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三章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1(1)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动车总量迅猛增长,特别是私家车的普及,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个别驾驶员缺乏基本的道德水平,发生事故后不抢救伤者、保护现场,而置他人生命不顾,逃之夭夭者有之,光天化日之下拒绝公安干警执法,伤害执法人员的犯罪行为也常有耳闻。做为驾驶员这一特殊行业、特殊群体,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全社会文明建设、纠正和抵制无视交通法规、忽视交通安全、随意违章、扰乱交通秩序等丑恶现象十分重要。做为一名驾驶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社会生活中,不仅可起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还可提高驾驶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第一节道德(2)一、道德的概念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2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很多,比如法律、规章制度等,道德也是人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法律、规章制度是由国家或集体制定,并由国家机关强制执行或单位要求执行,因而具有外在性;而道德却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特别是人的内心信念对人起作用,因而具有内在性和自发性。道德既是人们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又是评价别人的一种标准和尺度。法律、规章作为评判人们行为的标准是真与假、对与错,完全是客观的,而道德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是善恶、好坏,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有交通从业人员与旅客和货主、服务与被服务人员的关系,交通行管人员与被管理对象的关系等,人们经常会出现矛盾,法律、道德、规章是调整、指导这些关系的手段。(3)二、道德的本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社会的道德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旧体制下长期形成的平均主义、不思进取、鄙薄清高等陈旧过时的社会道德意识逐渐淡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勤劳致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质量、信誉、人才、竞争、效益观念,随着改革不断深化,逐渐成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意识。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经济,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社会道德觉3悟和社会精神文明道德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4)三、道德的特点1.具有特殊的规范性道德与法纪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道德与法纪所规范的行为层次不同,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保障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协调。2.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道德与传统习惯习俗紧密相联,旧的生产关系被打破,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变更了,旧的道德意识绝不会随之消失,而会长时期保留,甚至一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还会滋生蔓延,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3.道德有广泛的社会性道德与人类社会共生存,有人类社会交往,就有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存在。因此,它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4.道德具有独特的层次性按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程度划分,道德具有先进性和普遍性;按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划分,有公共生活规则、职业道德和家庭婚姻道德。道德的层次性使道德纷繁复杂。(5)四、道德的分类道德分社会公德、爱情婚姻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三大类。1.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居民都必须遵循、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最起码4的公共行为准则和规范。如出门骑车、行路靠右边,进剧场看戏、看电影不准吸烟等;否则就会影响别人,给别人带来不便或伤害,这样就违背了社会公德。2.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爱情道德仅限于未婚男女之间,婚姻道德仅限于已婚夫妇之间,家庭道德包括家庭各成员之间的道德关系。3.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各自正当的职业活动中,即从事特定的工作或劳动过程中,从思想到行为所应具备和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定和准则,是人们在进行本行业活动时,对整个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它要求从事自己职业的人们忠于职守,提倡敬业精神,提倡主人翁的劳动态度,提倡人们在生产和工作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协作和敬业、奉献精神。(6)第二节职业道德一、职业与职业道德职业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从事获得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而职业道德中的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从事的专门业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用善良与丑恶、公正与自私、高尚与卑鄙、诚实与5虚伪等作为标准进行评价。既表现于文字,例如规章制度、工作守则、生活公约、操作规程、行为须知等;又表现在人们观念之中,即通常所说的“内心立法”,心中“罗盘”等,例如,对旅客礼貌服务,它可以约束驾驶人对旅客要文明礼貌,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驾驶服务礼貌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规定,这些细节只能靠驾驶人在信念的指导下去实现去创造,达到最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职业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评价标准,如医德、师德、军人道德、商业道德、道路运输道德、驾驶人员道德等。(7)二、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职业不同,生产活动的方式就不同,从事职业活动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反映并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要求也会不一样。各种职业的道德意识和规范,往往表现出本职业世代相袭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有自己一套相对稳定的规范要求,个性特征即职业特征非常明显。2.具有适用性、可操作性职业道德为职业活动服务,决定了职业道德在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上都必须具备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发挥不了规范调节作用。社会各行各业往往从职业活动的要求出发,制定新的职业道德规范或将传统习惯赋予新的内涵,运用各种规章制度、守则条例、职业宗旨、职业纪律等多种形式,通过行政和宣传舆6论手段,培养、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习惯,达到自觉规范行为,调节职业活动内在关系的目的。