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七课第二课时当好国家公民
课题第七课第二框当好国家公民课型新授计划课题时1节次教学目标认知:了解我国宪法人民主权原则的含义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内涵;理解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情感态度观念:树立人民主权观念,增强公民意识,培养爱国热情。运用: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坚决与各种破坏宪法权威的行为和倾向作斗争,正确行使权利,严守权利边界。教学重点人权的内涵与实现。教学难点正确行使权利,严守权利边界。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和材料;布置学生预习;将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人权有关的资料。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查点人数二导入新课1.教学内容看两次洪灾资料,思考讨论,导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一: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1)用PPT出示1931年和1998年长江洪灾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同样的自然灾害,为什么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遭遇和命运?(2)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点评、总结学生的观点。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三新授课程第一目:权力属民,国家主人1.教学内容(1)宪法人民主权原则的含义。(2)宪法保障人民主权原则的内涵。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二:关于人民主权原则内涵的讨论。(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用PPT出示:从材料一两部宪法的规定中,你能发现什么共同之处?思考人民代表大会的崇高法律地位与我国宪法第二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两部宪法都突出了了人民主权原则,主权在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其崇高的法律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2)引导学生阅读第78页正文和“点评”内容进行讨论,明确人民主权原则的内涵与依据:我们全体人民,拥有这个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主权原则是由宪法规定和保障的。探究活动三:关于人民主权原则体现的讨论。(1)要求学生阅读第79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思考:从这个事例中,你能联想到哪些原则?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在国家机关由人民产生、对人民负责、国家权力由人民授予,人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公共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用充分的事实和正当的理由来影响公共决策。(2)用PPT出示几幅公民参与管理社会事务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形式。设问:你了解这些活动吗?你能说出公民参与这些活动的重要意义吗?对学生发言中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与归纳。(3)要求学生结合第六张PPT的内容阅读教材第79页的“链接”和“点评”内容,思考、回答问题:你觉得人民主权原则抽象吗?在日常生活中,它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懂得人民主权原则其实并不抽象,时时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指引我们管理身边的事、关心国家大事;维护和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就是在维护和坚持每个公民幸福生活的基础。第二目:保障人权,国家职责1.教学内容(1)人权的概念。(2)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3)宪法保障人权的意义。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四:关于保障人权的讨论。(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观看由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预告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战争年代的人权。组织学生针对教材所提的问题展开讨论,回答“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尊严的人,你有何感想?”点评、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人权问题的思考。(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页的正文、“链接”和81页“链接”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权?国家对于人权的义务是什么?为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国家出台了哪些法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引导学生了解人权的含义,理解国家对于人权的义务,人有受到尊重并自我实现的基本需求,即为“人权”;尊重和保障是国家对于人权的义务;出台了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医卫意见等,也使学生对我国保障人权的发展有个基本的了解。探究活动五:关于公民在生活中的权利与自由的讨论。(1)用PPT展现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图片,设问:你知道这些权利吗?还知道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引导学生了解人权的具体内容,即人权包括选举权、财产权、受教育权、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的三节正文,用PPT出示图片:祖国的尊严。设问:保障人权的意义是什么?在人权问题上,公民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点评、归纳、总结学生的观点,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公民的权利,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对人权的保障,是国家的职责;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增强权利观念,为国家争人格。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人权问题对个人对国家的重要性。第三目:权利界限,依宪合法1.教学内容(1)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2)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关系。(3)严守权利边界。2.教师活动探究活动六: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讨论。(1)用PPT出示:向学生再现社会生活中的几个场景,由此引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2个“链接”的内容,设问:在我国,公民应该履行哪些义务?(2)用PPT出示:观点辨析。指导学生对PPT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讨论,看它们是否相同?为什么?要求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要有清醒认识。(3)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讨论、思考、回答问题。点评、归纳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之间的关系。探究活动七:关于权利边界的讨论。(1)阅读教材第82页活动框文字材料,观看视频“麻将声声扰考生”。用PPT出示问题:你对这两件同样的事有何想法?如果你是居委会主任,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一难题?(2)各抒己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2页的“链接”内容,设问: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让学生意识到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点评、归纳、小结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提高法制观念,严守权利边界。四课堂小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为每个公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因此,实施宪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主动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五拓展知识: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存在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公民,只有把认真行使公民权利和自学履行公民义务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另外,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义务是不可以放弃的。只要父母履行了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子女就应该担负赡养父母的义务。六巩固知识:1.收集相关资料,写一份宣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书面材料。2.“18周岁,从做文明公民开始”:给父母、师长写一封感恩的信。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中职生并不缺乏爱国热情,由于近些年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学生的维权意识也有所增强,只是,大多数中职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不清楚法律到底赋予了公民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体会到了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也进一步感受到了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性,更多地懂得了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的必要性,了解了一些正确履行权利的途径,增强了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和维护法律权威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标题:第七课第二课时当好国家公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0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