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_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科生物课题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通过分析资料,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展示、交流知识导学: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1.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气体交换的场所2.呼吸道的作用:(1)保证气体顺畅通过(2)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3)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学习提纲: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和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进行的结构和功能。2.呼吸系统由和组成。其中、、、、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因此叫做。3.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它的作用是,鼻黏膜能分泌黏液,能黏住和,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使。鼻腔内还有嗅细胞,能感觉的刺激。4.呼吸道都有和作支架。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呼吸道并不仅仅是的通道,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5.是呼吸和食物的共同通道,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防止食物由口腔进入鼻腔的结构是。吃饭时随意谈笑,食物就会误入,引起剧烈的咳嗽。6.气管下端分成左右,分别通向左右两肺,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气管内壁长有,它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痰中往往存在,因此不要随地吐痰。气管内壁还有腺细胞,能分泌。7.哮喘:常由于吸入、、等物质引起的。肺炎:由、等感染引起的。尘肺:是长期在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类职业病。知识闯关: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和两部分组成,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2.气管内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有抵抗和的物质。3.呼吸道都是由或作支架。()4.呼吸系统中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声器官的是A鼻B咽C喉D气管()5.鼻腔内鼻毛的作用是:A滤去灰尘B温暖空气C湿润空气D杀灭病菌()6..人吞咽时,能够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A甲状软骨B会厌软骨C环状软骨D喉结()7.鼻腔能感受气味的刺激是由于A鼻腔内有鼻毛B鼻腔内有黏液C鼻黏膜中有腺细胞D鼻黏膜内有毛细血管()8.人在吞咽时,能够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A.喉结B.会厌软骨C.环状软骨D.甲状软骨()9.用鼻呼吸的目的是什么A.鼻腔能湿润空气B.鼻腔能温暖空气C.减少吸入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D.鼻腔能清洁空气()10.人体呼吸道不具有的生理功能是A温暖空气B湿润空气C清洁空气D气体交换的场所()11.下列既是组成呼吸道的器官又是发声器官的是A.鼻B.咽C.肺D.喉()12..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通,这主要是因为A.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B.喉关肿胀,喉腔变小C.鼻黏膜分泌物增多D.鼻黏膜充血肿胀()13.人在呼吸时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咀嚼B.消化C.说话D.吞咽14判断()1.呼吸道中都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保证气流通畅().鼻腔内表面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1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想想为什么会这样?()10.人体呼吸道不具有的生理功能是A温暖空气B湿润空气C清洁空气D气体交换的场所()11.下列既是组成呼吸道的器官又是发声器官的是A.鼻B.咽C.肺D.喉()12..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通,这主要是因为A.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B.喉关肿胀,喉腔变小C.鼻黏膜分泌物增多D.鼻黏膜充血肿胀()13.人在呼吸时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咀嚼B.消化C.说话D.吞咽14判断()1.呼吸道中都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保证气流通畅().鼻腔内表面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1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想想为什么会这样?预习学案10班级姓名学号学科生物课题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10课时预习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能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预习方法自主、合作、展示、交流知识导学: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各一个,左肺叶右肺叶。肺在有节奏的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次。呼吸运动肋间外肌膈肌胸廓胸腔容积肺肺内气压气流方向吸气呼气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4.肺泡与细胞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输送到全身各处的里。最后在细胞的中被利用知识闯关一、填空题1.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叶,右肺有叶。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当吸气时,空气中的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3.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的肌肉和的结果。4.胸腔底部是,主要是肌肉组织。5.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呼气时,膈肌,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6.外界的空气经过的处理后进入,在这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二、选择题()1.人体内与呼吸有关的主要肌肉是A.胸部的肌肉B.腹部肌肉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D.背部肌肉()2.当我们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的活动状态是A.收缩、舒张B.舒张、收缩C.收缩、收缩D.舒张、舒张()3.当我们进行体育活动时,呼吸活动会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D.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会增加()4.肺泡壁是由A.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多成上皮细胞构成C.一层肌肉细胞构成D.多层肌肉细胞构成三、根据右图(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吸气还是呼气)。(2)图中A表示,图中B表示的是,图中C表示的是。图中D表示的是,图中E表示的是。(3)用手下拉E,小气球,表示过程,说明。(4)用手上推E,小气球,表示。(5)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径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课后沟通1、右图是呼吸时胸廓和膈肌的示意图,把图号填入问题后面的括号内。吸气时的状态是图()呼气时的状态是图()预习学案9班级姓名学号学科生物课题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导学案第10课时预习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通过分析资料,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预习方法自主、合作、展示、交流知识导学: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一.预习展示:1.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1.在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的发病率高。的恶化,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2.空气质量不好会引起、、、、等呼吸系统的疾病。空气中的、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白血病。3.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请编一个2009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4.常见的几种大气污染:、、和。5.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方法采用的是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的计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即,要始终保持一致。6.森林浴就是:。对人体建康来说,科学有效的运动方式之一是。是一种新兴的、特殊的治疗手段,临床应用较广,特别是对的治疗非常有效。7.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二.合作交流与展示:1.房间装修后,或者购置大量新家具后,为什么过一段时间搬进去住比较好?2.为了减轻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影响,戴口罩也是一种方法。你认为戴口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请你用所学的知识,为喜爱运动的人提出一些有关选择锻炼环境的建议。三.课后测验:()1.在以下几种职业的人群中,最易得呼吸道疾病的是A.饭店服务员B.园林工人C.油漆工人D.司机()2.一个人一天需要呼吸多少次A.三千次B.两万次C.四千次D.五万次()3.每人每天至少与外界环境交换多少升气体A.一万B.两万次C.三万D.四万()4.请你为自己或同学选择一个空气比较好的休闲场所A.操场上B.树林里C.楼道里D.房间里()5.吸烟有害,吸二手烟有害吗?A.有害B.有一点C.危害更大D.无所谓()6.下列有关吸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烟中含有烟碱,对气管和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B.长期大量吸烟的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提高C.吸烟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D.烟中有大量兴奋剂,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7.散步和慢跑属于A森林浴B有氧运动C高压氧治疗D贫血病治疗()8。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A关闭所有工厂B植树造林C停开所有车辆D控制污染物排放()9.下列疾病中,可能有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是A感冒B哮喘C肝炎D沙眼()10.你认为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职业咽炎发病率高A教师B园林工人C林区居民D城市居民()11.关于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污染只能引起呼吸道疾病B空气污染只引起咽炎C空气污染可能引起许多系统的疾病D与产生畸形儿无关()12.冬天上课教室门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哈欠的现象,是因为A打哈欠会传染B教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CO2C同学们想睡觉D养成了打哈欠的习惯
本文标题:第三章人体的呼吸_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2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