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摸底试题_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摸底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听取“陶”声一片①闲暇时,收藏怀古无疑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文化休闲方式。作为陶瓷收藏者,我认为陶瓷将是收藏大热门之一,品陶,能“闻”到远古的文明气息。②那么,闻陶能闻出什么?听陶能听到什么?那是千古之謎。但无论是闻陶还是听陶,都围绕着一件古陶器流动着的神秘气息。虽然万物都有气息,唯有陶器,是最能平衡人世间阴阳之气之器物。③陶,是人类发明火之后,偶然发现火烤猎物时,旁边那些软湿的泥土经火烧之后凝结成的硬块。陶,是泥土这种物质,经火燃烧之后,改变成的另一种物质。④陶的诞生,意味着人类的文明开始在火光中发出声响,拉开序幕了。陶的文明,是人类智慧起点,也是人类把一种阴气之物——“湿土”,改变成阳气之物——“陶”的一种偶然创造的过程。⑤以颜色区分,陶有白陶、红陶、灰陶、黑陶之分;以形式分类,陶有素陶、彩陶、釉陶、彩绘陶之区别。素陶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实用器,彩陶是母系社会后期人类最早的实用、观赏艺术品,釉陶是商朝原始瓷器的先声,战国时期最精彩的彩绘陶,是对一次性烧成的母系社会后期的彩陶一种倾情的怀恋。⑥赏陶的一种审美形式是闻陶。⑦盛水的陶壶之器型,最早源于田野上生长的葫芦,具有原野上植物生长之气息;彩陶的蛙纹,是抽象的蛙之身影,具有连绵山泉翻滚之气息;彩陶上的人头陶塑,犹如巫师的形象,具有巫术神秘演示之气息;陶罐上的刻画纹,似人物似动物,具有象形文字雏形的气息。⑧与青铜器相比,陶器是阳气的;与瓷器相比,陶器是阴气的。与保存不当会发霉虫蛀的古书画相比,陶器是既能自然吸收阴气,又能吸纳阳气的阴阳平衡器。故居室里置放几件陶器,除了能调节人们的生存环境里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的阴阳之气之外,还能调节人们精神生活里过于阳刚或过于阴柔之气。⑨因为再阳刚的男子,也迷恋柔美之爱;再阴柔的女子,也钟情刚毅之美。而陶器正是这种阳刚与阴柔之化身。不是吗?陶器之雏形湿土,本身就是柔软之物;湿土经火烧之后,不就变成坚硬之器?故凡经过火的炼狱,能生存下来的物,都是非凡之物:如陶、瓷、金、银、铜、铁……能与火凤凰旋舞之人,都是伟大之人。如近代史上“虎门销烟”的一代名将林则徐,在烈火中永生的红岩烈士等。他们的生命价值,都与物质形态之火、精神形态之火有关。⑩燃烧陶器之火,其实是人类第一把文明之火、开智之火。诗人们对陶器时代怀恋之深,远远胜过对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乡村田园生活的怀想。因为在田园生活之外,尘世间的喧嚣依然在轰鸣,陶渊明们仅仅想躲避官场及世俗的人心争斗而已。而在远古的陶器时代,先民们白天去野外狩猎,当夕阳西下,狩猎归来,大家围着篝火烧烤食物,腰围树叶,手拉手起舞。马家窑文化中一件最有名的舞蹈纹彩陶盆,真实地记录着古代先民这一欢乐的场景。⑾在陶器时代,所有的猎物共享,所有的欢乐同乐……这种比农业文明时代男耕女织更古老的生活场景,虽然生存环境险恶,时刻要与狂风暴雨、豺狼虎豹搏斗,但社会成员之间更大公无私、更纯洁、更和谐、更热情、更奔放、更具有互助的精神。这是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喜欢空想的文人骚客们神往的;这也是陶器时代留存下来的古老的陶器,留给我们的远古生命的密码、远古社会的气息。⑿陶器里那种淳朴的陶性,那种古老的陶情,远远胜过其他那些古玩之器物。比如夏商周老三代那些青铜器,具有的帝王霸气、威严之气,远远比陶器寒冷;比如康雍乾清三代那些官窑瓷器,具有的宫廷匠气、浮华之气,远远比陶器娇脆。⒀虽然,陶器的经济价值,在艺术品商品化社会,根本无法与老三代青铜礼器、清三代官窑瓷器比肩,但更古老、更神秘、更历史、更文化、更人性化的陶器,其本来就属于平民实用装饰之器,其与历代布衣平民的亲近感,犹如水乳交融一般,有着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愫藏匿在里面。⒁陶之品质是淳朴之品质,陶之精神是粗犷之精神,陶之气息是阴阳和谐之象征,陶之诞生是人类童年最伟大的事件。⒂此外,赏陶另一种审美境界是:听陶。⒃当我们在星光闪耀的万籁俱静之时,能听到陶器之超凡脱俗的声音,能遥想到远古先民在溪水旁用彩陶壶吸满水的那一刻舒展的笑容,人世间弥漫着的所有的世俗、世侩之气都瞬间消逝了,我们的心灵也像那件彩陶壶,盛满了快乐。那一时刻,我们才能算陶器真正的知己、知音……⒄陶,本身就是一种在烈火中诞生的生命,其隐匿着的遥远古老的生命之密码,谁能破解呢?1.与第二自然段划线句“唯有陶器,是最能平衡人世间阴阳之气之器物。”相呼应的语句是。(1分)2.结合文意,下面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陶器之所以最能平衡人世间的阴阳之气,是因其由柔软之物“湿土”经火烧后,变成的坚硬之器,既能吸收自然阴气,又能吸收自然阳气,是阳刚与阴柔之和谐统一。B.第十段中作者引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其实暗含了对陶渊明们仅仅想躲避官场及世俗人心斗争的否定。C.在陶器时代,社会成员之间更大公无私、更纯洁、更和谐、更热情、更奔放、更具有互助的精神,所以更能引起诗人们对陶器时代深深怀恋。D.从经济价值上看,陶器无法与青铜器瓷器比,但此其所特有的淳朴品质、粗狂精神、和谐气息以及与布衣平民的亲近感却是青铜器、瓷器所无法取代的。3.文中作者将陶器与夏商周青铜礼器、清三代官窑瓷器相比,这样写的好处是(2分)4.作者认为“闻陶是赏陶的一种重要的审美形式”,原因是(4分)(1);(2);(3);(4)。5.中华陶器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为“中国陶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请你来拟写一段推荐词。(80字左右)(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3分)水·凤凰·沈从文①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②的确如此。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水码头。他最留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这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言行。③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动与静。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象。