(8)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对社会负责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对社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任何社会职业在处理职业关系时,都必须服从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对社会负责的原则对待和履行职业行为规范,就成为衡量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从业人员道德意识的基本标准之一。例一位从事30多年客运驾驶员的行车体会:先从行车上谈谈,我们一出车,一个驾驶员面对着30多位旅客,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职业、年龄、习惯、性格各不相同,你如何做好服务、如何迎合他们,他们盼望到达目的地,有急事的,或是旅游的,各不相同,我们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微笑、关爱,使他们对你也留下一个第一印象,这个驾驶员比较和气、善良,尽量随着他们,热情地为他们放好行李、找好座位,对有些特殊旅客尽最大的关爱(看病的、有伤的、腿脚不便的、孕妇的、年老的、婴幼儿),要精心善于观察,因为有个别旅客可能因他自身的种种原因在情绪上有所排遣,我们要预先给他服务好,使他排遣的情绪不至于在你行车的时候影响到你,车辆不可能永远在正常行驶,有时候有点小故障、小毛病,或者高速公路上堵车,时间长的、短点,我们都要心中有预案,因为预先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旅客都能理解,不至于过分埋怨,但有一点是底线,是不能饶恕的,就是安全出现问题,哪怕是最细微的事故。7至于其它的,都能解释清楚,我们服务到位了,车辆也在愉快的行驶,形成一个温馨的小社会,车厢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个贴心的举止,一个适当的问候,都会给他们带去甜蜜,我们也能在这劳动中得到信心,工作者是美丽的。(9)第三节驾驶人职业道德规范一、驾驶人岗位特点驾驶人是道路运输行业中驾驶操纵车辆的专职人员,是道路运输行业中实现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驾驶人高度流动分散,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个人的责任重大,其工作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1.以车为单位单独作业,远离单位和领导。2.在作业中遇到紧急情况往往要独立果断处置。3.独立肩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任。4.在作业中单独与社会各界(包括广大旅客和有关单位)打交道,不但要在操作技术上全面掌握“应知”、“应会”,还要具备协调人际关系的本领。驾驶人的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驾驶人必须牢固树立为国家、为人民生命财产、为旅客高度负责的思想,尽最大的努力搞好运输生产,把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10)二、驾驶人职业道德规范驾驶人不仅要遵循社会道德和道路运输道德的一般原则要求,而且还要遵守具体的行为标准和规则。这些具体的行为标准和规则,称8为驾驶人的职业道德规范。驾驶人职业道德规范体现在:(11)1.热爱本职,尽职尽责(1)热爱本职,尽心尽责,是对驾驶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驾驶人员应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忠于职守,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履行本岗位应尽的全部义务,为加快发展道路运输事业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热爱本职,尽职尽责的要求如下:①要培养集体荣誉感。驾驶人员要把行业的荣誉和利益、行业的前程和兴衰时刻放在心上,自觉地培养热爱道路运输行业的集体荣誉感。驾驶人具备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样的道德情感,就会产生很强的凝聚力,这是推动道路运输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保证。②要增强主人翁的责任心。驾驶人员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决定着驾驶人员对本职工作的态度。道路运输职业岗位不仅是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谋生之所,也是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发挥自己聪明才智,行使为人民服务社会责任的舞台,是献身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事业的用武之地。道路运输驾驶人员具备了这样的道德情感,认识了自己与职业岗位的这种责任关系,就会时刻以主人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对待从事的工作,为改变道路运输的滞后状态,为道路运输发展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3)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道路运输点多线长、流动分散,条件比较艰苦,特别是长途运输,生活单调,危险性大,难以照顾家庭,但是这些干作就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三步走的9发展战略,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总是需要作出这样那样的牺牲,这是事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当驾驶人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圆满地完成运输任务,受到货主、旅客和人民群众的赞誉,为祖国争得荣誉时,就会感到无比幸福喜悦,就会体会到辛勤劳动后的欢乐。把道德情感落实到职业岗位上,要求驾驶人努力学习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本领。在本职岗位上提高服务质量,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不仅要有满腔的热情,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能、熟练的业务、过硬的本领。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职业素质的竞争。驾驶人要在新的形势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认真学习和掌握服务技能,刻苦钻研和熟悉业务知识,力争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的驾驶人。2.文明驾驶,安全正点(1)必须确立高度的安全责任感。驾驶人要时刻树立安全行车意识和安全观念,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感,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增强安全责任感。①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经常想一想,如果受害者是自己的父母、兄妹、子女,自己会是怎样的心情?经常告诫自己,不能让亲人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千百万人民群众都是自己的亲人,要对自己的亲人负责,这样就会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放在心上,做到“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动,想到群众。”10②将国家当自家,珍惜家产。国家的财产,人民的利益,就是自己的财产和利益。大河涨水小河才会满。车毁物损,国家财产受到损失,影响经济发展,也必然会影响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要像爱惜家产一样,爱惜每一辆车,爱惜每一车旅客。③经常想想交通事故的苦果。车毁人亡,目不忍睹,受害者家属悲痛欲绝,催人泪下。对于驾驶人或者成为事故的受害者,不死即伤;或者完不成运输任务,造成企业重大损失,不但被扣奖金、降薪,还要受到吊销驾驶执照,行政拘留等处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要受到刑法的惩处,过几年铁窗生活,这种苦果是任何驾驶人都不想品尝的。因此驾驶人要经常想一想这一种后果,对自己敲敲警钟,时时刻刻拉紧安全行车这根弦。(2)严格遵守
本文标题:第三章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2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