,可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使学生观察事物的具体形象,得到清晰的认识。如:《滥竽充数》中的“竽”,《小壁虎借尾巴》中的“壁虎”,以及“珊瑚”、“大龙虾”、“翠鸟”、“琥珀”“爬山虎”等等。(2)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教学词义的方法。教学案例:(《粜米》中两个句子)(1)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占卜他们的命运。(2)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头一透气。要理解这两个句子,关键是要理解句中的两个“透”字。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前一句的“透”,是稍稍喘一下气的意思,表现出农民粜米时急迫和紧张的
本文标题:第七章阅读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0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