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三章世界经济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第一节战后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一、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1、微电子技术2、新材料技术3、新能源技术4、生物工程技术5、开发空间技术6、海洋工程技术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1、全面性和世界性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4、科技发展和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5、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6、人力资源成为社会赖以发展的战略资源三、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1、使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3、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节战后生产力的发展和结构的变化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扩大了资本积累3、改善了扩大再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4、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扩大了消费市场二、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生产力指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以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由三类要素组成: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附着性要素(科技、教育)、运筹性要素(管理、运输、信息)实体要素和非实体要素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生产力=科技进步×(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化特征:1、劳动力结构日趋智力化2、劳动工具的技术革新3、劳动对象大量使用合成材料三、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各个实体要素发生变革和提高效率、效能的决定性因素。资料: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究竟有多少贡献,1957年美国学者索洛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首先提出了定量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目前我国基本上采用索洛方法,也就是世界银行采用的综合(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公式如下:综合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α×资金增长率-β×劳力增长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综合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α和β为资金和劳力对经济增长贡献比例,α值为0.3~0.4,β值为0.7~0.6,两者之和等于1。我国改革开放以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负值,改革开放以来达到20%~30%,这是巨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达到50%以上相比,我国差距很大。•索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方法根据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Y=AKαL1-α,这里A为技术水平),经过数学处理后得到测算公式表示为:技术进步增长率=产出增长率-α资本投入增长率-(1-α)劳动投入增长率•应用索洛方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具体步骤是:1)由统计数据得GDP、资本和劳力三个增长率2)求出α参数的数值3)计算出科技进步率4)计算出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步率与产出增长率之比)模型假设:完全竞争,技术不变,规模报酬不变,按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定价。此外,在索洛的方法中,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中的各个分量都视为同质的,即只考虑数量而没有区分质量。比如,在索洛方法中的劳动投入部分中,博士劳力与文盲劳力在计量上是相同的,即一个博士劳力与一个文盲劳力合在一起就是两个劳力,没有考虑要素分量间的差别。在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测算中,多数采用索洛方法,也没有考虑要素投入的这种差别。索洛最早用这种方法测算美国经济增长发现资本和劳动只能解释美国经济增长的20%,后来的Denison,Joansen等人重新进行测算,当调整了投入的资本和劳动的质量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大大减少。今天的经济学家已经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从80%一点点刨剩到20%。2、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因素3、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注:这里所说的管理仅指生产管理4、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第三节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源、固定资产及其他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配置的比例关系。•衡量产业结构的指标:价值指标、就业指标•产业结构的变化:部门内部结构变化、部门间结构变化产业划分(中国统计局标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两大部门、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一、战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1、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1)第一产业下降,以养殖业为主(2)第二产业先升后降,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3)第三产业发展快,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增长最快2、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变化(总体趋势与发达国家相似,但幅度较小)(1)第一产业下降,以种植业为主(2)第二产业仍保持增长,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资本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阶段;大多数仍为劳动密集型(3)第三产业上升,仍以传统服务项目为主,效率不高二、产业结构的融合与软化趋势1、农业产业化趋势指在打破传统的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相分离状态的基础上,依靠土地资源、面向国内外市场,优化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配置,实现农业生产、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传统的农业与工业(加工)、服务业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其产值和就业在统计上往往难以区分。2、工业结构的软化重化工业→高技术工业,即工业向自动化、高技术化、智能化发展,服务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企业生产和管理环节3、第三产业知识含量提高,出现新兴服务部门,使得“第三产业”的概念变得更加模糊4、“第四产业”正在形成三、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1、信息生产要素的特点①具有强大的渗透性②在使用中不受损且边际收益递增③具有流动性2、信息产业指现代信息设备的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处理与服务的部门的总合。信息产业包括以下部门:信息设备生产业信息生产业信息服务业第四产业是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与信息设施及服务相关的活动识别出来而形成的产业群,它主要由四大部门组成。(1)信息生产产业,即主要直接生产可消费信息。(2)信息处理产业,该产业主要对所获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经济与管理决策依据,不涉及信息生产。(3)信息分配产业,即从事信息传播与分配活动的社会部门。(4)信息基础设施产业,信息基础设施的生产、安装、操作及维修等社会部门。在此信息产业结构基础上,形成四种信息职业:(1)信息生产者,包括科学技术人员,市场研究与协调人员,信息收集者,咨询服务人员,艺术家和程序设计员等。(2)信息处理者,包括政府职员,行政管理人员,业务管理人员,商人,办事员及领导者等。(3)信息分配者,包括教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等。(4)信息基础设施职业,包括信息机器操作人员如邮电通讯人员、打字员、信息交流员和数据加工人员以及专职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保证信息畅通的安装、维修人员等。3、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①使三大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②信息产业逐渐独立于其他产业③信息产业的发展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资料:知识经济1、什么是知识: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如纽约有多少人口?中国有多大面积?•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指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如牛顿三大定理,市场机制,供需规律,等等。•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操作的能力,包括技术、技能、技巧和诀窍,等等。•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包含了特定社会关系的形成,以便可能接触有关专家并有效的利用他们的知识,也就是关于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6年的年度报告,把第1、第2类知识,称为归类知识或显性知识,第3、第4类知识,称之为沉默知识或隐性知识。知识和信息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信息是知识的基础,而知识是对信息加工的结果。2、什么是知识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经济形式,其目的是降低产品能源消耗,这种由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向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转变过程,也就是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过程。知识型经济的特征是需要不断学习归类信息和利用这种信息的能力,特别是选择和有效利用信息的技能和能力。选择相关信息,忽略不相关信息,识别、解释和解读信息以及学习新的、忘掉旧的技能,所有这些能力显得日益重要。
本文标题:第三章世界经济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2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