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焊管发展的行业动态和市场形势评述
当前不少地区和企业还在筹划上新的焊管生产线,为此,业内人士提出:现在焊管市场容量到底有多大?大中口径焊管生产线总产能将达500万吨/年左右目前,上焊管生产线的企业较多,市场容量显得相对饱和。近几年来新上的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有:广州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在1999年、2000年引进的HME和UOE生产线,产能达50多万吨/年;河北青县2000年引进的JCOE机组(产能20万~25万吨/年);山东青岛制塔公司2001年新上的国产JCO机组(产能15万~20万吨/年),以上均已投入生产。拟今年投产的引进JCOE机组有河北秦皇岛及湖北沙市两地,产能各为30万吨/年;此外,宝钢拟上一套高水平的UOE机组,产能达30万~40万吨/年。以上投产的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产能达100万吨/年,拟建的产能达100万吨/年。前两年已建的大口径螺旋埋弧焊管生产线有10多条,产能达100多万吨/年;目前,宝鸡和华北石油钢管厂分别在上海建Φ820mm及Φ1420mm螺旋焊管生产线,上海埃力生钢管公司也在建一大口径螺旋焊管生产线,均可在今年投产,上述三条螺旋焊管生产线产能可达30万吨/年。以上大口径埋弧焊管生产线总产能可达300多万吨/年。关于ERW高频焊管生产线,近年来兴建的Φ355机组有10余条,包括辽宁海城、广西北海、上海埃力生、广州番禺、天津双街、天津神州通钢管公司以及石油系统内几家企业的生产线,年产能力可达80多万吨/年;宝鸡Φ426机组和锦西Φ508机组的产能也达到30万吨/年;目前正在建或筹建的ERWΦ610机组有上海中油天宝钢管有限公司、宝钢(两条线)、湖州金州钢管公司和大庆等几条生产线,产能可达100多万吨/年。因此上述ERW机组总计生产能力达200多万吨/年。以上国内近年来已建和在建的大中口径焊管生产线总计生产能力达500万吨/年左右。此外,据说某些生产企业目前还在可行性研究上Φ800mmUOE或ERW/SAW或ERW的焊管生产线。很显然,重复建设的可能性已经存在。市场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机遇与风险并存从市场容量来看,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所有钢管生产必须在今年10月完成,再上新的西气东输的钢管生产线赶不上这班车。国内长输油气管线在2010年内的计划工程量虽然很大,但目前国内兴建的焊管机组总产能与之相比已经超过市场容量。何况市场本身也是动态变化的。从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下游市场正在成为整个天然气产业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而市场定位、价格竞争、配套衔接、监管实施正是下游市场发展的四大关键点,或者说是四个制约因素。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消费主要靠政府推介,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供应战略,真正的目标用户存在模糊之处。从世界范围来看,天然气的应用主要是四个方面,即发电、民用、工业燃料和化工,并且以化肥和油气田企业自用为主;有1/3的天然气用作商业能源产品,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民用(居民用气)和发电。对于民用气日波动量较大,而且规模也不大。所以目标瞄准天然气发电,西气东输工程2010年供气量中的43%将用于发电,广东省进口LNG项目也主要用于发电(占一期工程天然气量的70%)。制约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因素还有价格问题,原因是用户普遍反映长江三角洲的气价偏高。还有一个因素是天然气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投资都十分巨大,动辄以亿元计。由于城市配套投资额巨大,以及存在一些管理体制问题,这些因素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在开发城市天然气方面还要慎重行事。很重要的另一个因素是监管机制。由于没有一个公开、稳定、透明的行业监管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框架,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政府的政策指导,其中多种的不确定因素使投资者难以确定投资预期和投资回报,因此一些投资者往往裹足不前。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新问题,要逐步解决,须假以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达到天然气市场化,美国用了100多年,欧洲用了50年,我国在相对较差的资源条件下,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在较短的时间内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管道行业要看到石油天然气在中国发展的大好机遇,也要看到其存在风险性。目前还在策划可行性研究是否上大中口径焊管的企业要三思而行,要深入进行行业调研、市场调研。焊管发展的方向与企业的联合讨论焊管的发展方向问题,从前面的叙述可知,从数量来看无论是直缝埋弧焊管LSAW、高频直缝焊管ERW及螺旋焊管SSAW产能都已能适应国内市场需求,但质量、品种、规格尚有差距。这也和国内板带生产尚不尽人意有关。当前国内有的企业策划Φ800mm的UOE或ERW/SAW或ERW机组,这便涉及焊管发展方向问题。Φ800mm一般不是长输管线口径,选择UOE机型是不太合适的,因为UOE适用于批量大、品种少的产品;如果是中短距离的管线,必然输送压力较低,因而SSAW(螺旋管)较经济;至于ERW/SAW型,国内外尚不多见,因为ERW和SAW是两种不同成型与焊接工艺,如果组合在一起钢板材质等方面须另行设计和制定有关的标准,是否有这个必要?如果是Φ800mmERW,焊接工艺是用感应焊还是接触焊?都存在一些尚须研究的问题。总的来看,ERW产品发展方向似乎不是向大于Φ610-660mm以上的直径方向发展。我国目前的焊管生产线很多,20世纪90年代统计就有1000多条,现在更多了,去年产量达700多万吨/年,在形态上呈现产品口径小、企业多、分布散的小、多、散的特点,这种状态目前愈演愈烈。数量扩张型多是建立在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在SAW产品上,国内尚没有与国际上先进UOE匹敌的产品,在ERW产品上尚没有与国际上先进ERW机组匹敌的产品。西气东输LSAW产品的管型82万吨,其中的国产管为JCOE,只占1/3,其余2/3为UOE型,尚需全部进口。这就说明了国产直缝焊管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因为建设UOE机组需要大投资,不是一般企业能承受得了的,所以国内往往LSAW机型上选择JCOE管型。ERW610机组建设的投资虽比UOE少,但如果引进,也要3亿~4亿元人民币,一般中小焊管企业都承担不起。这就是我国焊管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前些年石油系统为了西气东输工程上了6套SSAW生产线,上了一套JCOE生产线,就是因为资金有限的原因。从市场来看,国内焊管产品同质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无序竞争时有发生,重复建设也是一个原因。因此,无论从基建来看,还是从市场来看,焊管企业重组是历史的必然。我国焊管企业的建制比较复杂,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有冶金与石油系统之分,有地区所属与系统所属之分,有民营(包括合资)与国企之分;从产品来看,有LSAW、ERW及SSAW之分,而且民营(包括合资)企业占多数。因此重组问题显得复杂些,尤其是国有企业,有的是独立法人的焊管企业,有的是企业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关于焊管企业的重组,笔者认为:可以先从系统内部重组起步,先从同一性质的企业重组起步,或从同一种类型的产品重组起步。可以分阶段实施,先从战略联盟着手,例如市场协调、产品分工等等;然后组成松散的集团过渡到紧密性的集团。从国际上的趋势来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钢管企业联合重组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钢管企业这小、多、散的状态如不尽快改变,很难同国际上的大企业竞争。
本文标题:焊管发展的行业动态和市场形势评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8212 .html