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少不了都是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自由,想象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刺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筝,想到了山里歌呼的黄鹂,想到了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认为他的一生,之所以“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都应当溯源于这份因为要亲近自然而养成的逃学习惯,以及在逃学的处罚中炼就的爱思索爱幻想的品性。④1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凤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一川藏着梦幻般美丽的沱江水。15年后的今天,为寻梦我又来到了凤凰城东门沱江转弯处的沙湾水面旁,沿着被堆翠凝蓝的崖岸染绿的河水,我走进沈从文故居的仓屋,我仿佛看到被雨水浇得如落汤鸡的似的小从文,正被罚跪在这房中的一个角落。可他竟能从檐溜的滴沥声中做着横海扬帆的美梦,口中还喃喃自语:“孤独一点寂寞一点算什么,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你自己。”或许是拥了这份倔强,这份自主与从容,这个生长于偏僻小城里的野精灵,20多年后,才奇迹般地震动了大中国的文坛。⑤走完了86年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沈从文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凤凰故里。他的骨灰一半抛到了沱江的沙湾,一半撒在了沙湾不远处的高崖边。这里没有墓圈,没有坟丘,只有一块从山崖上掉落下来的五彩石,周围生长着杂树绿竹和虎耳草,地面上是一片散落的鹅卵石。就着五彩石两侧不大的光面,一面刻着根据沈从文手迹略略放大的四句偈语:“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另一面刻着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一首诔辞:“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首诔辞其实是一首“藏尾诗”,把句尾的四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是的,沈从文从来都是“让人”的,从来都是默默的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的。但沈从文又是极为坚定极为自信的,他生前手书的四句偈语,分明明确地警示着世人:谁如果不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和他笔下所描绘的人,谁就别想真正地理解他和认识他所塑造的“人”!伫立于这块最不像坟墓的坟墓前,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沈从文如下的话语: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了。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⑥水造就了沈从文,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能随方就圆又能决堤溃防;它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它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粘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水就是沈从文。[注]诔辞,列述死者德行功过的文字。6.沈从文是著名的乡土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中篇小说(篇名)(1分)7.清丽秀美的沱江成就了少年沈从文怎样的品性?(3分)8.“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3分)9.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沈从文墓地的四句偈语和一首诔辞,恰是沈从文一生品格的真实写照:既坚定自信又忍隐让人。这种品格要溯源到家乡凤凰一沱江水的熏陶。B.“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一句,写出了沈从文人生观矛盾的一面:既不满现实、逃避现实又憧憬未来。C.文章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叙述中直接援引人物的语言,关键处让沈从文自己讲述人生感悟,进行心灵独白。这与作者的议论珠联璧合,达到了言简意丰的效果。D.“最流连忘返”“最看不厌”“最不能忘情”,作者连用三个“最”字,既写出了沈从文对故乡之水和水上之人的挚爱;同时,也概括了沈从文一生文学创作的内容。E.作者想象沈从文的少年生活,深情地描写他的墓地,讴歌他如水的个性,既展示了“水、凤凰、沈从文”之间的相契相容,也抒发了作者对沈从文由衷的敬仰之情。10.第⑥段说“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结合上文,分条概括水与沈从文性格的共同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3分)11.从全文看,作者说沈从文是“自然之子”的原因是(4分)12.文章首尾两段的写作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加以评析。(5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题)(5分)(注:考生答题超过5题,按前5题的顺序评分)13.(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未成曲调先有情。(4)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5),磐石无转移。(6)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余韵徐歇。(7)千岩万转路不定,。(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6题(8分)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4.从词的字数多少看,这首词属于词中的口口(1分)15.对这首词的鉴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望江南》是这首词的词牌,标示着这首词的音乐特征,而“超然台作”是其题目,与词的内容相关。B.开首两句写时间,点出了风细柳斜、春意盎然的景色,体现了“春未老”的特点。C.下片首句“寒食后”又是写时间,与上片首句相呼应,在传统的扫墓之时,自己却流落他乡,无法祭扫亲人,自有一份借酒浇愁的无奈,
本文标题: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摸底试题_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