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单元教学目标:1.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3、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4、动手操作,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掌握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5、学会操作、演示,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6、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7、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运用数学知识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4、整理复习……………1课时第一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教学资源及手段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3.学生汇报。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二、反馈实践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3.同桌之间考一考。三、感知数的顺序1、逐次感知1~5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四、开放性活动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1)小组交流。汇报。2、猜数游戏。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五、学习写数: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师示范,生学写。六、练习完成书上第16页做一做。七、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板书设计:12345第二课时:比多少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19页第6题、第7题。教学目标:1、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2、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3、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4、提高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教学资源及手段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认读1~5各数(二)排序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2、请学生把“4、2、5、1、3”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桌互相检查、纠正。二、探究新知(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要求:看图听故事。1、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1、教学“=”(猴和桃比)。(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2、教学“>”(猴和香蕉比)。(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5、发散思维。(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三、知识运用1、教科书第17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2、教科书第17页“做一做”第2题3、做教科书第19页练习二第6、7题。四、小结。第三课时:第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的内容,第23页第1题、第2题。教学目标:1、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教学过程:(一)笑话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完第四个才觉得饱了。这是他拍拍肚皮,叹了口气说:哎,要是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这个人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二)学习新课1、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一共有几个?谁排在第二?2、小组代表汇报3、思想教育: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景,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4、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1)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一?小聪排第几?他后面对2位叔叔排第几?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2、动动手,深化感知(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中说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那些位置。(2)把圆片放在第二的位置,可以怎样摆?(3)讨论:为什么把O放在第2的位置会产生2种不同的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3、完成书练习二第23页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汇报讨论。(四)小结。第四课时:分与合教学内容:教科书21、2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动手操作,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2、掌握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教学资源及手段准备: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4的组成老师这儿有4朵向日葵和两个筐,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学生讨论,动作摆一摆。反馈情况,实物图展示。数学符号表示如下:444312213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感受符号语言的简洁。游戏,猜一猜。共有3个小球,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共有4个小球,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共有3个小球,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得出3321221112、5的组成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全班讨论得出:555514233241读一读。二、巩固发展:1、22页做一做第一题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2、独立完成第21页第2小题。3、第22页第2小题。三、小结: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把今天学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第五课时:加法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题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2.提高学生操作、表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教学资源及手段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出示数字,读数。按顺序填数:)3()5。二、探究新知: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习加法算式(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5)读加法算式。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发散联想(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教师启发学生说出: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1)做一做的左图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2)做一做的右图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②学生操作。③汇报交流4+1、1+4、3+2、2+3、1+3、看图,体验加法含义。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看算式摆一摆。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联系生活,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1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